秦楚网讯(十堰日报)通讯员党世根
7月15日,笔者驱车驶入竹山县城关镇桥儿沟、窑沟、桥东、莲花等村,随处可见果实缀满枝头的各种果树,把山村装点得生机盎然。
“让‘荒山变绿、穷山变富’,把‘绿叶子’变成‘钱票子’,这是我镇近年来大力推行的绿山富民工程。”该镇党委书记刘甲华说,通过引导和鼓励群众发展绿色产业,目前全镇种植果树达5600亩,逐渐鼓起了农民的钱袋子。
走进桥儿沟村一组杏李种植大户龙德禄家的果园,紫色和粉红色的杏李压弯了树枝。龙德禄一边釆摘成熟的杏李,一边笑着对笔者说:“今年是个丰产年,我这早熟的3亩杏李,每亩预计可收入16000元。”村党支部副书记龙德雄接过话茬:“村民尝到种植小水果的甜头后,发展杏李、雪桃2500多亩。今年全村23户贫困户,户均栽植杏李、雪桃2.5亩。”
“过去,村上动员我栽杏李,我担心村里种的人多了果子卖不出去。现在看到别人种杏李致富了,后悔当年没栽杏李。今年初,我把5亩地全部种上了杏李,三年后可进入丰产期,亩均收入少说能达到12000元。”桥儿沟村贫困户毛胜凤信心满满地说。
既要绿水青山,也要金山银山。该镇通过示范带动、以奖代补、技术服务、规模发展,调动了群众发展小水果产业的积极性,干部群众干劲大、底气足,“兴果富民”成为该镇脱贫攻坚的重要支撑。
为了激励村民自主发展的积极性,窑沟村举办林果产业发展培训班,邀请致富带头人田间授课,引导群众科学改造薄壳地。该村目前发展核桃、冬桃共1500亩,村民房前屋后栽植樱桃、枇杷等果树6000多株。“我这8亩核桃苗木是镇上无偿提供的,三年后挂果,最低亩收入可达2000元。”窑沟村贫困户戈守义乐呵呵地说。
在莲花村王府庄园里,庄园主王世韦的四轮车上已装满鲜桃。“我每天早晨6点钟进果园釆摘鲜桃上街出售,每日进账3000元。今年见收的100亩桃、梅、杏、李预计总收入可达20万元。”
青山变“金山”,粮农变果农。城关镇走出一条符合该镇实际的可持续发展路子,实现了社会、经济、生态效益的有机统一,不仅绿了山头,更富了百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