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今年,我们村每一户贫困户的年保守收入能达2.8万元以上,基本达到国家脱贫标准。”日前,南漳县东巩镇双坪村村支部书记刘家新欣喜地说。
近两年,在扶贫工作队的支持下,双坪村以“入股+承包+分红”的“激励模式”,带动村民发展香菇产业,为贫困村恢复了产业发展的“造血”功能。
入社分红,就地打工一年挣四万
早上8点半,双坪村亮全合作社的香菇大棚内,人头攒动。工人们有的忙着给菌棒脱袋、有的在固定钢棚,各自忙碌着各自手上的活。
这个占地200多亩的香菇大棚,200多万袋香菇菌棒被分别安置在附近的216个大棚内。秋菇上市时,最多得请200多人同时劳动。
在合作社负责人王祖亮的指引下,只见每个大棚都设立了标识牌,标识牌上都清楚地标注着“社员姓名、家庭人口、种植数量、香菇产量、预计年收入”。
现年46岁的余宏权是村里21家贫困户之一。去年,在扶贫工作队的帮助下,他加入亮全合作社打工,还能享受年底分红。
余宏权算了一笔账:在亮全合作社工作的日工资100元/天,一月下来可以拿到2000多元,1万袋菌棒年底分红利润在5000元左右,加上家里的四亩农田和喂养的一头母猪,一年下来收入接近4万元,相比他在外打工月收入3000元的工资,他更愿意在这里劳动挣钱。
为激发贫困户的劳动积极性,扶贫工作队还从办公经费中挤出10万元,并多方筹措70余万元,为他们购买了香菇菌棒21万袋。
小组承包,富了“小家”壮“大家”
在另外一处大棚中,44岁的曾庆香正在和她的三个组员一起,忙碌地为香菇菌棒脱袋。活做得越快,收入就越高。
曾庆香说,她们四个人是承包亮全合作社菌棒代工的小组之一。
去年,曾庆香与合作社达成协议,四个人联合承包了大棚内13万袋香菇的管理,一年的承包费用是40500元。承包小组只需要按照合作社的要求,把13万袋的工序做完即可。
合作社全年支付给他们四个人的劳务工资是4.05万元,日均工资在160元左右。
尽管请工的价格不菲,王祖亮仍然非常乐意和农户合作,因为农户承包的越多,合作社的总产量也将更大,这为亮全将来把香菇产业做大做强,提供了更坚实的保障。
除开大棚内的劳务用工之外,合作社分拣车间还有十多名工人正在忙碌地分拣着香菇。他们同样是来自村里的贫困户家属,相对于之前的零散打工,她们更愿意在这里上班拿工资。
建交易市场,完善链条壮大产业
亮全兄弟食用菌专业合作社由王祖亮、邓之全两位表兄弟创办。总经理王祖亮不仅是周边知名的 “种菇大户”,也是南漳县的“扶贫明星”。
早在2003年,王祖亮就成立了一条产、供、销、贮一条龙服务的合作社,为种植香菇的农户提供一切技术、原料和收购服务,甚至多次赊账给农户种植香菇。
但农户的零散发展,种植香菇的利润大部分被外来商客赚走。要想把利润从外来商客手中赚回来,只能自己对接海外贸易,发展自己的外销市场。
2013年,亮全兄弟多次到浙江庆元、福建寿灵进行市场考察。回来后,决定整合农户资源,打造属于自己的香菇产业链。
襄阳市政法委扶贫工作队的到来,为亮全合作社在资金上提供了更多支持。
去年,21户精准扶贫对象分别以合作社社员的名义在镇信用社贷款5万元,这100多万元的资金为合作社的进一步扩大发展提供了坚强后盾。
亮全合作社门口机器轰鸣,挖土机、运输车正在络绎不绝的工作。这里原先是一座荒山,合作社前期投入130多万元进行开发。
“将来这里不仅要建立香菇交易市场,还有海外贸易公司,这将为双坪村打造更加完整的香菇产业链,未来还将辐射到周边县、市的香菇交易,让这里真正成为香菇种植明星镇。”(通讯员张世鑫 李秀涛 翟方向 周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