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恩施市屯堡乡马者村三代茶人的致富梦

发布时间:2016-04-14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记者 周许 通讯员 谭克宏

“郑州市宋文婷20斤炒青。”“咸阳市贾勇15斤红茶”……

4月10日,恩施市屯堡乡马者村向家坝,27岁的“茶老板”向方清一边拿着手机仔细核对客户发来的地址和茶叶数量,一边填写发货单。在满屋沁人心脾的茶香中,不停忙碌。

“通过电商渠道,清明节前后就卖出70多万元的茶叶。”向方清向记者介绍,“加上通过茶叶市场批发和自家店铺零售等多种方式,全年可实现产值800万元。”

向方清,马者村向子友家的第三代茶人,继承着茶叶产业发展,传承着茶叶加工手艺,和村民一起构筑致富梦想。

4月10日,暖和的阳光照耀在马者古镇上。75岁的马者村老茶人向子友正对着一根树枝苦思冥想,一辈子和茶叶打交道的向子友老人,自前年把茶叶生意交孙子向方清以来,开始“转行”研究根雕。

“茶叶的事,让儿子、孙子去搞,我放心。”尽管对茶叶有着割舍不了的情感,向子友还是不再介入茶叶生意的事,和同村老人向子寿专心研究根雕,从砚台、笔架、拐杖等实用物品到各种造型艺术品,应有尽有。

“游客多了,除了在店里购买茶叶、蜂蜜、党参等,也购买根雕作品。”老茶人向子友说。

办茶厂,开茶店,办餐馆,兴民宿,兼卖土特产……三代茶人家,进行多种经营,收购村民的茶叶进行加工,购买村民的蔬菜、土鸡招待游客,成为当地产业致富带头人和拉动者。

向子友老人看着愈发兴旺的茶叶产业,自豪且放心。“70年代开荒种茶,从几蔸老茶树开始,到现在40亩新品种茶园,我走对了一条那时人人都不敢走的路。”

在马者村, 向子友第一个把水田改成茶园,第一个开办茶叶加工厂把当地茶叶销往远方,当然,他也是当地少有的受到过俞正声、汪洋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接见的农民。

向子友尝到种茶致富的甜头,在他的带动下,祖辈父辈一直靠种玉米、红苕等免强维持生计的马者村村民,开始转变耕作方式,进行产业结构调整,现在全村发展茶叶500多亩,兴起茶叶加工厂4家,农家乐10多家。

“在方清家做茶,每月工资5500元,管吃管喝,比去外面打工强多了。”43岁的贫困户张忠义乐呵呵地对记者说。向家第二代茶人向习枝言语不多,但是炼就一手做精致茶的好手艺,在他的传承下,同村多名村民成为茶叶加工能手,或在向方清的茶厂帮工,或在其他茶厂做茶。

“每天采茶收入400多元。”低保贫困户王兵说,这样下去,不多久就会摘掉贫困帽。向方清家40亩茶,从春季采到秋季,需要很多采摘工人。向方清请了40多个工人采摘茶叶,工资每天80元。像王兵一样家里种了茶叶的,除了采完自家的茶卖给向方清,采完后还可到他家采茶务工,增加收入。

第三代茶人向方清不仅仅继续了爷爷和父亲的勤劳,更多了份年轻人的精明和责任,比如建立电子商务、开通微信群,在网上卖茶叶,接受外地游客网上预订餐饮和住宿,是前两代茶人所不会的。

“这里临近恩施大峡谷,我的微信吸引了8000多名粉丝,一年下来,通过微信销售茶叶、农副产品,收入270万元。”年轻的茶人走出了与老茶人同一方向但更加宽广的路。

“我的茶卖给他,每斤要比别处多两块钱。”贫困户王兵是向方清带动的10个扶贫对象之一,除了平时给贫困户一些米、面、油之外,更多的是帮助贫困户发展产业,扶其上路。

“白血病少年向尧得到救治,也全靠他帮忙。”屯堡乡组织委员肖雷介绍说。向方清借助客户资源优势,号召客商为同村少年向尧捐款,同时在相关部门的帮助下,为向尧筹得骨髓移植资金,顺利完成移植手术。

“爷爷是党员,带领过村民共同致富,我既要继承他的事业,也要传承他的家风。”向方清加入了中国共产党,他的妻子,也成为一名入党积极分子。

党恩难忘,邻里守望。和大山深处的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奔小康,是三代茶人始终如一的梦想。

上一篇:十堰出台精准扶贫问责“铁十条”
下一篇:“互联网+”为精准扶贫带来契机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