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精准扶贫好故事]专家请专家,23年“老扶贫”让村里变了样

发布时间:2016-12-26    来源:    字体大小:A-   A+

    


IMG_6265_副本.jpg

李汉民(左二)、邹新力(左一)和村支书一起走村串户访贫困户 记者周三春 摄

  荆楚网讯 记者周三春、钟晨
  
  冬日的武汉新洲农村,寒风料峭。但在新洲区卫星村,连片收割后的水稻田依旧泾渭分明,连留下的秸秆茬都显得格外有精气神。远处的一座小山上,一排排的茶树苗已初具规模,成了村里不少人眼中的的“致富苗”、“希望苗”。
  
  而在一年前,卫星村可不是这样。村里的村支书说,是几位做事扎实的扶贫“专家”,让村里变了模样。
  
  专家请专家,谋定产业路
  
  位于武汉东南角的卫星村与红安、麻城接壤,是新洲最偏远的行政村之一,也是省级贫困村。全村人口425户1781人,重点贫困户共有37户81人。
  
  村支书邱清安说村子版图呈长方形,地势东高西低。西边百冲汇流经常被淹,东边地薄缺水发愁。村里留守老弱妇孺居多,发展十分困难。
  
  武汉市国税局驻卫星村扶贫工作队的队长李汉民是个“老扶贫”。 李汉民说:“从99年我就在机关负责抓对口扶贫的工作。2015年底来到卫星村,我见村支书第一番话就是,我没准备带一分钱现金给村里,但我会找脱贫致富的好项目。”李汉民用行动兑现承诺,扎扎实实驻村一待就是一年多。
  
  “在机关抓扶贫工作与亲手具体做扶贫肯定还是不一样。”李队长说这次驻村扶贫局里高度重视,倾斜了大量资源。而李队长则点名找了一位他眼中的扶贫“专家”加入到扶贫工作队。那就是新洲区国税局副巡视员邹新力。
  
  “这才是真正的‘老扶贫’,做对口扶贫已经23年了!”李队长说起老邹竖起了大拇指。

IMG_6277_副本.jpg

新洲区卫星村的80亩白茶基地已经初具规模 记者周三春 摄

  据了解,邹新力1992年开始到新洲区旧街街姚河村扶贫。自那以后,他代表市区两级国税部门长期扎根贫困村,先后辗转5个街镇10个村,先后内引外联,帮贫困村解决吃水难,走路难、上学难和发展经济难等困难近50个。
  
  老邹在姚河村做扶贫,从50亩的绿茶示范基地做起。如今姚河村已经有茶园5000多亩。“上个月邹主任回姚河村去,村里先后4任村书记全部专门过来看望他,忆往事,拉家常。”旁边人讲到。
  
  2015底开始,老邹和李队长在卫星村这一搭档就干到了现在。两人直接住在了村委会二楼一间十多平米的小房里,自己种菜,自己做饭。无数个夜晚商讨村里的发展思路。
  
  这期间,武汉市国税局领导带领工作队组织卫星村班子成员及村民代表赴潜江、英山参观小龙虾养殖、芦笋种植、茶园建设等项目,学习先进经验。
  
  工作队先后3次请来江苏、湖北茶叶种植专家实地勘察,针对卫星村丘陵地貌和土质偏酸的特点,采纳专家建议,确定建设80亩标准化白茶基地。

IMG_6312_副本.jpg

扶贫队员吃住在村委会办公楼,全靠自己动手解决 记者周三春 摄

  集体带个人,全村谋脱贫
  
  “我哪能算什么专家,我们搞茶叶的‘林’总才算是专家。我就是闲不住,喜欢多做点事。”听到表扬自己的话,老邹连连摆手。
  
  原来,邹新力说的林总叫林永仕,是江苏宜兴人,在省内英山县种植茶叶多年,经验丰富。邹新力在早期做扶贫时,便通过战友介绍,认识了林总并得到帮助。为了卫星村,邹新力不得不又拿下面子。
  
  “佩服老邹的为人,我尽一己之力。”林永仕告诉记者,自己仅今年来卫星村就不下十多趟。他还将卫星村的土壤带到了杭州去监测化验。
  
  “我们这次不一样,种植的是白茶和黄金茶。比绿茶的收益会更高。”摸着已经有30多公分高的白茶树苗,邹新力高兴地说。
  
  按照预期,2018年全村即可实现生产白茶(干茶)300余公斤,销售收入50余万,确保村级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全村1781人将全部受益。
  
  不仅如此,驻村工作队来村里后,发现村里水田就有2000多亩,但土地大量撂荒。工作队主动联系蕲春的两名种粮大户一次性流转了1100多亩水田。村民户均能拿到每亩300元的流转费。

IMG_6258_副本.jpg

沟渠硬化,土地整体流转让卫星村变了模样 记者周三春 摄

  “扶贫工作队来发展了产业,让我能在家门口打工,生活真是好多了”。卫星村58岁的程春香老伴早逝,儿子先天性弱智。全家仅靠女婿常年在外打工。
  
  程春香说:“以前在武汉的医院做护工,家里院里要两头跑。钱也挣不了多少。”村里修建茶园,2016年她在茶园打零工就收入了近5000元。扶贫工作队又帮她将撂荒的3亩多地流转出去,一年有1000多元。加上一年近4000元的低保,日子总算舒了口气。“明年茶园走上正轨以后,做工的机会和收入肯定更多了,我也要好好学学种茶的技术。”程春香说。

IMG_6239_副本123.jpg

扶贫队牵头,各方共同出资帮卫星村贫困户谢秀枝一家盖起了新房 记者周三春 摄

  据了解,武汉市国税局扶贫队2015年10月进驻卫星村以来,先后投入投入55万元,为村里购买栽种了4万棵白茶,11万株黄金茶,修建了水池、滴灌设备。还整修村内道路,维修党员群众服务中心,购买办公设备等……
  
  “村民在茶园打工今年工钱共计就有10万元。”村支书邱清安说。集体经济上来了,对村民才有号召力。打开了茶园的销路,更多的村民也会自发跟着种植。
  
  李汉民介绍,局里编制了《武汉市国税局精准扶贫工作方案》,制定了确保卫星村两年内村集体经济纯收入达到10万元以上并稳定增长实现全村贫困人口全部脱贫的发展目标。
  
  “计划明年将被淹的地方补种上茶树,再开发25亩新茶园,并建立一个茶叶加工厂。共计投入约70万元……”李汉民盘算着:“我们几个‘老扶贫’还得再加把劲儿!”

上一篇:乔良德的脱贫故事:“牛羊猪鸡鹅”合奏致富曲
下一篇:公安县“三下乡”巡展1月7日开幕 各方资源助力扶贫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