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于武陵山区和三峡库区的巴东县,在湖北省37个扶贫县中特点突出:辖管12个乡镇、322个村,其中包括118个重点贫困村;现有总人口49.1万,经认定的贫困人口达17.25万,脱贫任务艰巨。
调研过程中,记者常常能体验到在这个集“老、少、边、穷、库”于一体的地区开展扶贫工作的艰辛,陪我们一起走访的当地干部不时就会接到对口贫困户打来的电话。可以看到,全县“责任到人、全员挂钩”的做法已初步取得成效,有一些好的尝试值得总结和推广,特别是在“让全体老百姓认可”方面下足了功夫,为当前精准扶贫工作的整体推进营造了良好氛围。
用最笨和最新的办法使扶贫工作进村进户
据介绍,当初认定贫困户时,巴东县委、县政府动员全民参与,所有干部一律沉下去。从2015年底至2016年1月,全县先后召开了5000多场屋场、院子会,贫困户的认定由村民集体表决说了算。
屋场、院子会是当地土家族方言,相当于邻里间的碰头会。由于该县地处山区,村民居住相对分散,因此以小组为单位,20分钟内可抵达的各家聚在一处开会。县扶贫办副主任李美桥回忆,他曾经一天跑了8场会,先由村民小组长宣讲扶贫政策,并公布以前统计的贫困户名单,够不够条件由大家来评,意见不统一时就举手表决,吵吵闹闹开完会是常有的事。
在认定贫困户方面,巴东用了最笨的办法,真正是用脚去“量”每家每户,不漏一人,然后用最新的办法即大数据进行整理,将每户信息输入电脑,创建移动终端,全程监测,动态管理。全县近50万人,共计11.8万多人签了字,随时可以查到是哪天由谁代表参加了会。
精准扶贫“货真价实”的政策出台后,这种做法的好处就得到了体现。有些没被列入贫困户的村民开始有了想法,光一套房子就资助贫困户十几万元,怎么想都觉得亏!“只有在全体老百姓眼皮底下算的账,才是精确的账;只有全体老百姓会认的账,才是精确的账。过去认定贫困户,就是下指标、凭感觉、拍脑袋,到了村里由村干部说了算,事后各种矛盾和问题逐步显现。因此,要搞好精准扶贫工作,让全体老百姓认可这一课必须要做好、做足!”县委书记陈行甲说。
平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是难题
识别贫困户的工作做扎实了,群众心里的怨气就少了,但如何平衡贫困户和非贫困户之间的矛盾仍然是今后扶贫工作将面临的难题。
一些扶贫干部说,起初新的扶贫政策没有出来,除了低保户、五保户是明显的贫困户外,全县按既有政策标准划分,但“回头看”期间,重新以人均年收入2300元作为是否为贫困户的界线,调进的或调出的都有一部分。如今,扶贫政策有了“干货”,村民们产生了攀比心理,这给基层工作带来了调解难度,理应在今后的政策制定中吸取教训。
县扶贫办介绍,是否属于贫困户由大家评,这样做民主、透明,但也不能保证绝对公平。处于贫困边缘但没有被纳入贫困户的村民,在不在范围内的差别确实很大,要给予充分理解。所以,全民动员并不是要催着老百姓认可,而是要引导和教育,不能搞得怨气重重,贫困户与非贫困户之间的平衡工作是必然要长期面对的。
巴东特殊地质引起的灾害致贫,就是一个矛盾集中点。
县长单艳平介绍:今年仅因滑坡导致的异地搬迁安置,临时就增加了800多户、3600多人。俗话说:“搬家三年穷”,这些人中,大多数因灾害成了贫困户,但又不能进入扶贫异地搬迁的政策笼子,资金解决十分困难。“脱贫的同时不能忽略整体发展。”单艳平认为,要注意协调好精准扶贫和全局发展的关系,只有大的发展环境变好了,才能带动更多的群众持续致富,否则不仅容易出现“返贫”现象,而且容易导致一些处于贫困边缘的村民滑入贫困户之列。
加大金融支持产业力度,有利于提高扶贫持续性
在信陵镇土店子村,记者见到了60多岁的贫困户谭大国。他告诉记者,以前由于妻子生病,生活很困难,看到邻居乡亲年底卖一头羊就能赚1000多元,心里十分羡慕。后来,他听说将军山农牧开发有限公司总经理谭显猛愿意对口帮扶贫困户,便上门求助。
谭显猛了解情况后与谭大国签订协议:公司免费建标准羊圈,产权归谭大国所有;公司免费提供种羊和技术指导,免费提供机械设备,实现种草养畜;养殖过程中发生疫病传染,损失由公司承担;成羊由公司负责回收,除去成本后按比例分成。现在,谭大国家养了50多头羊,预计年收入较为可观。
32岁的谭显猛2013年回乡创业。他告诉记者,公司不仅养羊、养鸡,还种植葛根、玄参、甜玉米等,而且都以“公司+合作社+基地+贫困户”的模式运转,这样做的直接好处是可以享受银行扶贫贷款的优惠政策,今年他已成功申请银行免息贷款45万元。
记者还了解到,在土店子村,像谭大国一样和公司捆绑从事种植养殖业的贫困户正陆续增多。信陵镇党委书记向秀忠说,到目前为止,谭显猛的公司已带动46户157人发展产业,在帮扶贫困户方面起到了领头作用。
中国人民银行巴东县支行行长张友庚认为,精准扶贫能否成功,关键在于产业扶贫。对银行而言,他们更愿意通过向龙头企业、合作社提供贷款,来带动贫困户脱贫,这样既降低风险,效果也好。县扶贫办副主任李美桥也认为,新时期的扶贫不等于一味对口给钱某村某户,而应加大对农村经营主体的扶持力度,一个产业的龙头企业或合作社才是扶贫攻坚的主力军,往往可以带动身边的贫困户共同致富。
单艳平表示,抓产业扶贫还需要耐力和定力,要正确对待产业效益和脱贫紧迫性之间的关系。比如茶叶种植要3年才见效,即便短平快项目如养殖,也需要1年半,同时还面临价格波动的市场风险。(戴劲松、桂林、张倩倩、李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