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新洲区辛冲街朱岗村朱哲良: 种菇养鸡开店“折腾”出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7-02-1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2017年 2月 8日,朱哲良的小店新增了一台烤肠机,不时有小朋友前来光顾 记者任勇 摄

2016年 2月 2日,朱哲良在自家蘑菇棚内采摘成熟的白灵菇 记者任勇 摄

2015年 10月 16日,朱哲良给喂养的小鸡打水 记者任勇 摄

2015年 10月 25日,左细明(右)向朱哲良传授白灵菇种植知识 记者任勇 摄

2016年 5月 13日,朱哲良在看管小店之余学习养鸡知识 记者胡九思 摄

2016年 8月 1日,朱哲良在自己的小店前卸货 记者任勇 摄

我今年63岁,多年前妻子因病离世,当时家里三个未成年的孩子需要照顾,我没法出去打工,只好在家种粮食,收成刚够口粮,日子过得紧巴巴。因为年轻时,一次从3米多高的电线杆上摔下,伤到大脑,被诊断脑部萎缩,后又被诊断出腰椎肥大,这些病症都不适合干体力活。

为了脱贫,儿女们成年后都尽力打工找活。2007年,我开始种植白灵菇,起初不懂种植,头两年种得不好,不赚反赔。后来技术提高了,生活也有了好转,但仍在贫困中挣扎。

2015年,为了想办法把日子过好,我开始尝试养鸡,在村里找了块空地,搭了个两个棚子,买了1400只鸡苗养着。

养鸡一个月后,我想着能不能再搞点别的。村委会干部给我支招可以开个便民店,他们帮我跑营业执照,也办下了烟草专卖许可证。4月份小店就顺利开张了。刚开始做生意的我也不知道该卖啥,店子都填不满。村里人出主意要我多进些日用品,慢慢地我还学会了进货和算账盘存。

以为从此后日子就好过了,哪知买回的那1400只小鸡苗,因我不懂养殖,损失了一半。那年秋季,我从河南买了一万袋白灵菇菌袋,种了两个棚子,不想又遇上极寒天,菇子也冻坏了一半。这损失可不小,让我知道做事还是得掌握技术。2016年开年,我就到镇上参加一周的农技培训,学点养鸡的方法,感觉又有信心了。

我发觉白灵菇受天气影响太大,得想别的办法稳定收入。听说有扶贫贷款,如果能借到七八万就好,先给副食店盖个仓库,多进些货,还能再多养些鸡。

去年7月,新洲遭遇几场暴雨,店子虽没被淹,但房顶漏雨还是淋坏了一些货,损失了2000多元。养的鸡又淋死了130多只。一直没等到贷款,转眼到了秋天,往年这时候就该买白灵菇菌袋了,但手头上只有四五千元,买菌袋要花费将近2万元,所以去年就没种菇子了。不过好在副食店生意慢慢上路,养鸡也渐有起色,在年前卖出去不少,家里只剩下几十只鸡,准备靠这些鸡繁殖。

没种菇后,菇棚里换上了小白菜、萝卜、莴笋、菠菜、菜薹、包菜、豌豆等上十种蔬菜。一年的菜吃都吃不完,伙食不愁。多的菜喂鸡喂羊,还养得更健康。一年来副食店的生意也不错,不仅还清了去年的货款,今年再进货也不用挂账了。去年年底我已经脱贫出列,以后日子有信心越来越好。(朱哲良口述 记者林敏整理)

新洲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左细明:长期跟踪提供技术支持

 

 

2016年8月1日,朱哲良在自己的小店前卸货      记者任勇 摄

朱哲良脱了贫,我心里不知有多高兴。还有一个月我就要退休了,这个消息让我感到很欣慰。我与老朱是多年的老交情,从2007年他们村开始种白灵菇,我就认识他,每年冬天都要去他们村看看,看看老朱种的白灵菇长得好不好。

十年前,我到朱岗村考察当地水土后,建议这村子种白灵菇。因为白灵菇的生长期是从10月到来年2月,出菇子的时候正赶上春节和元旦节日,碰得上销售高峰,时间短、来钱快。

2015年10月精准扶贫开始后,我又去了朱岗村,当时天气还比较暖和,没到种白灵菇的季节,老朱和村民们还没买菌袋回来。朱哲良的两个种菇子的棚子都荒着,只有杂土,棚子上还有几处破了大洞。我看他打理得不够仔细,提醒他赶紧趁着天还没冷,把破洞补补,不然以后冻坏了菇子。买菌袋的时候一定要问清楚河南的温度湿度,莫一买回来就烧袋了。

一袋白灵菇的菌袋成本3.5元,可产0.7斤的菇子,卖7元钱。老朱一般每年买约1万袋菌袋,若年成好,能全卖光。但当年碰上了极寒天气,听说损失了不少。在我看来,朱哲良在村里种菇子的水平是很不错的。

当时他还跟我说,好多人不知道白灵菇,如果汉口的人也晓得,那么菇子销量就会更好,能多赚点钱。我还跟他开玩笑,说他这思路已经不像个贫困户,倒是开始像个小老板了。

2016年开年后,我又去老朱那儿,那么冷的天,看他养的白灵菇怎么样了。走进菇棚,一排排白肉肉的菇子层层列列,手掌大小,活像一朵朵云。我和老朱蹲下身一个个地看菇子长势,这白灵菇已经摘过了一两轮,过年这段时间一斤可卖到10多元。

但寒冷的天气冻坏了一批幼菇,虽然年后还能再长一批,也错过了最佳上市期,这是笔不小的损失。一个棚只能再出2000多斤菇子了,刨开成本,勉勉强强能赚1万多元。那回我又提醒他,天太冷,要他注意在棚上多铺些干草给菇棚防寒。

去年年底,因为村里种菇子的人少了,没法一起搭着干活,也难请到帮工,朱哲良也没再种白灵菇了。现在国内种白灵菇的行情也在滑坡,产量在萎缩。不过老朱只要有办法把日子过好,就替他高兴。

(左细明口述 记者林敏整理)

上一篇:黄陂区王家河街小寨村王雄: 钻研技术只手圆了制茶梦想
下一篇:蔡甸区张湾街新集场村滕方远:生态养殖去年还清18万元外债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