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农作物受灾面积大 农民生产自救渴盼有序引导

发布时间:2016-07-20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讯 记者胡祥修 汪彤

当前,正是灾后抢抓农时、改种补种的关键时期。记者走访部分受灾县市发现,由于此次农作物受灾面广,改种补种范围大,农民不敢贸然改种、补种,担心部分品种扎堆上市,价贱伤农,甚至滞销,遭受二次打击。

18日下午,孝感市孝南区三汊镇,湖北春晖香稻专业合作社基地,渍水还未退出。往年此时,正是早稻开镰的热闹日子,可今年7月的暴雨洪涝,将成片稻田化为汪洋。秧禾在大水里浸泡10天以上,已全部死亡,只能重新改种。

合作社理事长谭伦蔚介绍,三汊基地总共4700多亩稻田受灾,直接损失400多万元,另外基础设施损失1500万元。合作社想及时补种弥补一点损失。部分退水早的田块,合作社重新翻耕后,种植“早翻秋”晚稻。但“早翻秋”必须赶在7月20日之前,目前有八成田块渍水尚未退出,失去了搞“早翻秋”的机会。这些田块水退后,只能种蔬菜、甜玉米。但谭伦蔚又担心今年全省受灾地方太多,万一大家扎堆种植,到收获的时候,销路会不会有问题?就算卖得掉,能不能保证卖得好、有效益?

下午5时,谭伦蔚将合作社社员刘军、技术指导王文等人召集到一起,商量水退以后种什么。刘军提议种蔬菜,特别是生长期短的叶类蔬菜,但被王文否决。一直关注灾情的王文认为,早在一周以前,武汉市东西湖区、汉南区的受灾田块已迅速开始灾后改种补种蔬菜,这些地区是传统蔬菜种植区,技术成熟、销路稳定,并已抢占市场先机,社员们步其后尘,种出的菜未必销得掉。且叶类蔬菜难以运输和储存,一旦出现滞销,损失极大。王文谈及有经销企业愿意与合作社签订1000亩甜玉米订单合同,每斤价格0.5元。刘军则提出,本地秋玉米亩产量一般只有2500斤,除去肥料、种子、农药成本,这个订单价格只能保本。有的社员提出种植莴苣、红菜薹,但也担心全省扎堆种植。一时间,社员们陷入了困惑和矛盾之中。

“生产自救仅仅靠我们自己的一腔热情是不够的,还需要政府部门有序引导。”谭伦蔚提出,希望农业部门在核查灾情的同时,能够引导全省各地农民有计划地改种、补种,在品种选择上实行差异化策略,帮助受灾农民更好地抵御市场风险。

上一篇:湖北五峰电商扶贫启动暨农村电商平台上线
下一篇:省农垦局筹措资金扶持重灾农场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