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星星 通讯员 罗芬芳 万永庄 刘世民
黄冈,我省精准扶贫重点区。连续几轮特大暴雨,灾情严重,给精准扶贫工作带来严峻挑战。
黄冈市委书记刘雪荣说,大灾之后,全市坚持精准脱贫“目标不变、任务不减、标准不降”。
连日来,记者走访黄冈多地,没有看到垂头丧气,没有听到牢骚满腹。到处看到的,是一幅幅抗灾救灾、力助精准扶贫工作的奋进图。
不等不靠,全力以赴生产自救
25日,麻城市白果镇禾旺青稞种植合作社基地,烈日下几台忙碌的红色翻耕机更加耀眼,500多亩耕地已翻平,百余村民正挥汗如雨挥锹起垄。
镇党委书记王军介绍,禾旺合作社在麻城5个乡镇共流转土地3100亩,主要种植玉米、小麦,为伊利集团提供青贮饲料。四次强降水重创合作社,造成损失150余万元,供应合同不能如期兑现。“不等不靠,全力组织生产自救。”王军说,全镇从7月6日起,共投入拖拉机、播种机、打药机11台套,150位村民出工出力,筹集的1300公斤玉米种子、26吨肥料、30万资金都已到位。现在,大家重新在绝收的耕地上播种希望,用改种的秋玉米弥补夏收损失。
同日,红安县华家河镇“稻虾共作”养殖基地里,投资方华鑫现代农业有限公司负责人段邦军正带领200余村民清沟排淤、清除杂草。“老段比一周前更黑了,但脸上的沮丧已消失。”镇党委书记罗盘军说,各级部门拨付的200万重建资金,让老段浑身是劲。
在罗田县三里畈镇錾字石村,4台机械和30余群众在加班加点抢修水毁堰渠。村支书熊进明说,为修复堰渠,6组30余户群众捐资了1.62万元。
摸清底数,科学制定作战方案
“我们公司还可以提供10个岗位给贫困户,请赶快安排对接。”27日,红安金沙物业副总经理马寿元电话告知县扶贫办。此前,公司已对接100多个贫困户,这次再安排一批城市道路、公司保洁岗位,每月收入1200元。“洪灾过后,对照今年56个重点贫困村出列、16431人脱贫的年度任务,按照原定思路和措施肯定难以如期完成。”红安县委书记余学武说,该县迅速研究出台超常规措施,坚持多条腿走路——在对原定脱贫措施加大力度、加快速度的同时,通过增加公益性岗位、工业企业扶贫岗位等办法,拓宽脱贫渠道,确保精准脱贫不少一村、不落一人、不延一时、标准不降一分。“产业脱贫是重要渠道,在前期产业对接带动贫困户1500人的基础上,经调查摸底,全县工业企业、商贸企业、旅游业可新增1260个扶贫岗位,正在组织与贫困户对接。”余学武说。
摸清底数,科学研判。
目前,红安已谋划灾后重建项目248个,总投资42.7亿元。
麻城及时评价灾害影响,理清思路,统筹推进灾后重建和精准扶贫。
市委书记杨遥介绍,该市组建专班精准识别因灾致贫户,初步统计全市约有591户1610人因灾致贫。
全面压实包保责任、落实帮扶举措。产业扶贫灾后调整措施,由政府提供技术、种子、农药和化肥等生产物资,引导受灾户补种改种、应种尽种。同时,将光伏产业作为灾后产业扶贫的支柱,加紧推进两个集中式共12兆瓦扶贫电站建设,确保年度70个贫困村出列任务完成。
黄冈市扶贫办表示,各县(市、区)工作队长、第一书记、驻村干部正深入灾区,精准识别因灾返贫、致贫人口,及时向省扶贫部门反映,争取尽快纳入建档立卡信息系统中,使他们能够同等享受精准扶贫政策。
精准施策,协同作战誓保目标
26日,红安永佳河镇优嘉产业园内,洪灾肆虐的痕迹不再,园区内道路平整,果园基地生机勃勃。
镇党委书记韩红卫介绍,产业园项目此前已完成投资7000万元,建成1200亩高标准葡萄生产基地,带动周边村组200余户(其中贫困户35户)农民就业,去年户均增收2万元。这次特大暴雨袭击,冲毁道路、淹没蔬果基地,造成直接和间接经济损失达1930余万元。
灾后,县、镇组织金融部门给予500万元的扶贫贴息贷款,支持企业抗灾自救、恢复重建,通过金融扶贫政策帮扶65个贫困户。园区对2000亩葡萄园进行高标准田间管理,果苗长势良好。
优嘉农业园负责人周玲铭说,县里迅速出台的系列金融支持、资金筹措方案,让园区恢复元气,增强扶贫力量。原来带动的贫困户,能通过参与恢复重建做工和贷款入股分红,每户比去年增收1万元;增加带动因灾减收65户,通过参与重建做工,户均可增收4000元。
罗田县321户养羊贫困户受灾,直接经济损失2350万元。该县打出组合拳,为贫困户复产提供支持:金融部门正对接受灾养羊贫困户,根据其意愿提供优惠贷款;畜牧部门组织百余技术骨干,免费提供防疫服务;锦秀林牧养羊专业合作社动员省内外百余老板捐款,已为受灾严重的50余养羊贫困户,每户提供3000元至1万元帮扶资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