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刘娜 谢慧敏 李彦睿
上桃源、下桃源……云雾缭绕的店子坪,有很多美丽的小地名。
可是,哪有世外桃源?
严酷的自然环境,让村民心里都憋着气儿。前些年,村里连会都开不拢。好不容易组织放电影,就有人跑到前面,大声叫骂。“村干部就是村民的‘提鞋人’”,王光国说,以心换心心贴心,把村民当亲人,一心一意为村民办事,设身处地为村民着想,才能赢得村民的信任和支持。
如今,遇上急难事,村民首先想到的是王书记。
对新项目想不通,王书记一番话就能说通。
邻里纠纷、利益之争,王书记出面,准能调停。
从“百呼无一应”到一呼百应,当村支书14年,王光国甘做村民“提鞋人”。
巧解民惑,思想深处拔“穷根”
19日的一场大雨,让店子坪的乡亲们更加佩服王光国的“远见”。“屋里干爽得很,一滴都没漏!房顶的水泥瓦,压脊镶边,派上大用场!”一组村民刘太章自豪地领着记者在他新房里参观。
既好看,又实用,刘太章这回服气了。“以前,一下雨,既要担心里面漏雨,还得操心外面垮塌!”
话说建房之初,刘太章可给了王光国不少脸色。
特色民居改造,是2014年王光国从州里争取到的试点项目。新建土家民居补贴3万元,改建补贴1.5万元。
听说国家补贴建房,手头宽裕的村民暗地较量,看谁家新房更洋气。“房子要统一样式,还要保留土家木厢房,将来,村里要搞土家休闲游。”王光国一席话,给村民泼了盆冷水。“压脊镶边,花格子窗,净花冤枉钱!”店子坪人向往的是玻璃窗、混凝土的“洋房”,没人愿做土房。
王光国拿着图纸,挨家挨户上门,设计改造方案,计算成本。一番经济账算下来,一些村民意识到,改建房子,花费不大,还能保留木房子的冬暖夏凉。
六组村民周光文家先试验,房子改好了,除去补贴,才花费两千多元,效果跟新房一样。
思想疙瘩解开了,村民纷纷跟着改建。
黛瓦白墙,飞檐翘角,如今,土家小楼镶嵌在青山绿水之间,韵味十足。
房子建好了,环境变好了,村民也开始憧憬着发展旅游了。“盼着农家乐早开张,我家婆婆烧饭可好吃了!”刘太章对记者说。
“其实,比贫穷更可怕的是村民安于现状,不愿改变观念和思维方式。”王光国说,这些年,村里修路、种猕猴桃、改建民居,每件大事,都是从改造村民的传统观念开始。
店子坪要脱贫奔小康,首先要拔除村民思想深处的“穷根”,怎么拔?王光国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村民的想法赶不上趟很正常,要将心比心,设身处地地为他着想、替他谋划。”
“白天不行就晚上,要舍得下气力、想办法,理说不通就先干给他看。”
善解民难,他有一颗滚烫的心
年近五十的村民张世荣精神头很足,完全不像个肝病患者。“没有王书记,我早就不在人世了。”张世荣一边刨洋芋,一边向记者忆往事:2002年,他被县医院诊断为肝腹水,住院半个月,两万块钱花光了,病情却没有好转,医生判断“只有5年光景”,绝望的张世荣决定返回店子坪。
走了一天的山路,流了一路的眼泪。回到家,张世荣倒在床上,奄奄一息。得到消息后,王光国连夜赶到张家,“我一定想办法治好你的病!”
晨光微曦中,王光国带着干粮出发了,找乡里、找县里,找帮扶单位,软磨硬泡。那时,农民还没有新农保,医药费成为横在张世荣面前的一道坎。
一个多月后,医院答应把张世荣列入帮扶对象、免费救治。
命保住了,不挣钱怎么过活?一年后,张世荣又到附近煤矿打工。繁重的劳动迅速压垮了他并不强壮的身体。他的肚子鼓得像篮球,双脚肿得穿不上鞋,工友们把他送到医院。
没有家属、病情危急,医院拒收!情急之下,工友们拨通了王光国的电话。“字,我来签,钱,我先垫上!”
出院后,张世荣坚持服中药,身体逐渐好起来。
把王光国视为恩人的村民,店子坪村还有不少。81岁的“留守”老人刘太白,一部老式手机里,仅存3个号码,儿子、女儿和王光国,“有事就找国娃子”。
七组村民谭大志先天性下颌骨发育不全,被列为重点贫困户。2014年种植烟叶时,因为没钱买肥料犯愁。王光国为他担保贷款1万元,解了燃眉之急。去年,他种植了20亩烟叶,收入4万多元。“村民有难处不找我,我的心里才难受呢!”王光国说,店子坪人都是自己的亲人,谁家有点啥事,他都放不下。
前些年,王光国出门时,包里总是鼓鼓囊囊的,装着为村民代办的各种证件。为解决更多农民办证难,2014年7月,在王光国的多方奔走下,店子坪在全乡率先开通了网上党群服务中心,如今,村民交电费、办社保、开证明,“轻轻一点”就能搞定。
化解民怨,甘做村民的“出气筒”
村民都有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办公家事,得摆平各家利益,难!
上任之初,王光国曾经因为农网改造跟村民动过手。
“这是为大家好的事,别人家的地都让了,就他顶着不让,耽误了几天工期,我就急了。”多年以后,回想起当初的年轻气盛,王光国还有点不好意思。
那天回到家,父亲王从新告诫王光国,“群众永远是对的,村里的事,要心平气和跟大家讲清楚。”
从此,这句话深深印在王光国的脑海。
此后,凡是涉及村里的重大事项,都召开组级村民会议讨论,提交村党员代表和村民代表会决定;定期公开村务党务,及时公开低保和各种惠农政策补贴。
当村民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发生冲突,书记的天平怎么摆?
饮水问题是困扰店子坪多年的老大难。2014年,王光国争取到项目资金,启动饮水工程,村民很支持。可是,建蓄水池要占用几家的地,村民有怨气。
二组蓄水池要占王从文两个儿子的地,地里红小豆长势正好。王光国找到王从文,他推说让找自己的两个儿媳。一家家上门,晓之以情、动之以理,征得同意后,王光国主动到地里帮他们拔掉豆苗。
江苏援建幼儿园,占地六七亩,涉及四家人。王光国召集他们开会,“教育,要从娃娃抓起;贫穷,不能代际传递”,道理掰开揉碎讲,最终达成补偿协议,幼儿园顺利开工。“村民骂你几句,有啥子要紧?”王光国说,“人心都是肉长的,你当了村民的‘出气筒’,过几天,村民想通了,没准还会给你赔个不是。”
短评
用挚热的情温暖人心
刘娜
“干部就是给群众‘提草鞋’的”,村支书王光国朴素的话语,带着山风和原野的味道,展现了一名共产党员对群众的真挚感情。
村支书虽然是个没有级别的“官”,但王光国很珍惜店子坪父老乡亲对他的信任和期待。
群众遇到困难的时候,他把群众的事当成天大的事、自家的事,设身处地排忧解难;群众思想不通的时候,他在深夜打着火把走村串户,用一颗温暖的心照亮老百姓的心;群众有怨气的时候,他心平气和、不怨不恼,甘做群众的“出气筒”。
用滚烫的心对待群众,王光国甘做“提草鞋的人”,把全部心思和精力用在为群众干实事、解难事、谋福祉上。
用赤诚的情引领群众,王光国像磁铁一样把群众吸引在身边,引领群众跟着党员走,党员跟着支部走,支部跟着党走。
人民群众是我们党全部工作和力量的源泉。脱离了群众,我们终将一事无成。扎根群众,我们党才能永葆生机与活力。
党员干部学习王光国精神,就是要对照标杆找差距,践行民评民说是标准、民心民力是依靠、民意民声是依据、民愿民盼是方向、民惠民富是目标、民苦民痛是失职的“六民”要旨,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千方百计顺民意、解民忧、增民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