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杨邹 赵玉菡
近年来,国土资源部先后将保康县的尧治河、六柱垭、白竹、楚烽等4家矿山,定为国家级绿色矿山创建试点单位。
作为矿业大县,面对产业升级、生态保护的现实需要,保康如何在资源开发、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上实现多赢?
保康地处荆山腹地,磷矿储量与品位综合排名居全国第四位,矿业经济在全县GDP中的占比一直在70%以上。
前些年,受“靠山吃山”传统观念影响,保康矿山无序开采、采富弃贫等现象日益突出,区域内植被遭到破坏,裸露山体和采空矿洞导致水土流失,滑坡、泥石流等地质灾害频发。
痛定思痛,保康明确:既要金山银山,更要满目青山;以“生态立县”“工业强县”“旅游兴县”战略为指引,力争到2019年基本形成绿色矿业格局。“发展经济绝不能以破坏生态为代价,否则就会成为千古罪人。”尧治河村党委书记孙开林介绍,坚持“矿开到哪里,环境就保护到哪里”,全村已拥有3个国家4A景区,森林覆盖率高达92%。
2012年,保康提出,以尧治河为标杆,以创建国家级绿色矿山为目标,推动矿业经济大县向生态经济强县转身。“磷酸盐项目不符合生态政策,您能否另选其他项目?”云南某磷化工公司欲到保康投资工业项目,结果,这找上门来的“好事”被婉言谢绝。“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保康县委书记张世伟说,不管投资多大的项目,都必须以保护生态为前提。
守护绿色,矿区变景区
避免走“先破坏、后治理”老路,保康要求,把源头治理放在首位,结合矿山地质治理、森林植被恢复、矿业秩序整治,一同部署推进。
马桥镇堰垭村发现了磷矿。开采时,若在山体表面直接开路,平均每平方米只需投资300元;若在山腹凿洞修路,平均每平方米要投资2500多元。
看着眼前一望无际的原始森林,村党支部书记宦忠云力排众议:“保住青山,这隧道再难打、再花钱也要建!”
至目前,该村共计投资1亿多元,开凿隧道公路65条。近年来,又对隧道进行扩建、硬化、喷浆治理,有效保护了矿山生态资源。
紧接着,尧治河、中坪、黄龙观等磷矿资源丰富的村,开始复制堰垭村的“隧道模式”,修建通往矿区的采矿公路。“全村共修筑拦渣坝31处、挡土墙120处,关闭15个露天开采矿点。”尧治河村磷矿矿长许烈奎介绍,该村先后投入1.5亿元治理矿山环境,通过拦、排、护、改、植等措施,实施封山育林、水土治理等六大工程。
保康还出台创建绿色矿山实施方案,探索推行矿区变景区发展模式;建立科技管矿机制,实现“一张图”管矿;健全县乡村“三级”监控网络;完善违法矿业活动惩处机制;构建矿产资源共同监管责任机制……
生态,县域经济的底色
“以前这里是满目疮痍的采矿区,村里投资1000多万元造林绿化,现在变成了风景如画的公园。”在尧治河村老屋沟,村民张继武感慨万千。
尧治河村还将原采矿、堆矿区改造成农耕博物馆、磷矿博物馆、地质遗迹公园、日月生态广场和尧帝神峡等场馆和景点。
今年国庆节,尧治河景区人气爆棚,7天接待游客10.2万人次,旅游总收入1200多万元,同比分别增长 18%和17.2%。
变资源优势为生态优势、产业优势。近年来,保康高标准建设九路寨、尧治河、五道峡、天子湖等核心景区,配套的15万亩茶叶、40万亩核桃、5000亩蓝莓、10万亩蔬菜基地乘势而起;该县还投入2000多万元对县城进行亮化绿化,构建绿色长廊21公里,道路绿化率达90%,人均绿地面积达20平方米。
目前,全县森林覆盖率达70.87%,已创建国家级生态乡镇1个、省级生态乡镇4个、省级生态村22个,被授予“湖北省生态县”“省级园林城市”等称号。武汉三特索道、苏州大川、郑州邦和药业、深圳永兴华等10余家企业,在保康投资逾50亿元发展生态旅游产业。该县综合旅游收入连续多年保持20%以上增速,已突破10亿元大关。
绿色生态,已成为保康经济发展的底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