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记者方桐 通讯员陈鸿 刘立刚
在脱贫致富的“新长征”中,建始县龙坪乡店子坪村党支部书记王光国,22年如一日,带领700多位父老乡亲,不畏穷山恶水、不惧极难极苦,将武陵山区最高寒、最偏远、最贫困的穷山村建设成了远近闻名的“桃花源”,演绎了新时期“愚公精神”。如今,在易地扶贫搬迁战役中,该县不畏艰难、勇于创新,探索出借助大数据拓宽脱贫路径,破解搬迁难、选址难、脱贫难等问题的好经验。20日在该县召开的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上,副省长任振鹤表示,建始易地扶贫搬迁工程进度、集中安置率和入住率均在全省前列,经验值得全省推广。
搬迁户连说“六个好”
20日,建始县业州镇的天空阴沉沉的,但柳树淌易地扶贫搬迁安置小区居民的脸上,无不露出灿烂的笑容。
该小区位于柳树淌村村委会所在地,建有小高层1个单元,安置了9户10人,其余按一户一宅设计,安置了29户。小区里,广场、绿树、路灯,应有尽有;小区外,卫生室、小学、商店,一应俱全。说到自己的生活环境,55岁的魏良庆一口气说了 “六个好”:好行路、好吃水、好看病、好上学、好挣钱、好花钱。
几个月前,老魏还住在山顶挂壁坡上,生活不便,脱贫无望,可他说什么也不愿意搬。“政府帮着建新房,好是好,可我最放心不下的是老宅子和山地耕地,如果搬太远照看不到,就感觉今后的日子失去了 ‘靠山’。”老魏掏心窝地说。
老魏的话,说出了众多搬迁户的心声。故土难离不舍搬、面积受限不想搬,建新拆旧不肯搬,生活担忧不敢搬。因此,易地扶贫搬迁被称为精准扶贫“五个一批”中最难的工作。作为山区农业县的建始,如何破解这道难题?
“我们把易地扶贫搬迁作为脱贫攻坚的‘当头炮’,经过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形成了分类施策、集散集合、梯次推进、功能配套、持续发展的破题秘诀。”建始县委书记谭志国说。
谁该搬?创新民主决策机制,严格执行个人申请、群众评议、村级初审、乡镇复审、县级终审“五级审定”程序,切实做到村、乡(镇)、县“三榜公示”。
往哪搬?安置点选址做到“六靠”,即靠交通干线、靠中心村或聚居点、靠集镇、靠生态旅游区、靠产业园区、靠城区。该县还筹集11亿元,为重点贫困村和安置点,配套建设了公共基础和服务设施。
怎么住?户型设计充分听取群众建议,设计3套不同风格户型,预留扩展空间。既没突破人均25平米红线,又让搬迁户住得下,有盼头。
咋致富?按照“易地扶贫搬迁+”的模式,因户施策,建立产业基地与搬迁对象的利益联结机制,让贫困户能够就近增收、普遍增收、稳定增收。
件件工作大家商量,每个细节为民着想。无数个老魏没了担心,有了信心,纷纷从“要我搬”变成“我要搬”,愿意搬迁的贫困户从最初摸底的9179户增至14789户。
咬住“脱贫”不放松
20日一大早,建始县高坪镇50岁的贫困户顾兴春,用轮椅推着双腿残疾的儿子来到鞋厂上班。工厂供吃管住,母子二人每月能赚到5000多元的收入。
更让顾兴春高兴的是,再过两个月,他们一家人就能从几公里外的山上搬下来,住进鞋厂旁的青里坝搬迁安置小区里。
“搬迁是手段,脱贫是目的。”建始县县长向红林说,该县始终把厚植产业作为易地扶贫搬迁全面攻坚、持续发展的重中之重来抓,积极探索 “一户一策”、一个安置点一个主导产业模式,形成了多元化脱贫路径。
产业带动上,支持农业新型经营主体以土地流转、租赁等方式发展乌龙茶、猕猴桃、枸杞、关口葡萄、核桃、魔芋等特色产业,在43个集中安置点周边建成了特色产业基地5万余亩,培育了一批“新农民”。
创业扶持上,深入开展旅游扶贫,引导搬迁群众参与商贸、餐饮服务和旅游产品开发,新建农家乐110家、小旅馆149家、小商店225家、电商310家,培育了一批“小老板”。
就近就业上,大力实施“引企入村”工程,让贫困户打工、务农两不误,已有38家企业在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周边村镇落地,可带动搬迁贫困户800余人就业,培育了一批“新工人”。
资产收益上,深化地、林、房和集体资产“四个盘活”,通过土地承包经营权入股、集体资产出租等方式,参与农业项目或加入新型经营主体,培育了一批“小股东”。茅田乡集镇易地扶贫搬迁集中安置点,通过在一楼建设商业门店出租,搬迁户预计年户均可分红2000元以上。
“搬走了贫困,搬来了幸福。”老魏说,老家责任田承包给了一家公司种植猕猴桃,他在搬迁小区附近租赁了4亩土地种猕猴桃,又负责小区保洁工作,还在学校当保安,两份工作每月可收入1850元,“脱贫硑得问题,致富也大有希望哒!”
大数据增强准新精
“借助大数据拓宽脱贫路径,破解搬迁难、选址难、脱贫难等问题。”现场会上,副省长任振鹤这般肯定建始的易地扶贫搬迁工作。
大数据!是何物?在红岩寺镇镇政府,记者见识了它的神奇。
只见管理员在电脑上点开 “建始县易地扶贫搬迁数据管理平台”,进入“易地扶贫搬迁”版块,里面分列“组织架构”“基本政策”“规划建设”“搬迁脱贫”“工作剪影”五大部分。
“‘规划建设’版块里,录入了所有易地扶贫搬迁户的信息。我们现在到我镇桃园社区安置小区看看。”管理员边说边点开该小区信息,里面出现了12个搬迁户的姓名。
黄国俊是12户居民之一。点击他的名字后,屏幕上当即出现了他的照片、全家福照片、家庭人员基本信息、家庭拥有土地信息、帮扶人相关信息,搬迁前后房屋对比照、目前采取的脱贫措施等。
采集和上传这些信息的,是黄国俊的帮扶人龙克玲,每隔几天,她还得对信息进行更新。有了该平台,龙克玲的工作方便了,但也让她变成了“透明人”。每次下去帮扶,她得现场拍照片,写扶贫日志,显示GPS定位,并通过手机上传到平台上。
能看到这些信息的,除了精准扶贫指挥部的干部,还有搬迁户自己。在已建成的安置小区里,家家户户门外墙上都贴有“易地扶贫搬迁信息卡”,部门信息直接印在了卡片上,想了解更多信息,拿出手机扫描卡片上的二维码即可。
据了解,该平台以PC端中控中心、大屏端电子作战图、手机端移动APP为主要支撑,使精准扶贫各种数据和信息更加准、新、精,扶贫工作变得更加透明、高效和全面。同时,还提供了事先预警、事中监控、事后评估等监管考核功能,倒逼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政策的落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