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孝昌“不计成本”全力帮扶“不在列”的高山贫困村

发布时间:2016-04-1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讯 记者 孙国平 梁晓莹 通讯员 黄俊元 刘明贤 朱霞

时间:4月7日、8日

地点:孝昌县小悟乡笔架村

老区溯源:抗战时期,小悟乡曾是李先念领导的新四军五师中心活动区,位于笔架村的后方医院遗址至今仍在。

坐落在海拔736米的山坳之中的笔架村,与黄陂清凉寨一山之隔。

全村56户248人,其中长年在外务工的有25户,贫困户23户。

耕地仅128亩,人均0.5亩。

这里是孝感市海拔最高、人口最少的村,也是全市最穷的村之一。

令人牵挂的第“107+1”个村

从小悟乡政府一路向东,渐渐山峦起伏。笔架山兀地耸立,挡住了宽远的视野。

车沿3.5公里的泥泞山路蜗行,上坡下岭,转过51道弯,约半个小时后我们来到村里。走村入户,心里沉甸甸——

最养眼的建筑,是仅有一间教室的笔架小学;家家户户灰白色的房屋外墙,其实都是土坯房;48户房屋墙体倾斜、瓦片受损,逢雨必漏。

走进刘全富老人的家,堂屋昏暗,地面坑洼。唯一的家电是一台老式电视机,唯一算得上时尚的摆设,是悬挂在墙上的一幅儿子儿媳结婚照。

谈起照片,刘全富的老伴、75岁的卢群花直抹泪。“媳妇跑了几年了,一直没消息,丢下两个伢我们带。”卢群花告诉我们,村里共有4家的媳妇一去不归。

这么穷,为什么不搬下山?

当了14年村支书的刘柏成解释,早在10年前政府就有搬迁动议,但大家都不愿意。“附近的村耕地也很少,搬下去吃什么?搬远了既不习惯又怕受欺负。”

2007年起,笔架村被纳入当地扶贫开发整村推进的重点,累计投入近180万元,实施了进村公路、危房改造、安全饮水、村小改造、挖当家塘等工程。虽说目前仍很贫穷,但村里的面貌较以前大有改善,8户贫困户脱贫。

据了解,因实施过整村推进项目,笔架村这次并未纳入全县建档立卡的107个重点贫困村之列。

然而,这个高山小村从未被遗忘。

去年7月,孝感市委书记陶宏来到笔架村蹲点调研后很感慨,“群众不愿离开故土,但有求发展、盼致富的渴望。我们不能只算‘成本账’,一定要确保真扶贫、扶真贫。”笔架村被确定为市里的精准扶贫调研联系点,并作为30个市直工作队帮扶的贫困村之一。

去年8月,由孝感市人大机关、民政局、林业局、扶贫办组成的笔架村精准扶贫工作队进村。

笔架村,成为孝昌县第“107+1”个精准扶贫村。

栽下割不尽的“韭菜蔸子”

4名工作队员住进刘柏成家里,支起两套高低床,交钱搭伙吃饭。

入户走访调研发现,村民们最盼的是路。原先的进村路路窄、坡陡、弯急。工作队筹得150万元,从去年11月起,仅用了80多天,将3.5公里的进山路拓宽到5米并将硬化。

还修通了1.8公里“户户通”水泥路,全村48户危房改造项目本月将动工……看着村里的变化,刘全富写副对联贴在门口:“扶贫救助深感济民策,小康有望倍觉党英明”。

“要给村民留下割不尽的‘韭菜蔸子’(意为一茬接一茬,编者注)。”工作队队长、孝感市人大常委会副秘书长冯雨民拿根树枝在地上比画——往东,锦里沟仅一山之隔,步行1小时即到;往西是观音湖;往南有姚家山、双峰山;向北就是清凉寨;距笔架村不足2公里的秋华寺水库,也常有游客前来露营。“路修好了,村子与四周的景点相连,发展旅游不成问题。”

制订笔架村“美丽乡村”建设方案,上月在全村路旁栽种绿化树,请来武汉景观设计公司论证建设规划。

根据资源禀赋和村民意愿,工作队“栽下”的“韭菜蔸子”是:“抓好茶叶是根本,试种药材保生态。山场资源莫浪费,植树造林都覆盖。蜜蜂飞、鸡羊跑,黄牛黑猪靠得牢。”

3月31日,工作队资助的第一批25头黑猪仔送到刘金富等20户贫困户家中;联系市老促会,为会养蜂的刘银洲等贫困户建起100个蜂箱;在荒山上种下10万株松树、杉树,帮助村里积累集体收入……

扶贫扶志带动“老大难”

23户贫困户,因病、因残、无劳动能力的占绝大多数。他们长年在大山,视野狭窄,自我发展能力差。如何长久“兜底”?工作队决定,扶贫、扶志一起抓!

请能人回乡创业,示范带动。

去年10月,在河南做生意的刘超接到刘柏成的电话:“你在外面干得蛮不错,回来带大家一起搞吧!”

刘超17岁就到河南信阳学做蛋糕。从学徒成长为糕点师,再到自己开蛋糕铺、开茶庄,今年30岁刚出头的他,已是村民公认的能人。

没过多久,刘超将生意交给爱人,只身回到村里。流转来200亩土地,与刘柏成等7人注册成立孝昌县笔架山种养专业合作社。眼下,山腰上的茶苗基地上,100万株幼苗茎直叶绿。

工作队筹措33万元茶苗款,作为产业发展基金入股合作社,3年后茶场有收益,按股份分成,村集体每年可分红3.3万元。

眼看刘超干起来了,16户原本在家种茶、但一直愁销路的村民踏实了,纷纷扩种茶叶,共扩种了近30苗新茶。“我准备再流转200亩地种茶,再建茶叶加工厂,大家一起打‘笔架山’品牌,用电商销售。”刘超说。

入赘到新洲的刘干成回来了。发挥苍术种植技术,带动8户村民种植苍术60亩。泥瓦匠刘高峰也回来了,建起鸡舍,准备养1000只鸡。

让刘柏成欣喜的,不仅是这些。

特困户刘友堂因智障,一直赋闲。刘超的基地开工后,他和刘光伟、万淑芳等贫困户每天在基地干些简单的活,一天能赚130元。

刘五军曾是村里的“老大难”。5年前,他因车祸留下后遗症,一变天就头疼。镇村干部给他找事做,他总是以身体不好为由不肯动,等着别人帮。

见乡亲们跟刘超、刘干成等人干得起劲、有钱赚,刘五军像变了个人。

刘柏成说,现在刘五军每天早起晚归,成天泡在山上,种苍术,种杉树,还养蜂。村里发放黑猪仔那天,他爱人张翠萍抱着猪仔跑回家,惹得大伙儿哈哈大笑。“再不能‘蹲在墙根晒太阳,等着别人送小康’了,脱贫还得靠自己。”刘五军说。

上一篇:通城发展三产融合 产业扶贫让村民长期富足
下一篇:吹响“集结号” 国开行1.5万亿元贷款助力脱贫攻坚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