荆楚网讯 通讯员 蒲耀泉
地处鄂西北边陲的竹溪县,是全国贫困县和秦巴山连片扶贫开发重点县。该县教育体量大、底子薄,推进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面临着“学校办学条件薄弱、师资力量短缺、发展质量不高”三大瓶颈。
贫困不是理由,突围才有出路。“办教育要舍得给钱,舍得给人,舍得给政策。”竹溪县委书记余世明在该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动员会上说,“凡是教育提出的投入需求,县委县政府照单全收;凡是教育提出的用人需求,县委县政府全员保障;凡是教育提出的政策需求,县委县政府优先满足。”近4年来,竹溪县敢于直面问题,以“舍得精神”补短板、攻难点,走出了一条贫困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突围之路。
倾其所有 突破城乡办学瓶颈
6月,位于竹溪县东城新区中心的县思源实验学校开工建设,县政府为此免费划拨80亩土地并投入5000万元,这是东城新区的第一个建设项目。新区全面开发之前先在中心位置建学校,稀缺土地资源不高价拍卖做商业开发却无偿划拨做教育,这一出一进之间,政府“亏”了近2亿元。
其实,像这样的“赔本买卖”在竹溪还有不少。9月,为解决老城东区入学难问题,县政府协调小商品城开发项目,将老城区唯一可供开发的地块划拨给了规划建设的密云小学。2014年已经投入使用的县长安学校,同样是由政府在寸土寸金的城南区无偿划拨40亩土地基础上新建的。县实验中学无标准化田径场,学生体育活动场所受限,县政府将地母庙公园老广场改建成400米环形跑道田径场,直接“交钥匙”供学校使用。
土地开发为学校建设让路,政府机关为学校建设腾房。近三年来,为解决“县城挤”这一制约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问题,竹溪县通过拆迁、划拨等方式为学校解决建设用地170余亩。8月至9月,该县先后四次召开县四大家领导联席会议,专题研究解决县城教育资源配置问题,并确定了“两建三迁四扩”方案,一次性规划建设9所学校,分步实施完成后,将直接增加义务教育学位6000余个。
该县在大力建设县城学校的同时,乡村学校建设也不落后。竹溪县桃源乡厚白教学点是该县最偏远的农村教学点,早在2013年,该教学点已全部按照标准进行改扩建,新建教学楼和宿舍楼,各类功能室和运动场所齐全,安装了数字资源设备,接入了校园宽带网络。
为彻底突破 “农村弱”这一办学瓶颈,竹溪县将农村学校标准化建设纳入全县精准扶贫体系,统筹公共服务和公共设施资金投入学校建设。2012年至2016年,全县新征教育用地273亩,实施各类建设项目162个,新建及改扩建校舍77545平方米,建设教师周转宿舍570套,新建及改扩建田径场18个。
“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就是要坚持真金白银投入,真刀真枪行动。”竹溪县县长柯尊勇说,“只有舍得大投入、大建设,才能实现义务教育学校大变化、大发展。”
2015年6月,竹溪县顺利通过省政府督导评估,被授予“湖北省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示范县”。
招纳贤才 力促城乡师资均衡
8月29日,竹溪县丰溪镇洞宾教学点负责人刘学成格外高兴:“今天我们迎来了3位新教师,他们将承担起体育、音乐、美术和英语教学任务,年轻教师的加入,将让学校更有活力。”
据悉,丰溪镇洞宾教学点是一个只有93名学生的农村教学点。2015年,该教学点8名教师平均年龄54岁,2016年退休3名教师后,刘学成曾经为教师短缺而“茶饭不香”。教学点迎来年轻教师,是刘学成一直“不敢想的事”。
学科不配套、教师年龄结构不合理、教学点教师“青黄不接”等一直是困扰竹溪县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难题。为破解这一难题,竹溪县不仅把眼光紧盯全省农村新机制教师,该县计划从2016年起,坚持引进和招聘相结合的方式,连续三年每年为全县补充教师总量不少于150人,以后按需求再适当补充。重点引进体音美等短缺学科教师,对于教学点教师,适当降低门槛,实行定向招聘,力求本土化和专业化。
灵活的招聘机制和有效的人才补充最大限度激活竹溪义务教育 “一池春水”。如今,在竹溪城乡学校,年轻教师多起来了,体育、音乐、美术、信息等专业课程也基本开设起来了,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改革正深入推进,校园里充满了欢声笑语。
近几年来,该县共招聘引进教师586名,优先保证了薄弱学校的师资配置。全县青年教师的占比由4年前的35%提高到52%,专任教师学科配套率由71%提高到92%。
多重政策 激活教育发展潜能
硬件条件完善了,师资力量均衡了,竹溪县将目光转向内涵发展。县委、县政府立足竹溪“绿色崛起示范县”战略,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提升教育发展软实力。
推进品牌建设。支持竹溪整体加入“阳光教育联盟”,在全县深入开展阳光教育,打造阳光校园,构建阳光课堂,塑造阳光教师,培养阳光学生,建设符合绿色竹溪发展实际的阳光教育品牌。
深入推进课改。全县确立了“一个健康三个好”(身心健康、精神风貌好、学习状态好、综合素养好)的学生成长目标,着力推进“绿色生态”理念下的“乐学高效”课堂教学模式改革。
实行城乡共建。支持 “联校协作发展”,全县6所优质学校作为基地校与24所薄弱校采用“1+N”的方式“结亲”,全面开展联校备课、联校教研、联校检测,在课堂教学上统一教学模式,统一课程设置,统一课程进度,教师从“学校人”变成“区域人”,在协作区内可跨校聘任,双向流动。通过多种方式的协作,实现以城带乡、以强带弱,推动优质教育资源互通共享,促进城乡教育质量同步提升。
促进特色发展。支持城乡学校开展“一校一品、一校一特”建设,用理念植根、环境塑形、文化立魂,将校园打造成中华优秀文化的传播地和竹溪地域文化的传承地,全县初步形成校校有特色、生生有特长的局面。
一项项政策含金量高,一条条措施直击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靶心,最大限度激活了义务教育发展活力。2016年,竹溪县在十堰市高考文理科综合评估中得分双双第一,这与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打下的坚实基础密不可分。
“十三五期间,竹溪将迎来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的春天。”竹溪县教育局局长王琪信心满满地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