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扶贫干部十双泥鞋 换来首届咸宁草莓节

发布时间:2017-01-0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荆楚网记者王定立、邱玲鹏

上周末,咸宁市首届“草莓节”在通山县新桥冯村开园,虽然天空阴雨纷飞,但园内的水蜜桃、章姬、红颜味等品种的草莓鲜红欲滴、清甜可口,仍引来数千名游客前来采摘,满载欢悦而归。

这个场景,是李强海一年多来梦寐以求的,今天得以实现。

十双泥鞋

李强海,咸宁市副县级督查员、咸宁市精准扶贫驻通山大路乡新桥冯村工作队队长。在不到两年时间理,把新桥冯村的扶贫工作干得风风火火,被省内外媒体誉为“新桥冯速度”。

近日,当荆楚网记者来到咸宁市委办驻新桥冯村工作队一探究竟时,提出到宿舍看看,李强海一愣,略显尴尬,“房间小,今早帮村民去银行办项目贷款,忙起来忘了收拾,有些乱。”

踏上工作队配备的自行车,一路小骑回到宿舍。“这是一栋七八十年代单位旧房,我住的房间原是柴房,去年我们来后,简单打扫改成了宿舍。”李强海一边推开咯吱咯吱作响的大门,一边向记者介绍说。

打开宿舍门,不足10平米的房间内,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排摆在墙角边沾满黄泥巴的鞋子,球鞋、休闲鞋、皮鞋……记者粗略一数,恰好十双。“前阵子经常下雨,每天往草莓园、蓝莓园、香菇工棚跑三四趟,鞋子湿了就换着穿。”李强海尴尬地笑着说,“这十双鞋里,每双鞋都有一个沉甸甸的扶贫故事。”

和李强海一起住在这栋楼的是咸宁市驻新桥冯村的4家单位5个人:市委办、市国税局、市科协、城发集团。

罗世勇和张炜是这五人工作队当中较为年轻的队员。作为大棚香菇技术人员,张炜一到村里,就被贫困养殖户围住了。“连日来气温下降厉害,如何保持大棚温度……”、“自动灌溉的水管如何安装……”张炜一一解答,忙个不停。“罗世勇的妻子生二胎,他忙于工地项目上的事,没有请一天假。”李强海向记者介绍,五人工作队成员从周一到周五,周末轮流值班,村民在任何时候都可以在新桥冯村办公点或草莓园、葡萄园、香菇棚项目工地上找到他们。

李强海所说的草莓园、香菇棚等扶贫项目,正是工作队这两年来通过各种渠道引入的20多家企业参与新桥冯村扶贫开发,当前,草莓、火龙果、香菇等项目已然成为新桥冯村扶贫发展的新动能,源源不断为百姓带来较为可观的收益。

办首届“咸宁草莓节”

通山“果匠小镇”原名湖北富民农业生态园,富民农业公司独出心裁提出以工匠精神种植水果和蔬菜的理念,创始人取名为小镇,赋予了灵性和活力。因此“果匠小镇”得名于此。

“从2015年10月落户至今,仅一年多点的时间,基地就建成了1600亩观光采摘园。”公司法人陈国庆告诉荆楚网记者。该采摘基地是集水果种植、加工、旅游观光于一体的产业融合项目,计划投资1.5亿元,流转土地3000亩,让新桥冯村村民参与其中,逐步实现村企共建,互利共享。

“富民农业生态园引入后,草莓基地的建设施工和种植采摘,都是今年可以短期看得到的收益,所以下大力气赶工期、赶时间,想尽一切办法把草莓节做成功。”工作队队员罗世勇告诉记者,李队长和工作队队员从项目规划、产业布局、项目施工、技术维护、策划营销等所有流程均参与其中。“最近一两个月,李队长有时深夜十一二点反复琢磨草莓节的宣传册、营销推广语,草莓基地场景景观设计等诸多细节问题,为的是一口气让首届咸宁草莓节一炮而红。”

25日,正值周未,新桥冯村的“果匠小镇”草莓园十分热闹,成群地游客从各地赶来尝鲜。不到半天时间,50多个棚里的草莓基本被采摘精光。

走在新桥冯村富民农业生态园内,一行行苗木依山栽种,在阳光的照射下,绿意盎然,一片生机。一片片荒坡瘦土,代之以规模宏大的水果产业基地;一个个污泥塘、臭水沟,代之以精养鱼池、月色荷塘;一条条泥巴路,代之以硬化平整的水泥路;一处处野草丛生的抛荒田,代之以新美如画的采摘区、观光园……

扶“脑袋”,种“文化”

草莓节活动一炮而红,让李强海和工作队员在扶贫工作岗位上的底气更为充足,“丽江雪桃、脐橙、夏橙、葡萄、草莓、蓝梅、猕猴桃、枇杷、桑葚、沙糖桔、金钱桔、脆柿等一系列水果产业,每个都能做成一个特色产业园,形成七彩水果,四季采摘的大型综合性旅游休闲采摘基地,从而为新桥冯村的村民带来不菲收益。”

有时候,李强海也在思考,村民脱贫后,扶贫工作队也会相继离开,扶“脑袋”,种“文化”,这是新桥村精准扶贫的又一大探索和亮色。

李强海告诉记者,去年,由他们发起组织的村级春节大联欢汇演,山村人山人海,笑语盈天。工作队进村以后,始终坚持从改善群众文化生活入手,不仅组建了两支村级文艺队,还开展了以家训、家规、孝为主题的系列活动,为丰富当地群众文化生活搭建了大舞台。

新桥冯村的精准扶贫,扶出了老百姓的认同,扶出了内生动力。村里最可贵、可喜的变化是村民的精神风貌之变、乡风文明之变。随着产业发展、人居环境改善、惠民工程建设,群众获得感、归还属感比以往任何时候更为强烈,思想上也从“要我富”变成“我要富”。建设征地,村民积极配合,自觉拿出当家地;文化活动,群众踊跃参与,大家的心越走越近。

沿着环村公路,记者来到新建的村文化广场和村孝文化长廊。驻足观望,令人深思。如今的新桥冯村,荒芜的土地没有了,精神的沙漠也没有了,一如这灿烂的冬至暖阳,放眼望去,处处似画。

上一篇:红安产业扶贫助推老君眉首次自营亮相江城
下一篇:武穴市四望镇计生协会扶贫“冬季行动”暖人心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