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一个猛子扎进去 纪委干部做出精准扶贫通山样本

发布时间:2017-01-0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编者按: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国家十三五规划《建议》提出,农村贫困人口脱贫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最艰巨的任务,实施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湖北省委、省政府积极响应,提出要全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确保湖北省37个贫困县在2019年全部“摘掉贫困帽”。

在省委、省政府领导下,全省大力组织结对帮扶,提高扶贫实效。近日,荆楚网记者连续走访省纪委驻工作队定点帮扶通山大畈镇板桥村、咸宁市委驻工作队定点帮扶通山县大路乡新桥冯村多个结对帮扶村,实地了解探访驻村干部工作现状以及精准扶贫攻坚战的成绩实效。

荆楚网记者 王定立、邱玲鹏

“扶贫之路越往后走,攻坚的难度越大,要啃的“硬骨头”越多,前行的步履越艰难。”刘时俊说,扶贫工作须解决的四个问题——要扶谁、扶什么、谁来扶、怎么扶?“通山板桥样本”给出了答案:最核心的内容是资源共享,最关键的举措是群体帮扶,最有效的路径是产业带动,最终极的目标是共同富裕、长久富裕。

三周调研 制定扶贫“三步走”规划

一直在武汉工作的刘时俊,做梦都没想过此生与通山板桥村会有交集。在不到一年半的时间里,刘时俊所驻的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成为了全县乃至咸宁市精准扶贫工作的样板示范村。

刘时俊,咸宁市委副秘书长、湖北省纪委监察厅驻通山县大畈镇板桥村工作队队长。五十三岁的他,魁梧、敦厚、随和,工艺美术专业出身并长期在纪委杂志社任职,使得刘时俊浑身散发着一股艺术气质。

被单位从省厅下派到贫困县的库区村挂职,在有些人眼里并非什么好事。但在刘时俊看来,这不是什么坏事,也没有犹豫过。“从喧嚣的都市一个猛子扎进偏远的库区乡村,要用两年时间,完成组织上交付的扶贫任务,意味着我必须重新适应和改变原有的工作模式和生活习性。”

2015年6月18日,这个日子刘会忠会铭记一生。这一天,他位于板桥村四组破败的家里来了省里“大领导”。这位姓刘的“本家”领导一点也不摆架子,端把椅子就坐在了他和老母亲王顺序面前,一边拉家常了解他家庭情况,一边专注细致地询问着,记录着。

王顺序老人的话没错。刘时俊是来挨家挨户摸清情况、了解帮扶工作难点。虽然板桥村基础设施建设已初具规模,但乡亲们的生活水平与他想象中还有很大反差。“看看家里陈设,揭揭厨房锅盖,就知道了老百姓日子仍然很苦,生活还很难。内心由最初的新鲜到后来的沉重,可谓五味杂陈。”刘时俊在当天的民情日记里这样写道,“长期蜗居在城市不以为然,真正到了乡村才理解习总书记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有多么重大的现实意义,我们这些扶贫工作者们肩上的任务有多重。”

三周后,刘时俊摸清了全村375户村民的家庭人口、劳动力、收入来源、承包土地、住房条件、享受政策补助、年人均纯收入等基本情况,走访了村办企业麻饼厂和油茶基地。

随后,刘时俊召集工作队队员、镇村干部,讨论制定出工作思路和板桥村新农村建设新的后两年规划。这个规划分三步走:第一步就是要借精准扶贫工作的东风,用最短的时间解决144家贫困户的吃饭问题;第二步是完善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人居环境;与此同时发展生态旅游业,大力实施产业富民工程。

“才到任三周时间,刘队长几乎将每家每户的基本情况都摸了个遍,跟我们说起来如数家珍,谈起规划来头头是道,思维缜密,思路清晰,比我这个十几年支书都强,显然是经过深思熟虑的。”板桥村支书刘鹤鸣回忆起当时的情景仍然记忆犹新。

以短养长 打造扶贫产业链

刘时俊在摸清了全村375户村民的家庭人口、劳动力、收入来源、承包土地、住房条件等基本情况上,绘制了精准扶贫工作图,做到每户登记造册,按户帮扶。同时,他注重突出产业帮扶,坚持长短结合,编制了板桥村精准扶贫产业发展规划,形成了南有“一场、一圃、一茶园”,北有“一藕、一虾、一酒庄”的扶贫产业链条。

板桥村人均拥有2亩以上山林。村里引进湖北天宇公司,通过山地二次流转,集中3000余亩山林连片发展油茶,形成“公司+基地+村委会+农户”的新模式。“油茶五年后才能进入盛果期,公司没有收益不说,贫困户们也等不起啊。”刘时俊提出“长短结合,以短养长”的模式,在做好油茶基地管护的同时,积极培育新产业,让贫困户在短期内增加收入实现脱贫。

“先前我们想做点事都是想方设法找领导,没想到这次刘队长居然主动上门找我。”板桥生态谷经理虞绍伟回想起来记忆犹新,“那几天,他天天到我这里来商讨办法,得知我姨夫是种香菇的,当即动员他到板桥来发展,并承诺由工作队负责把菇棚建好,他负责带贫困户力争赶在春节前出产香菇。”

这可是个好消息,虞绍伟第二天就把姨夫招来了。刘时俊带着队员每天坚持到香菇基地督办指导,满脚泥巴,天黑回去,天亮就到,半个月时间就建成了13个香菇棚。看到基地水电没有接通,他多次找县水利、电力部门协调解决。

目前,香菇基地共带动25户贫困户,每户可增收3000元。如今板桥村实现了山上栽油茶、林下养土鸡、山下种香菇推行立体种养模式,三千亩荒山仿佛一夜之间满目葱茏,生机盎然。

产业带动 实现企民共富裕

“精准扶贫,最核心的内容是资源共享,最关键的举措是群体帮扶,最有效的路径是产业带动,最终极的目标是共同富裕。”刘时俊在民情日记里写道。

刘会忠一家是板桥村有名的特困户,母亲生了14个子女,就他存活下来,体质差,媳妇有智障,母亲70多岁已是风烛残年,一双儿女正在上小学,一家5口挤住一间破房里,所有的生活来源就是低保和微薄的补贴。刘时俊主动担起了帮扶这个家庭摆脱贫困的责任。他联系人社部门为他们安排了2个保洁员的岗位,帮助贷款5万元,挂靠在阳春园饼厂,每年保底分红1万元。加上香菇基地分红,该家庭每年固定收入来源超过3万元。

有时,村民们发现,刘时俊晚饭后总喜欢在村前屋后转悠。刘鹤鸣说,刘队长一转悠就是一个点子。来到小学教学楼楼顶,他就想用这块空地整出效益来。今年初,工作队协调县发改局在村小学房顶集中安装了光伏63千瓦,作为村集体经济实体,36户贫困户每户每年可收入2000元。贫困户脱贫后,发电收入归村集体主要用于返贫人口脱贫和基础设施建设。

刘时俊看到板桥村盛产枇杷,就引进客商投资3000万元兴建年产量500吨的枇杷酒庄,“这可带动30户贫困户脱贫致富,能实现50余人在“家门口”就业。”刘时俊说,一旦枇杷产业带动后,板桥村贫困户种植的枇杷公司按市场价收购,同时公司也承诺对以土地入股的农民,每年给予900元/亩保底分红。

“扶贫之路越往后走,攻坚的难度越大,要啃的‘硬骨头’”越多,前行的步履越艰难。”刘时俊说,精准扶贫,是一项有温度的工作。它从来就不是冷冰冰的货币运动,或者物资迁移。扶贫工作须解决的四个问题——要扶谁、扶什么、谁来扶、怎么扶?“板桥样本”给出了答案:最核心的内容是资源共享,最关键的举措是群体帮扶,最有效的路径是产业带动,最终极的目标是共同富裕、长久富裕。

下一步,板桥将建成全省旅游名村、新农村建设示范村的目标,坚持绿色发展、协调发展、共享发展的理念,继续推进白鹭新村、茶滩新湾、白鹭林湿地公园等项目,高标准打造江南水乡特色、宜居生态的乡村旅游景点,构建“春赏樱花、夏观白鹭、秋摘水果、冬泡温泉”四季乡村游,建设宜居板桥、生态板桥、美丽板桥。

上一篇:习总书记2016扶贫身影
下一篇:[精准扶贫好故事]问学业送鼓励 这支工作队为贫困生找来贴心人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