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武汉市农科院打造惠农模式 农技到田头农民尝甜头

发布时间:2016-06-3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农村新报讯 记者 樊涛 通讯员 龙文轩

科研成果不再躺在专利本上睡大觉,主动走出去服务“三农”。武汉市农科院激发队伍活力,迈开产业化步伐,趟出了一条地方科研院所的转型发展之路。

这里是一流“活的基因库”

雨后初晴,水香氤氲。21日,位于江夏郑店街联合村的国家种质水生蔬菜资源圃内,茭白、莼菜、慈姑、荸荠等点缀其间,横成垄,竖成行。

“这是世界最大的水生蔬菜资源圃。”基地研究员黄新芳告诉记者,该圃面积达800多亩,保存有莲藕等13类水生蔬菜资源材料2000余份,被农业部专家组评价为 “国内领先、国际罕见”,堪称“活的基因库”。

目前,该所水生蔬菜学科承担着国家水生蔬菜种质资源库建设的任务,将打造全球一流水生蔬菜种质储备与研发基地。

不仅是水生蔬菜。近年来,武汉市农科院选育的鱼类新品种杂交鲌 “先锋1号”通过国家审定,培育的新品种“江汉肉鸭”行销全国,通过生物技术成功解决了奶牛乳腺炎高发的世界性难题……

“强大的人才队伍是自主创新的源泉。”武汉市农科院院长吴大志介绍,近年来,“杂交水稻之父”袁隆平、油菜遗传育种学家付廷栋、华中农大陈焕春教授、中科院水生所研究员桂建芳等多名院士专家先后加盟武汉市农科院,现已建有5个院士专家工作站。

数据显示,该院已有全国杰出专业技术人才1人,享有国务院津贴的专家20人;享有省、市政府津贴的专家44人;国家、省市人才工程人选16人;省、市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18人;黄鹤英才(专项)计划人选6人。

近七年来,武汉市农科院已选育瓜菜、林果等植物新品种(系)17个,取得国家肥料、鱼药、疫苗等新产品证书28项,授权专利152项,并先后主持“甜菜夜蛾防控技术研究与示范”、“水生蔬菜高效示范研究”和“水生蔬菜高效生产技术研究与示范”等国家级项目。

解决科研和市场“两张皮”

“去年,有江夏籍的国外客商到我们这里考察时,发现自己在新加坡吃的竟是故乡的藕!”前几日,武汉江夏金水祺良农副产品有限公司总经理吴近货给记者讲了一段趣事。

金水祺良的清水莲藕远销美国、加拿大及东南亚等地,年销售额突破1亿元。目前,公司6000多亩基地全部种的是武汉市农科院蔬菜所选育的“鄂莲”系列新品种。

入泥浅、易采挖、藕型好、产量高、耐储存……吴近货细数“鄂莲”的特性,系列品种分早熟、中熟、晚熟三种,几乎可以全年生产,炒着吃的脆藕、煨汤的粉藕及藕带应有尽有。在全国莲藕产区中,“鄂莲”应用覆盖率达90%。

武汉市农科院旗下的中博生物有限公司,是全省最大的动物疫苗生产企业。公司产业研发部经理冯钊自豪地介绍,公司研制的猪蓝耳病疫苗,在2007年全国大规模爆发的猪蓝耳病疫情中,发挥了中流砥柱的作用,成为国家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灭活疫苗定点生产单位。

猪圆环病毒堪称生猪的“癌症”,中博生物针对猪圆环病毒自主研制的疫苗,是国内唯一媲美德国制药巨头勃林格生产的疫苗,这一疫苗技术刚面世就备受市场追捧,在国内市场转让费达3000万元,为畜牧业带来的福利更是不可估量。

2015年8月,武汉市农科院还打造了全国首个生物农业类众创空间——“武汉生物智造·众创空间”,已有生物农业科技人员、大学生创业团队、“三农”服务创业团队数十家社会企业入驻。同年,该院携手省高投等多家企业共同打造湖北农业科技创投基金,实现科技与资本的深度融合。

如今,越来越多的成果走向市场。选育的茄果类品种,是武汉90%的茄子种植户的选择;建有华中最大工厂化育苗车间,年生产优质种苗占据70%的武汉市场……

风物长宜放眼量。今年4月,武汉市农科院又发起成立了长江中游城市群、“1+8”武汉城市圈农业科技创新联盟,将农业科技推广纳入国家“一盘棋、一条龙、一体化”,在更大的版图中绘就地方农科院所的蓝图。

带着农民干,让农民有钱赚

初夏时节,汉南东荆街一马平川,上千亩银灰色塑料大棚喜获丰收,瓜农们忙个不停。

“单产破万斤,产值破万元,效益翻十倍!”东荆街农业干部梅志大介绍,通过与武汉市农科院开展“街所合作”,推广大棚西瓜一种多收技术,西瓜的生育期由原来的100天延长到300天,采收期长达6个月,该模式居功至伟。

如何对接农民,打造农技服务新模式?武汉市农科院创造了“带着农民干,做给农民看,给农民做示范,让农民有钱赚”的“武汉模式”。

院士、专家带头干。不管炎天暑热还是数九寒冬,一顶草帽、一双套鞋,在藕田里摸爬滚打,数十年如一日。这是藕老板吴近货描述的蔬菜所副所长柯卫东的形象。

武汉金龙畜禽有限公司负责人王军说:“农科院的技术人员小何24小时开机,随叫随到,简直就是我们的专职防疫员。”

为打通农业科技服务 “最后一公里”,去年起,武汉市农科院面向农业企业、家庭农场和农业合作社等新型经营主体,提供“一对一”个性化技术服务。在全市开展 “百名专家帮百企带百社”活动,组织院属科研所、公司的100名技术骨干,帮扶100家企业或家庭农场,带动100家专业合作社。

去年起,该院还布局 “互联网+农业”,推进农业物联网和智慧农业建设,研发了“鱼大夫”手机APP远程诊断系统、畜禽远程视频诊断、种植设施环境智能监控等系统。今年7月,该院食品安全检测平台即将上线,届时,手机看鱼病、线上监测肉猪生长环境等生物科技都将逐一实现,更好地服务武汉“三农”。

上一篇:中央财政投近14亿元培育百万新型职业农民
下一篇:精准扶贫 需要反馈机制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