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记者彭翠楠 通讯员欧阳长远 刘洪浩 黄杰
“住进新房后,孩子上学就只要几分钟。”开学季到来,站在集镇新区即将建成的安置房前,利川市柏杨坝镇见天村五组村民向东笑得合不拢嘴。
开心的不止向东一人。今年,利川市将至少有2739户9100名建档立卡贫困户由“山里人”变成“城里人”。
看,贫困户喜获大礼包
向东家的危房离最近的学校要走2个多小时的山路,由于家贫路远,向东只上过三年学,他梦想孩子读书的环境能好一些:“感谢党和政府帮我圆梦!”
而在建南镇水田坝村,贫困户田德刚早在7月9日就领到了新房钥匙。“自己没出一分钱,却住上这么好的房子,真是太幸运了!明天我就从亲戚家搬出来!”
8月25日,团堡镇7户易地扶贫搬迁户也拿到新房钥匙。“精准扶贫真是好,黄泥坡村有指标,易地搬迁真是好,安了水表安电表……”黄泥坡村贫困户陈贵珍激动地念起了自己写的打油诗,表达对党和政府的感谢。
“易地扶贫搬迁真是党和政府送给山区贫困户的一个大礼包。以前危房改造每户只有7500元—8500元的补贴,不能彻底解决无房户、危房户住房问题;现在易地扶贫搬迁政策很宽,补贴额度在4万元—12万元之间,这从根本上解决了问题。”利川市扶贫办总经济师李载永介绍,到9月底,全市分散安置全部完工,集中安置可完成90%,按户平4间房计算,搬迁户将喜得万余间新房。
赞,匠心打造“放心房”
贫困户安居的背后,是建设者、管理者、决策者们真切的责任心和爱心。
不花钱就能住新房,易地扶贫搬迁对象的认定就显得尤为重要。“贫困户申请后,村民小组要公开评议,评议结果要公开公示。搬迁房不能建成‘人情房’。”市长张涛要求。
在这样严格的程序下,“十三五”期间,全市易地扶贫搬迁总数由11983户39804人调整为10327户32985人,调减1656户。
减户不减质。所有的易地扶贫搬迁建设项目都必须签订四方(镇、村、搬迁户、施工队)协议,搬迁户还要参与建设和监督。“汪营镇团合村村民王明海就是积极参与的典型,60多岁的他很过细,发现建筑用粘砂含泥重、板材也不符合要求,马上就到管理部门反映,施工队立即扎钢筋、换更厚的预制板。”汪营镇党委书记何文健介绍。
正是这种监督机制让施工方更加自律。“6月份那一场瓢泼大雨,经理在工地上守了一整夜。”团堡镇长槽村13组村民张德军为施工方保质量、赶进度的精神感动不已:“他们教我们夜晚用电筒照在墙壁上查质量,白刷刷的墙壁上看不见一点坑洼。”
房子是新的,人心是暖的。为了让搬迁户住得放心,集中安置点还建设了卫生室、乡村大舞台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搬家的时候,镇村干部亲自雇车帮助贫困户搬家,镇里还给每户发放生活救助金、棉被等钱物,有些爱心企业还给贫困户捐赠沙发等家具。
喜,住进新居致富忙
安居之后,如何乐业?州委常委、利川市委书记沙玉山早有所思:“要使贫困户搬得出、留得住、能发展、可致富。集中安置点的选择必须与优势产业相邻,与新型城镇化结合。”
柏杨坝镇党委书记向红杰对搬迁户经济脱贫很有信心:“柏杨坝豆干协会负责对搬迁户集中开展创业培训,搬迁户以手工作坊生产柏杨豆干,好吃婆豆干和柏丰豆干两家企业负责销售,逐步打造形成以手工作坊生产经营柏杨豆干为主的示范街。搬迁户每人每年可实现纯收入4000元以上。”在集镇柏杨新区,124户的集中安置点已完成主体结构,一楼25平方米的房间完全可以前店后厂,被康熙皇帝亲笔御赐“深山奇食”的柏杨豆干,又多了一个加工“车间”。
在该镇水井安置点,则是充分利用旅游资源来扶贫。大水井建筑群每天的游人络绎不绝,大水井旅游开发公司负责指导即将入住的搬迁户利用一楼门面发展餐饮、综合商店等旅游服务业,同时吸纳部分搬迁人员在公司务工,增加贫困户收入。
较早实施易地扶贫搬迁的凉雾乡马前集镇,面貌已是焕然一新:长1300米的硬化道路两旁,158栋2间3层的新房是民居,也是民宿。“2000多元包吃包住一个月,沪、渝两地的好多游人都是回头客。”村支书康同生很是自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