农村新报讯 记者樊涛通讯员张伟杨启林江欣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怎样用金融杠杆“四两拨千斤”助农脱贫?地处大别山腹地的国家级贫困县——英山立足特色抓产业扶贫,趟出了一条金融精准扶贫的新路,成为全省典型。请看:
“贷款跟着穷人走,穷人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走,产业跟着市场走……”3月30日,在全省农商行金融精准扶贫现场会上,英山农商行董事长刘志勇道出一句朗朗上口的“顺口溜”。这句话,为当地群众所津津乐道,也是英山金融支持产业扶贫的真实写照。
这句“顺口溜”的背后,是英山创新推出的“政府+市场主体+农商行+保险公司+贫困户”的“五位一体”产业扶贫新模式。
紧抓产业“牛鼻子”
40万人口中,有近4万建档立卡贫困户,贫困人口过10万人——这是英山县截至2014年底的数据,一个典型的老区、山区、库区为一体的国家级贫困县。
同样是这个英山,怀里揣着好多“金字招牌”——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县、国家湿地公园……毕升故里、茶叶之乡、温泉之乡,“英山森呼吸”的美誉传四方。
“守着好山好水好资源,不能继续穷下去!”英山县长田洪光说,立足特色产业扶贫,是2017年底英山底实现贫困县“摘帽”的关键。
产业扶贫,短板亟待解决。田洪光告诉记者,长期以来,英山扶贫被两个问题所困扰——一方面,缺项目开发资金,资源优势成不了产业优势;另一方面,农户与市场主体捏合不到一块儿去,贫困农户单打独斗,没能抱团取暖也没有“大腿抱”,在市场上势单力薄,富不起来。
去年底,全省精准扶贫现场会开进了英山,英山跻身全省产业扶贫示范县。在这里,一条产业扶贫的路径清晰起来——围绕茶叶、中药材、“茶乡鸡”、旅游、电子商务“五大产业”作为扶贫龙头,带动包保贫困户脱贫致富!
创新“五位一体”模式
产业扶贫,需要海量“金融活水”,信贷先得活起来。
“贷得准、用得好、还得了、富起来是关键!”刘志勇介绍,产业扶贫新模式的背后,是一套“市场运作、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基本思路,是 “政府+市场主体+农商行+保险公司+贫困户”的“五位一体”新模式。
据了解,英山农商行作为该县金融精准扶贫的唯一承办银行,一开始,便得到当地政府的高度重视。去年12月,英山县财政出资3000万元,在英山农商设立了精准扶贫贴息贷款风险补偿金和担保基金。今年1月,又出资2000万元作为“保证保险小额贷”资金池。这些都让农商行吃下了“定心丸”。
在此基础上,农商行与县扶贫办合作,按照“一看房、二看粮、三看劳力强不强、四看有无读书郎、五看围绕什么产业忙”对扶贫户进行精准识别,并对贫困户和包保帮扶市场主体进行信用评级,按照专项担保基金1:10的比例放大,发放贷款。
与此同时,保险公司也来“兜底”。刘志勇介绍,政府、借款的市场主体和贫困户还投保,缴纳保证保险金或意外伤害保险金,让市场主体和贫困户都没了后顾之忧。
县长田洪光表示,“五位一体”中,政府是主导方,银行是资本提供方,保险是风险化解方,市场主体是产业带动方,贫困户是受益方,这种机制将五方的积极性和利益联结在一起,形成产业扶贫的合力。
有了好的制度设计,金融活水很快滋润英山全境。
银行“贷动”企业,企业带动贫困户
“我的土鸡苗都是神峰山庄无偿提供的,等鸡长大后,他们就会派人上门按订单合同保护价全部回收过去,20多块钱一只呢!”3月29日,英山县孔家坊乡郑冲村村民郑引峰在自家玉米地里伺弄自己的“茶乡鸡”。
郑引峰有160土只鸡苗,等鸡长大后卖给神峰山庄,加上销售土鸡蛋的收入,轻松超过15000元。而以前,郑引峰没钱买种苗,也缺乏养殖技术,长期徘徊在贫困线上。
村民郑德安更是了不得,去年他获得了扶贫贴息贷款,养了30多头散养黑猪卖给神峰山庄,毛收入过10万元,也和郑引峰一样成功地摘掉了穷帽。
“农商行给了我们扶贫贷款,县里与我们签订包保帮扶协议,我们的根在郑冲村,有责任带动乡亲们致富!”神峰山庄老板闻彬军告诉记者,仅郑冲村通过公司带动从事土鸡养殖业的村民便有110多户。订单收购兜底、免费送种苗、全程技术培训等组合拳,让贫困户轻松脱贫。
与神峰山庄一样,志顺茶业、宏图中药材、丽景山庄等一大批市场主体在获得扶贫贷款并发展壮大的同时,也根据协议带动了大批贫困户脱贫致富。
目前,英山农商行共对39家市场主体发放精准扶贫系列贷款43笔,贷款金额1。15亿元,8780户贫困户从中受益。
“让最会用钱的人用钱,让最穷的人受益!”省扶贫办副主任项克强对“英山模式”点赞。他认为,解决了贫困户自身发展能力不足问题,增强了产业扶贫的造血功能,是金融精准扶贫的典范。
“英山‘五位一体’充分发挥了各类市场主体作用,是一条金融精准扶贫的好路子!”省农信联社理事长刘志高实地调研后认为,英山经验值得全省推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