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深秋里,随南曾都区府河镇白河滩村,宽敞的文化广场上,老人聚在一起唠家常,孩子们则嬉戏玩耍,周围的桂花树花香四溢。“水泥路、文化广场、太阳能路灯,城里有的,俺村也样样有。”村民张猛高兴地说。
建设美丽乡村,要看得见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随州坚持因地制宜,因村施策,一村一景,保留山水,保留乡愁,真正地达到山清水秀,村美人靓。
新村新景,保留浓浓乡愁
蓝天做幕,绿野为席,田园美景尽收眼底。漫步在广水市武胜关镇桃源村,柿树婆娑,石屋古朴,风景秀丽,人和宁静。
“十一”期间,桃源村游人如织,大批游客纷至沓来,感受青山秀水。近几年,桃源村依托“百年石屋、千年柿树”等自然生态资源,对其修旧如旧,石屋予以精心修缮、维护,2万多株柿树妥善保护。
据介绍,目前桃源村年接待游客量达15万人,高峰日接待游客达3000人以上。“修复生态让鸟回归,搭建平台让人回归,弘扬传统文化让心回归,‘三个回归’换来世外桃源。”村支书殷修勇说。
在美丽乡村建设上,随州始终坚持因地制宜,不整齐划一、不千村一面,形成了“一村一品、一村一景、一村一韵”。省住建厅副厅长黄祥国评价,随州美丽乡村不是要大拆大建,花小钱,取得群众满意的效果,房屋整齐了,环境干净了,村容美化了,这就是乡愁的味道。
年初,随州大洪山长岗镇、广水桃源村分别获得全国美丽宜居小镇(村庄)命名,全市获得国家级村镇建设荣誉的镇(村)达到15个,省级“宜居村庄”达到49个。
产村融合,搅活发展之水
曾都区洛阳镇永兴村,地处随州千年银杏树群落腹地,一排排依山建起的现代民居错落有致,门前两车道的水泥路旁,间隔摆放着垃圾桶,广场上亭台楼阁、健身器材穿插,让小山村如城镇一般。
11月下旬的一个双休日,6万多名游客挤爆了银杏谷,家家农家乐爆满。“近几年秋季银杏叶黄的时候,广场上车都停满了!”村委会副主任张立幸介绍,很多村民开起了餐馆,年人均收入过万元。
美丽乡村,不仅生态美,还要产业兴,才能宜居宜业宜游富百姓。随县三里岗镇吉祥寺村牵手湖北裕国菇业,通过“名企带村”,兴办香菇交易大市场,发展香菇产业带动村民致富。
淅河镇府君山村的果王公司流转5000亩蓝莓基地,按照每公斤高于市场价5元至10元的价格向农户收购蓝莓鲜果,实现了农企共赢……
湖北经济与社会发展研究院院长蒋大国说,随州在美丽乡村建设中所采用的“企业+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建立健全了产业分工、协作和利益联结机制,延长了农业产业链条,提高了农户家庭经营的规模化水平,有力支撑了龙头企业发展,带富了一方百姓。
洁美乡村,换来幸福生活
乡村美,美在洁净秀美的环境。随州坚持开展洁美家园行动,治理农村生活垃圾,实现了垃圾治理村庄全覆盖,建立起“户集、村收、镇处理”或“户集、组收、村处理”的农村生活垃圾治理模式和长效管理机制,农村生活环境得到持续改善。
随着工作的逐步深入,不仅使农村人居环境有了巨大改观,各级干部群众也对改善农村人居环境的重要意义有了更新、更高的认识。农民的信心也不断加强,热爱集体、建设家乡的热情高涨,乡村治安逐步好转,文明新风逐步形成,公序良俗得以确立,邻里关系更加和睦。
如今,全市75%农村生活垃圾得到有效治理,地方财政、社会投入、农民自筹资金累计达到8.5亿元。
同时,农村人享受的各项服务也开始与城里“同步”。随州开展农村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行动,农民享受到了多种多样的公共服务。通过在农村建设“e+为民服务体系”,实现便民服务 “一站办理”,与群众密切相关的77个行政审批服务事项,农民不出村就可以申办,少跑许多冤枉路。(通讯员冯家园 蒋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