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购销扶贫” 扶贫扶到村民心坎上

发布时间:2016-09-1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荆楚网讯 记者 白菲斐 通讯员 龚波、韩伊迪

  给钱给物,不如给项目。贫困地区农民要脱贫,不能只靠政府拿钱"输血"来支持,为贫困户制定产业发展项目,助力其增加"造血"功能才是打赢脱贫攻坚战的根本。

  村民发展产业,难点在哪儿?不是启动资金,也不是专业技术,而是打开销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借助全院2800多名职工的强大消费能力,提出了"医院+合作社+农户"的精准扶贫思路,解除了扶贫对象发展养殖业的后顾之忧,帮助他们走上了脱贫致富之路。

IMG_2959_副本.jpg

焦雪飞在郭伯保家购买土鸡。记者 张世鑫 摄

  扶贫队长成了"鸡贩子"

  "焦书记,你今天下乡到扶贫村?给我带10只土鸡回来!"9月13日一大早,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离退休管理科科长、谷城县紫金镇沈垭村党支部第一书记焦雪飞就接到了同事杨光昔打来的电话。 "还要土鸡?我都成'鸡贩子'了!"焦雪飞告诉记者,听说扶贫工作队今天带着专家下乡搞义诊,医院职工纷纷向他订购土特产,光这一趟,同事们就预定了60只公鸡、56只母鸡和400个土鸡蛋。

  距离谷城县城55公里的紫金镇沈垭村是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的定点扶贫村,这里平均海拔500米,高寒而偏远,是襄阳远近有名的省级贫困村。村里共有148户人家、456人,确定为精准扶贫对象的贫困户有23户。村民们日常就以种植小麦、玉米、香菇、茶叶等糊口,全村养殖户仅有4户,分别养殖2头牛、80只羊,没有形成规模。

  这里山林资源丰富,为什么不大力发展养殖业呢?扶贫工作队经过走访得知,销售难、对外信息沟通难、运输难使得村民们缺乏开展养殖业的底气。郭伯保和陈忠莲夫妻俩是村里确定的精准扶贫对象,房屋在距离村委会主干道六里多路的山沟沟里,房前屋后有20多亩山林,特别适合放养土鸡。扶贫队向郭伯保提出给予资金扶持,提供鸡苗让夫妻俩搞土鸡养殖业时,郭伯保一口拒绝了:"养这么多鸡,怎么卖得出去?卖不出去还得喂粮食,亏不起!"

  "怎么卖不出去?你负责养殖,我负责销售!"焦雪飞拍起了胸脯。焦雪飞暗地里告诉记者,鼓舞贫困户的士气很重要,他一家带头干了,有收获了,才能影响和带动其他贫困户积极行动起来,寻求产业发展。

  就这样,今年3月,在扶贫队的帮助下,通过资金扶持和免息贷款等方式,郭伯保购买了10000只鸡苗,大张旗鼓地干起来。如今5个月过去了,正是土鸡出栏的时候,焦雪飞便成了"鸡贩子",四处张罗着为郭伯保卖鸡。

IMG_2904_副本.jpg

自然放养的土鸡。记者 白菲斐 摄

 

IMG_2920_副本.jpg

郭伯保喂养土鸡。记者 白菲斐摄

  贫困夫妻成了"土鸡王"

  "你家的脱毛机得换个新的,这个设备老旧,工作太慢了!"记者跟随焦雪飞来到郭伯保家帮医院职工挑土鸡。得知一医院的职工订购了这么多只鸡,陈忠莲可高兴了,邀请着街坊邻居前来帮忙抓鸡、杀鸡,挑选着最好的土鸡销售出去。

  十年前,丈夫郭伯保在山东打工时意外受伤,导致脊柱和双腿均粉碎性骨折,他只好回到老家养伤,再也干不了重体力活了。伤好了,郭伯保就在村民的照应下,在村里开了个小卖店,售卖一些日用品赚些微薄的利润。近年来,郭伯保80多岁的老父亲中风后医药费逐年增多,两个儿子一个读技校一个读高中,每年学费和生活费都得四五万元,老人和小孩,加上残病的身体,让郭伯保成为了村里典型的贫困户。

  养鸡产业让郭伯保脱贫有了信心。"10000只鸡就在这片山林里自由生长,绝对是正宗的土鸡。"郭伯保热情地告诉记者,每天早上天不亮就把鸡放出去,任由他们在山林里捉虫、觅食,四处奔跑,有的还飞上了树枝,抓都抓不到。到了晚上,喂撒一些玉米,吸引鸡回棚里休息,顺便让没吃饱的鸡补充些粮食。记者看到,漫山遍野的土鸡在山林里游走,一片繁荣的景象。

  陈忠莲告诉记者,现在正是土鸡出栏的时候,周边农户、镇上的集市甚至是县里的餐馆有需要,都会到她这里来买鸡。沈垭村村支部书记、主任胡承元说,他们夫妻俩俨然成了远近闻名的"土鸡王"了,如今,村里正在联合扶贫工作队积极拓宽各种销售渠道,力争让这对贫困夫妻把土鸡都卖出去。

IMG_2984_副本.jpg

焦雪飞把购鸡款交给村委会干部。记者 张世鑫 摄

  医护人员成了"大客户"

  "这么好的农副产品,正是城市居民想买都买不到的绿色食品,农户有难题,我们来解决,扶贫就要扶到农民心坎上。"得知土鸡出栏急需销售后,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党委积极想起了办法。院党委向全院18个党支部发出号召,呼吁全体党员干部认购郭伯保家的土鸡,得到了全院干部职工的积极响应。

  襄阳市第一人民医院扶贫工作队队长、副院长杨皓告诉记者,去年春节,职工们的年货基本都是在沈垭村置办的,大家购买了村民们养殖的30多头生猪,为村民们解决了大问题。今年,扶贫工作队在发展土鸡、黑毛山猪养殖项目上,采取贫困户免费领养、村集体的种养殖合作社监管,医院帮助销售的模式,由村集体统一与各领养户签订领养协议,在年底出售成品鸡或者成品猪时,将服务部分给予扣除,作为村集体经济收入。这一方式不仅避免了"村两委"在项目落地上充当甩手掌柜,而且推动了"村两委"在日常监管和防疫检疫上具有了主动性,既增强了基层组织的凝聚力,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的收入,从而形成了"群众乐意,集体满意"的皆大欢喜局面。

  "今年春节,我们计划在沈垭村村委举办一个年货节,让村民们把养殖的土猪、土鸡、木耳、香菇、茶叶等土特产都拿出来,让医院的职工来这里购买。"杨皓说,每周扶贫队下乡都能为职工捎带100多只土鸡,年底平均一名职工购买一只土鸡,到春节,都能帮郭伯保销售出一半以上的土鸡,确保让郭伯保不犯愁。

  郭伯保也给记者算了一笔账,10000只鸡苗按每只2.5元购买,成本为25000元,加上每个月喂养粮食800元,全年需要约10000元,而这10000只鸡按成活80%,全部出栏售出后,按每斤13元,每只2.5斤计算,预计可收入260000元,除去日常防疫和搭建鸡棚等的成本,一年收入十多万元不成问题。

  "医院+合作社+农户"的扶贫思路让为农户打开了销路,让职工买到了放心农产品,还增加了村集体经济,可谓是"一举三得"。谈及沈垭村的扶贫工作,副院长杨皓信心满满,"我们会依照这个模式,为村民规划多种养殖产业,让他们实现'订单养殖',顺利脱贫。"

上一篇:新洲因灾倒房的特困户刘建利有新房子了
下一篇:兴山产业帮带到户到人 上学看病基本免费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