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扶贫是全国脱贫攻坚战中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提供了新方法、新路径。2016年11月,中央网信办、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务院扶贫办正式印发《网络扶贫行动计划》,推进“宽带中国”战略,降低应用成本,13亿多人民有了用得上、用得起、用得好的信息服务。
《网络扶贫行动计划》出台至今,网络扶贫取得了哪些成效?地方有哪些鲜活的经验?老百姓得到了哪些实惠?
云南镇雄:互联网成脱贫攻坚“稀世宝器”
“互联网+N”的载体是高效便捷的信息网络,为给镇雄的经济腾飞插上坚硬的翅膀,镇雄计划在“十三五”期间实施 “镇雄大数据”工程、“无线城市”工程和“光网城市”建设、宽带乡村建设、信息服务平台建设。电信镇雄分公司、移动镇雄分公司、联通镇雄分公司几家竞相亮招、各建其功,为镇雄的扶贫攻坚安上了“千里眼”“顺风耳”,为加快镇雄的脱贫步伐作出了积极贡献。
移动镇雄分公司积极在网络建设和优化以及信息化建设方面献力脱贫攻坚。2016年新建社区127个,其中农村87个,城区40个,端口数20933个,覆盖用户数10万户。
依托互联网,镇雄的电商如雨后春笋,在全县各地异军突起,将成为镇雄脱贫攻坚的生力军。据统计,全县已有1400余家企业开展电商业务,镇雄已成为全国240个电子商务进农村综合示范县之一。
广西横县:大数据让帮扶更精准
广西依托脱贫攻坚大数据管理平台,从自治区到市、县、乡、村逐级建立“挂图作战、清单管理、滚动集成、精准摘帽”的管理模式,形成行业部门与市、县等探索推进“互联网+精准扶贫”新格局,真正增强脱贫攻坚的针对性、精准度。
对于横县4500多名扶贫干部来说,只要在手机上下载扶贫工作专用APP客户端,就相当于掌握了巨大的扶贫数据库。过去干部进村入户都要随身要携带各种各样的纸质表册。
横县2016年计划减贫人数是12500人、16个贫困村脱贫。经过“双认定”后,符合“八有一超”标准,实际脱贫3167户12501人。16个贫困村均达到脱贫摘帽的“十一有一低于”标准。
陕西商南:脱贫攻坚“线上线下”双向发力
近年来,陕西商南县借助“互联网+”,构建“互联网+脱贫攻坚”模式,推动脱贫攻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加速脱贫攻坚建设步伐。
为实现脱贫攻坚“线上线下”深化融合,商南县依托现有的乡镇便民服务中心、124个农村(社区)远程教育站点和各级农民夜校等资源,建立了覆盖全县的县镇村三级脱贫攻坚网络体系和脱贫攻坚作战室。
同时,为实现脱贫攻坚多元化、信息化、网络化,商南县还结合全县电商产业发展规划,大力实施“电商+脱贫攻坚”计划,利用“移动鹿城”电商平台,建立了占地100余亩的县级电子商务产业园1座、乡镇电商服务中心10个,村级电子商务服务站60家,帮助全县3218户的7650人在家门口实现就业,有效促进了县域经济快速发展。
四川射洪:积极探索“互联网+脱贫攻坚”监督新模式
自2016年8月以来,射洪县积极探索“互联网+脱贫攻坚”监督新模式,在全省范围内率先创新开发“统一平台、分权管理、信息共享、联动监管”的脱贫攻坚大数据监管平台,通过设置综合对外窗口、后台管理系统两个子系统,电子地图、基础数据管理、帮扶工作管理、扶贫项目公示及监管、扶贫资金公示及监管等16个模块,充分发挥社会、业务、纪委“三个精准监管”作用,全面监督、精准监督、动态监督全县80个贫困村、18722户贫困户脱贫攻坚实施全过程。
截止目前,射洪县公开发布脱贫攻坚惠农信息2000余条,公示项目484个,资金1.3878亿元,让群众看得见、查得到脱贫攻坚的“细枝末节”,激发了群众监督的正能量。
贵州:脱贫攻坚打硬仗 精准扶贫拔穷根
作为全国贫困人口最多、贫困面积最大、脱贫攻坚任务最重的省份,贵州无疑是中国脱贫攻坚的主战场。十八大以来,贵州省委省政府善于“打硬仗”,五年时间减少农村贫困人口700多万人,减贫、脱贫成效显著,创造了脱贫攻坚的“贵州经验”。
“扶贫云”助力精准扶贫。作为精准扶贫的基础性工作,扶贫信息的精准至关重要。贵州不断探索“互联网+”扶贫新模式,通过“扶贫云”将各项指标整合起来形成一个脱贫指数,60分以下的是真正的贫困户,60—80分是达到脱贫标准但极易返贫的贫困户,80分以上是稳定脱贫的贫困户,以此作为辅助认定贫困户的标准,并针对不同原因、不同类型的贫困对象,对症下药、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对区域性贫困人口,大力实施扶贫生态转移工程,从根本上帮扶解决生计问题,增强贫困地区、贫困群众发展内生动力。
网络菜市场提供需求数据。该种什么?种了之后怎么卖?农民曾为种在地里的蔬菜卖不出去而发愁。经过调研分析,贵州华夏中璟集团董事长刘德富找到了原因:农户对市场需求数据不了解,不能往外供给适合的产品,最大化满足市场需求。于是,中国网络菜市场应运而生,以帮助农户第一时间了解到“需要什么、需要多少”,减少盲目跟风导致的“多种、少种、乱种”的现象,助推农产品向外销售。
湖北省襄阳:扶贫必扶智 “互联网+”精准配置社会资源
习近平在扶贫工作中多次强调:“扶贫必扶智。让贫困地区的孩子们接受良好教育,是扶贫开发的重要任务,也是阻断贫困代际传递的重要途径。”他在“4·19讲话”中进一步指出,可以发挥互联网优势,实施“互联网+教育”,让山沟里的孩子也能接受优质教育。
近日,在湖北省襄阳市重点学校荆州街小学多媒体教室,年轻的英语教师站在摄像头前,给屏幕上远在保康县油坊街小学的学生上课,全程用英语与对方教室里的10多名学生交流互动。
目前,襄阳市“班班通”建设率、教学点资源覆盖率等达到98%以上,学校网络宽带接入率达到100%,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的教师应用覆盖率达90%以上、学生应用覆盖率50%以上,优质资源基本全覆盖。
河南:互联网医院把省级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
同优质教育资源一样,我国优质医疗资源总量相对不足,主要集中在大城市,分布也不均衡,因病致贫、因病返贫屡见不鲜。如何打好防止因病致贫、因病返贫这场攻坚战,在扶贫攻坚总战略中至关重要。互联网有分享、远程、快捷的特点,在社会资源配置中能够有效发挥优化和集成作用。
2017年3月15日,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互联网医院在洛阳市开诊运营。该院利用“医疗+互联网”建立四级诊疗体系,通过远程网络医疗平台,把省级医院专家的医疗服务送到老百姓家门口。首批试点单位——国家级贫困县栾川县的县人民医院、15个乡镇卫生院、35个村卫生室将同步开通网络医疗平台,共同开诊,这意味着栾川县最偏远的山区群众,也能享受到优质的医疗服务。
“互联网+”是一辆不能错过的“高速列车”,它将搭载贫困地区人民群众主动、自信、坚定地走上脱贫致富的道路。(光明网 王丽媛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