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红土地、黑食品、绿家园 大冶富农合作社富路越走越宽

发布时间:2017-02-16    来源:    字体大小:A-   A+

    

农村新报讯 “家乡山清水秀,农业哪会搞不出名堂?”八年前,刘合伍返回家乡——大冶市刘仁八镇八角亭村,带领一帮村民,从荒山地里刨出3亿余元的年产值,“扶”起了六个贫困村。去年,国家旅游局公布全国70个“能人带户”旅游扶贫示范项目,刘合伍榜上有名。

一炮打响“健康牌”

“茅草满坡,田地荒;污水横流,人跑光。”家乡苍凉景象深深刺痛着刘合伍。山区农产品产量低、销路小,如何改变家乡面貌?刘合伍决定另辟蹊径,打“健康牌”,搞生态农业。

他联合5位乡亲,成立了富农原生态农林牧专业合作社,承租龙凤山周围1.4万亩山林、荒地,种有机作物,养土鸡土猪。

他们创新“托管”方式,合作社出资造林,负责防火、防虫、防灾。每年给村民一定经济补偿,树木成材后,收益归村民所有。这样一来,村民觉得划算,积极性大涨。从拔苗砍树转为自觉护林,跟随合作社造林20多万亩。

合作社选择黑花生、黑小麦、黑玉米、黑土豆等特色农作物,作为“拳头”产品,坚持不用化肥、农药。黑色食品一经推出,深受市场追捧,与普通农作物相比,收购价高出20倍。

农民刘会甲说:“我观望两年才入社。没想到,入社当年家庭收入就翻了两番。”他打电话给儿子:“快点回来吧!在家种地收入不见得比出去打工差。”

目前,合作社登记在案2028户、5000多人,人均年收入3万多元。富农合作社成为湖北最大黑色食品生产基地,带动全镇成立各类农业合作社29个。

盘活土地,“鸡肋”变宝

刘合伍有一套顺口溜:“你不种,我承包;你想种,我来教;你种了,我来销;种和肥,我先掏;丰收了,再补交。”

刘仁八镇人均田地不到0.5亩。青年劳动力纷纷外出打工,家里的地成了“鸡肋”。如何让荒地变“宝地”?合作社设计了 “公司+基地+农户”、农户保障机制、扶贫救助机制,给了村民更多选择:土地流转入股,年底分红;承包管理,多劳多得;入社干活,按月取酬。

对土地零散、难以流转的农户,富农合作社有一套帮扶方案——合作社发种苗、配肥料、技术、销售等“全包”。产品深加工销售后,合作社再将六成利润返还农户。

胡英淑湾村民胡牛种了5亩地,4年前,他将土地流转给合作社,自己和妻子一起进社做工,每年工资收入加上土地流转费,一家收入达5万多元。他说:“在家门口打工,赚了钱,又能顾家,几头都省心!”

目前合作社与周边6个行政村签约,种养面积达20多万亩,受益农民3000多户,各村集体收入均超50万元。

农旅融合,一年扶起六个贫困村

如今,走近龙凤山脚,3000多亩菜地一垄挨一垄,钢架玻璃的生态餐厅矗立在五颜六色的田畈中,里面草木葱茏,30多台餐桌,可一次接待几千客人。

如今,合作社发展成为大冶龙凤山农业开发集团,建起了鄂东南红色革命纪念馆、江南农耕文化展览馆,承办果蔬园艺博会、音乐帐篷节等,去年接待游客36万人次,旅游收入1.1亿元。“一年四季有花看,春夏秋冬有果吃。”农产品生产、加工与旅游有机融合。

红土地、黑食品、绿家园,富农合作社逐步形成种植、养殖、林业、生态观光、农业培训等七大产业板块,去年,集团总收入达3.3亿元,帮扶6个贫困村,带动就业1万多人。(通讯员刘泰山)

上一篇:变“输血扶贫”为“开发扶贫” 黄陂建30兆瓦农业光伏电站
下一篇:创富路上乡情浓 保康返乡创业故事多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