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严运涛 通讯员吴军 刘银斌
3月30日清晨,肖贵珍像往常一样,骑着三轮车来到邻村的蔬菜大棚基地,清沟、除草、打药,开始一天的工作。
51岁的肖贵珍是天门市马湾镇大台村农民,丈夫去年底患病去世后,给家里留下了几万元的债务,20多岁的儿子是一名弱智患者。
在她最无助的时候,镇村扶贫工作组到她家走访,帮她联系到镇里的华汇农产品种植专业合作社打工,“每天70元,中午还有工作餐,如果出全工的话,一个月就有2100元”。
“离家近,还能照顾儿子。”今年春节过后,肖贵珍到合作社上班了。
省道荷沙公路横穿马湾镇曾刘村,道路北侧合作社150亩连片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大棚内,肖贵珍戴着草帽,穿着雨鞋,正在熟练地为茄子整枝,身后的菜地生机盎然。
“这几天气温较低,大棚内温度高,容易发生病虫害,要注意观察及时打药。”一旁的技术员细心对她进行指导,并直夸她肯用心、吃得了苦,什么东西一教就会。
“我不能白拿工钱!”肖贵珍一边忙着手里的活计,一边不好意思地说,“这些年沾政府的光,不仅帮我们新盖了房子,还申请了低保、大病救助。我自己有手有脚,不能再跟政府添麻烦!”
“对有脱贫动力和能力的人,我们一定要帮他一把。”合作社负责人彭国友说,合作社不仅在招工时优先录用贫困村民,而且在安排工作时,尽量选择劳动强度低的活,让妇女和老人都能够胜任。去年以来,合作社共吸纳大台等6个村的一般贫困户、侨眷侨属贫困户80余人在基地就业。
“镇政府在土地流转、资金等方面给予支持,去年我们在曾刘村新建了92个蔬菜大棚。现在合作社共有蔬菜基地300亩,每年可以提供7000余人次的就业。”彭国友说。
春风和煦,草长莺飞。站在绿油油的田野上,彭国友对脚下这片土地充满期待:未来几年,这里将逐步新增冷库、秸杆回收公司、农家乐等,一个集采摘、观光、旅游于一体的扶贫创业产业基地呼之欲出。
“以后不愁没有活干了,家里的难事扶贫干部们也一件件帮忙在解决,这日子是越来越有盼头了!”肖贵珍脸上露出笑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