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秭归望砫村村支书宋文珍抛小家为大家实现易地扶贫搬迁

发布时间:2016-07-29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省秭归县水田坝乡望砫村,土地贫瘠,交通恶劣,发展滞后,脱贫攻坚任务繁重。该村幅员面积6.23平方公里,平均海拔1000多米,571户中至今仍有176户属于贫困户。面对脱贫攻坚困境,望砫村党支部书记宋文珍服从大局,决心带领乡亲们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熟悉农村基层工作的人都知道,异地搬迁工作是一场硬仗,要想做好并非易事。宋文珍,这位外表与普通农家大嫂并无二致的村支书,何以竟敢迎难而上呢?

抛却小家为大家

说起宋文珍的“小家”,背后也有故事。现年49岁的宋文珍,21岁结婚后先后生育两个儿子,家庭勤劳和睦,是邻里的好榜样。无奈天有不测风云,相守8年的丈夫因病去世。人生不幸没有击垮这位坚强的女人,2年后她与如今的爱人结为连理。

1997年2月村“两委”换届,乡亲们佩服宋文珍为人做事的风格,一致推选她担任村妇女计生委员。开弓没有回头箭,这一干就是20年。2015年第九届村“两委”换届时,群众高票推选宋文珍担任村书记和村主任,成为乡亲们眼中的“主心骨”、实打实的“当家人”。

从此,宋文珍肩上的担子更重了。2015年,精准扶贫攻坚战役打响,她不分日夜地工作,有时甚至忙到凌晨2点。今年4月18日打响易地扶贫搬迁战役后,她干脆住进离家近8公里的村委会,把“小家”的担子甩给丈夫。每天,她带领村“两委”干部走家串户,宣讲政策,做好动员。乡亲们信任她、信任这一届“两委”班子,46户征地任务先后落实,101位贫困户签订搬迁协议,并完成丈量等工作,望砫村成为全乡扶贫搬迁工作的典范。

要说经验,宋文珍的心得就是坚持与时间赛跑,舍小家为大家。搬迁工作期间,宋文珍80多岁的父亲病危,她紧急赶往100公里以外的神农架林区木鱼镇匆匆见了老人一面,当天深夜就又返回村里……

兼顾原则与方法

入户随访是检验村干部与群众关系亲疏的镜子。笔者跟随宋书记走村落、串家门,每每遇到村民,不仅闲暇的会凑过来聊天,干活的也会停下来搭话,有闲话家常的,有咨询政策的,有寻求帮助的,也有主动建言的,寥寥数语,却都饱含乡情与信任。

村里干部告诉笔者,这样的和谐互动关系,靠的是宋文珍上任后以身作则、处事公平、村务公开的努力一点一滴建立起来的。在精准识别贫困户的过程中,曾有个别群众白天夜里纠缠,宋文珍也接到过匿名电话恐吓,但所有这些困难,都没能动摇宋文珍服务村民的决心。

易地扶贫搬迁工作动员中,徐家院子村落的农户向某一度摇摆不定,而他家的拆迁直接关系到该村落居民点建设的推进大局,宋书记没有退缩,连续10多天每天登门做工作,不惧冷眼、不顾恶语,摆道理、讲事实,晓之以理、动之以情,她的诚心、耐心最终感化了向某。按照统一政策,在开工前夕向某爽快地签订了相关协议,保证了全村4个易地搬迁居民点如期动工。就这样,在300多个日夜里,宋文珍兼顾原则与方法,春风化雨,感动着村里500多位贫困户。

扶贫工作难,易地搬迁扶贫更难。故土难离,一系列的未知与不确定面前,群众格外需要基层干部的担当与勇毅。从开始启动扶贫攻坚,特别是落实易地扶贫搬迁政策以来,宋文珍带着“两委”和村落“两长八员”一班人,坚持起早贪黑,采取“五加二、白加黑、晴加雨”方法,先后15次深入院落屋场,行走近200多公里860多次登门宣传政策,入户逐人做好动员,引导山上贫困群众,抢抓精准扶贫机遇,舍弃穷窝移入规划新建的居民点。签约易地搬迁贫困户达101户281人,历经2个月日夜奋战,成功选定徐家院子、狮子堡、周家湾和严家沟4处居民点,实行集中安置,集中安置率达100%,其中仅严家沟居民点,总建筑面积就达5200平方米,总投资850多万元,建成后可安置贫困户64户174人,同步搬迁12户35人,这也是秭归县规模最大的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居民点。

上一篇:黄冈灾后积极统筹“粮经饲”恢复生产
下一篇:三峡市青年干部进扶贫村 践行“两学一做”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