修缮一新的民房 (李传平 摄)
大槽村党员群众服务中心 (李传平 摄)
加固维修的天池水库 (李传平 摄)
荆楚网讯 记者田涧
“山高石头多,出门就爬坡,对河喊得应,来回一天多。”这段顺口溜描述的是兴山县高桥乡大槽村从前的自然状况。
“下雨走的是泥巴路,电灯像是荧火虫,住的是土丕屋,吃的是洋芋和包谷,村民们以前穷怕了。”6月26日,在大槽村驻村十多年的高桥乡司法所长王恩波深有感触地说,精准扶贫行动开展后,现在的大槽村,电压变稳、产业进村、村道硬化、危房也在逐步消除,看得见的变化,老百姓别提有多高兴了……
脱贫致富首部曲:改变观点“出点子”
大槽村是高桥乡的“东大门”,全村地形大都是高山和半高山,属于典型的山大人稀型村落。如何将“贫困村”、“空壳村”的帽子摘掉,一直以来都是该村“两委”班子的心病。
在大槽村190户人家共531人中,有118户是贫困户。这个数据,让初来乍到的大槽村“第一书记”,宜昌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办公室副主任陈小辉和兴山县教育局副局长张建林不敢相信,深感责任重大。
走访完所有农户后,“第一书记”只是摇了摇头,不知如何“下手”,肩上的担子似乎又重了许多。有人提议,不如召集村民们开次“屋场会”,听听他们的想法和建议。“屋场会”让扶贫工作队找到了贫困的根源。
原来,长期的交通不便,信息不通,导致了村民传统观念固化,许多新生事物他们不能理解,也无法接受。而在信息高度发达的今天,闭塞就意味着落后,落后必然守穷。
“村民传统农业观念根深蒂固。”精准扶贫工作队队长陈小辉说,“不从改变村民们的观念入手,精准扶贫就无法破题。”
找到了贫困根源,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和扶贫工作队立即为大槽村进行了全方位的“个性化订制”,最终确定了“立足自然资源,发展特色产业”的扶贫攻坚之路。
“先规划扶贫方向,制定扶贫政策,最后由市场告诉村民种什么。”大槽村“第一书记”张建林说,“当村民们荷包鼓了,知道新生事物的好处了,他们的观点自然而然就改变了。”
“以前我们这里只产包谷、洋芋、红薯之类的农作物,产量低又不值钱,现在改种薇菜了。”一大早,就看见有三三两两的村民在田间劳作。有个老农笑着说,“自从种了薇菜后,每斤能卖40块,每亩能出100斤左右,太划得来了!”
脱贫致富二部曲:产业扶贫“对路子”
今年初,宜昌市委副书记、市长马旭明专程调研大槽村后,也重点嘱咐县乡两级党政领导和精准扶贫单位,要以产业发展为核心,以人人脱贫为目标,围绕美丽乡村建设、民生建设为基础,实现村级产业迅速壮大、经济快速发展。
这进一步增强了扶贫工作队计划带领村民发展特色产业的信心。
村民杨列兵是该村发展多种经济的能手之一。早些年,为了一家人的生计,他不得不外出打工。在外面孤独艰辛不说,还挣不到什么钱。去年,他听说村里出台了许多好政策,于是辞职回到村里,在家门口创业,弄得风生水起。
“现在我种了3000袋食用菌、5亩核桃、2亩白茶,还养了1100只鸡,17头猪,今年已卖了20几头猪了。前年,在政府的帮助下,房子也修缮一新。”说起回乡创业的事儿,杨列兵显得特别兴奋。
像杨列兵这样回乡创业的,在大槽村还有好几个。他们在扶贫队的引导下,发展食用菌大棚、核桃树、薇菜等特色产业,卯足了劲,要在家门口创富。这样既能照顾老人和孩子,又能兼顾经营好自家的山和田。
高桥乡党委书记万茜说,长短结合,以短养长是我们扶贫路径。比如短期引导村民种菌和养猪,中期引导农民种药材、栽核桃,长期则引导农民种薇菜和蓝莓,这样既能快速脱贫,又能长远致富。
目前,该村已有千亩核桃园,并建立了村核桃管理服务队,建设了标准化管理示范园,力争2年丰产。同时,该村“牵手”合作社,扶持69户困难户建起大棚,发展食用菌20.7万袋,确保户户增收6000元。对养羊、养猪、养鸡、养蜂,种药材、薇菜、昭君梅豆的农户,村乡两级还给予补贴,大大激发了农民发展生产的积极性。
按大槽村村支书董蓓蕾的话说,只要肯干,发家致富不是梦。到2018年,该村将整体脱贫,村经济总收入将以15%的速度逐增长,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可年增1000元以上。
脱贫致富三部曲:改善民生“有盘子”
“要想富先修路,这是千真万确的真理。”高桥乡乡长胡平说,“只有交通方便了,才能与外界互通,才能踏准项目建设的拍子。”
交通闭塞,一直困扰着大槽村的经济社会发展。要想在这山路十八弯的山区修路,不是件容易事,资金是个大问题。早些年,县乡两级党委政府就一直积极筹集资金,而如今精准扶贫工作队的到来,更是如虎添翼。
作为精准扶贫单位的宜昌市发展与改革委员会、宜昌市卫生计生综合监督执法局、宜昌城市建设投资控股集团共同出资350余万元,再加上配套资金共计876万元,即将帮助大槽村扩宽并硬化4.5米宽的村级主线路20公里。
“现在村里终于可以通货车了,这在以前想都不敢想像的事情。”大槽村支书董蓓蕾说,“除了道路通了,水也通了,网络信号也接入了每家每户。”
据高桥乡副乡长陈磊介绍,为了解决村民们用水难、用电难、用网难的问题,在多方协调和帮助下,大槽村修缮了天池水库,新建了移动通讯塔,光纤入户,升级改造了全村电网,将危房变成了特色民居。
王功才是大槽村的普通农民,早年得了矽肺病,因为家里经济拮据,一直没有得到及时治疗。扶贫工作队在得知此情况后,多次来到他家,并将王功才带到市里大医院进行检查并治疗,病情有所好转。
当记者来到王功才家时,他正在大棚里为食用菌筒打孔透气。他告诉记者,日子越来越好过了,自己也越来越忙了。他很珍惜这种来之不易的时光,也从内心里感激帮助自己度过难关的好心人。
“精准扶贫时间并不长,但大槽村的变化却很大。”这是记者由衷的感慨。临别时,万茜对记者说:“过两年你再来采访,感慨会比现在多。”
精准扶贫工作队和高桥乡党政干部正在查看杨列兵的食用菌 (李传平 摄)
当地村民正在高山蔬菜基地劳作 (李传平 摄)
挂满枝头待成熟的核桃 (李传平 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