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人到十堰市郧西县湖北口回族乡和郧阳区柳陂等地,调研交通扶贫工作。
图为利川市佛宝山旅游公路。
图为竹山县擂鼓镇枣园村路产业走廊。
湖北日报讯 扶贫开发,交通先行。
“十三五”开局之年,省交通厅始终把交通扶贫开发作为交通工作的重中之重,打响精准扶贫提档升级战。通过大力实施农村公路提档升级和生命安全防护工程,重点加大县乡道路资源、旅游路建设力度,积极推进农村公路连通联网和产业园区路建设,助推扶贫开发。
截至目前,一系列数据展示交通扶贫开发的新成就:
——新改扩建农村公路里程达到15126公里,农村危桥改造项目194座,安保工程达到2233公里;
——完成灾后恢复重建“百千万工程”投资175.9亿元,其中百条示范路74.8亿元,千座连心桥6.6亿元,万里扶贫路94.5亿元;
——大别山红色旅游路、秦巴山环库生态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幕阜山香泉特色路等4条总长3813公里的特色扶贫路基本建成,已经发挥经济效益,支线建设和路网完善建设正如火如荼进行。
省交通运输厅厅长何光中介绍,省交通运输厅将国家和省分别确定的52个贫困县市区和4821个重点贫困村农村公路建设全部纳入交通扶贫专项规划,到2019年,湖北贫困地区将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
“升级”通村公路 乡村百姓脱贫步子越迈越大
“由于路面刚刚经过了一番修整,10多处路陡弯急处也加固了水泥防撞墩,路比以前平稳安全。于是,年初我把李果的种植规模从最初的50亩扩大到150亩,专门配备了一台东风中型货车往返于这条环村公路,我会亲自上阵,拉苗送货。”远安鹿苑村的商人王波义乐呵呵地说。
鹿苑村,素以种植李果闻名内外,这里拥有近2000亩果品基地。经过两年时间,路面扩宽、修复平整、安全防护加固,升级后的环村公路让深山“宝贝”充分焕发了活力,当地3万多群众步入脱贫致富快车道。
乡村百姓的脱贫致富路越走越顺当,离不开湖北交通运输部门把道路质量和安全记在心里、扛在肩上。通过健全农村公路管养机构,完善督促考核办法,在各县市设立农村公路管理部门,明确基层管理人员和经费给予保障,努力实现农村公路管养人员定编定岗,建立起管养长效机制。
不断完善“政府监督,专业抽检,群众参与,施工自检”的农村公路质量保证体系,结合水毁恢复重建工作,加强新改建农村公路的工程质量监管。同时,指导和督促各地新改建农村公路要同步建设交通安全、排水和防护设施,确保“建成一条、达标一条”。
开展全省农村公路管理培训班,宣传各地农村公路管养先进经验,加强农村公路执法力度,开展路域环境整治,及时制止和查处违法超限运输及其他各类破坏、损坏农村公路设施等行为,逐步建立县有路政员、乡有监管员、村有护路员的路产路权保护队伍格局。
同时,推进召开“四好农村路”现场会,重点创建考核一批“四好农村路”示范县,通过激励政策和奖惩措施,强化典型引领,树立学习标杆,充分调动各地创建工作积极性。
恩施白果乡采取村支两委会议推荐、公路中心实地考察相结合方式,择优选定农村公路规范化管养人员,创造性地聘用起当地村民,让村民自己当起管路养路的“家长”;宜昌长阳首创“路长制”,推行责任区勤务模式,在每条乡村主干道都配备“路长”,为村民提供“一对一”服务,对村道交通秩序、路容路貌和环境卫生等实施全面综合管理。“升级后的通村公路,有了安全防撞墩,有了标牌标线,路面也更宽了,还配有专门的管养和安全守护员,这将极大提升乡村道路运输能力,助力乡村产业经济发展,老百姓脱贫的步子越迈越大。”省交通运输厅总工程师姜友生说。
2017年,湖北省启动实施“455”公路安全生命防护工程,力争用4年时间,建立“省、市、县、乡、村”5级联动机制及责任体系,计划省级财政投入50亿元,基本完成国省道、县道、乡道及通客运班车村道的安防工程建设。今年,湖北将实现农村公路窄路面加宽改造944.5公里,农村公路桥梁建设2956.8延米,农村公路生命安全防护工程建设10047公里,改造农村公路危桥83座。
“织网”特色公路 快进慢游成“交通+旅游”风尚
三月刚到,黄冈徐家坪村的个体户秦冲豪便将自家的鱼塘圈了起来,生意又添新项目——垂钓。徐家坪村,在英山桃花冲至白马石公路线上,属于大别山红色旅游的支线路段,目前很多支线项目正顺利推进,逐步结成网状,形成红色旅游经济的辐射圈。
家住武汉的刘乐民,初春时节,驾车来到了素有“小华山”之称的黄冈罗田薄刀锋景区最高峰天堂寨,相较于以前,想欣赏这藏在大别山“深闺”中的美景,在路上的时间就得超过三到四小时,可现在从拿定主意出发到到达目的地,只需一个多小时。“这真是一趟说走就走的旅行。”刘乐民笑着说道,他决定花四天时间好好转转。
围绕大别山红色旅游主线,当地交通运输部门除建设10条旅游支线外,全力疏通农村公路“毛细血管”,加上对接的高速公路和省道,目前县县有国道,乡镇有省道,农村公路“快进”网络已经形成;而秦巴山环库生态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幕阜山香泉特色路,当地交通运输部门通过打通断头路,改造危桥,疏通村道,科学布局,结网补缺,正在积极优化特色公路“快进”版图。
2017年,湖北交通运输部门积极落实深化交通运输部关于打造农村公路“快进慢游”旅游工程的要求,依托地方综合交通区位优势,在全省打造以高速铁路、城际铁路、民航、高等级公路等构建的“快进”交通网络,提高农村公路旅游目的地的通达性和便捷性,实现旅客远距离快速进出。同时,建设集“吃住行游购娱”于一体的“慢游”农村公路交通网络。
省公路局局长熊友山表示:“农村公路‘快进慢游’服务体系,极大活跃了乡村旅游,催生了桃花节、油菜花节、杨梅节等特色节会,聚集了人气,兴旺了产业,增加了村民收入,实现农村旅游市场供给由浅层观光向深度体验转变,从浅层服务向深度服务转变。”
湖北“交通+旅游”已经深度融合,成为服务地方发展、改善农民生活的新增长点。统计显示,大别山红色旅游路、秦巴山环库生态路、武陵山清江画廊路、幕阜山香泉特色路等4条特色扶贫路带动了30多个产业的发展,惠及了29个贫困县、800多万贫困人口。
“铺设”产业链条 农村公路成地方经济发展辐射圈
站在黄丝村口,远远望去,一条水泥路串起大片的池塘,水中央竖起了织网,有养鱼的,有养莲的……
洪湖黄丝村,省交通运输厅精准扶贫对口村,已投入资金200万元,新建了1座“连心桥”,硬化了村路30多公里,并且依托洪湖特有的虾蟹资源,驻村工作队带领养殖户到外地取经学习,引进了先进的养殖模式。
随着产业越做越大,驻村工作队为了方便水产品对外运输,采取了工作队出资、村民出力的方式,为千亩虾蟹养殖池塘修建了4条共18公里的生产路。如今,乡间村路转身变为了一条富民的产业路,这里有“鱼莲共生”综合养殖基地、乡村休闲旅游苗圃基地、水产养殖基地。
湖北交通运输部门将交通精准扶贫与产业发展有效对接,做好顶层设计规划,通过在农村公路沿线精准培育产业链条,整合资源,科学布局,促进企业抱团发展、集约发展。
恩施的恩鹤公路,被人们称为“紫油厚朴百里长廊”,农民王德喜就是亲眼目睹恩鹤公路从开建到修通,从狭窄到扩宽,再到织路成网,他也从一个种植厚朴的个体户,经营自家后山的200亩地,到加盟恩施济源药业科技开发有限公司,变身小老板,成为恩施新塘乡第一个敢于“吃螃蟹”的人。
恩鹤公路辐射重点老区高山乡镇,囊括新塘乡、红土乡、椿木营乡、中营乡,恩施市政府布局产业集群发展,4个乡各培植1个村作为重点扶持厚朴产业发展的专业村,发展面积19万亩。又借鉴立体农业的发展模式,开发了紫油厚朴、竹节参、金银花、菜豆立体栽植模式,并建立以恩施商家湾林场为主体的“厚朴主题公园”,形成一个集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科研教学、科普教育等为一体的产业园区。
湖北很多地方都建立了产业路发展的样本。以农村公路为依托,结合当地实际产业资源优势,科学培育产业链条。咸宁通山,将公路建设与产业基地精准对接,助力村镇油茶基地、橘橙基地、楠竹基地、农业观光园基地、特色农家乐基地等产业基地建设;十堰竹山,将村路布局与当地特产生产相结合,形成了苗木花卉、猕猴桃、茶叶的产业集聚带;黄冈罗田,沿村路种植板栗,形成了长达40公里的板栗产业带;恩施利川,重点围绕旅游景点、农家乐、生态园等,进行交通基础设施升级改造,完成产业发展布局。
以对接产业脱贫为突破口,湖北交通实现了精准扶贫从“被动输血”到“主动造血”的转变。据统计,2016年,湖北共实现147万人脱贫、1601个村出列,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正加快推进。2017年,湖北将加快实施贫困地区资源、旅游及产业路建设366公里,重点贫困村村级产业路1300公里,全面建成“外通内联、通村畅乡、客车到村、安全便捷”的交通运输网络,推进农村公路连通联网和通产业园区路建设,加速当地老百姓致富奔小康。
“撮合”三级平台 快递编码入村 山货家门口寄件
曾经,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是一道坎,快递公司只能到乡镇,村民寄件或收件要到乡镇,费时费力费钱,很大原因是,以前各大物流公司的编码只编到乡镇一级,没有编到村组。如今,湖北交通运输部门创新农村交通物流体系,将原有的物流信息平台充分“撮合”,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建设,覆盖90%以上村组的物流编码,打通了农村物流的“最后一公里”。
张江,这个20多岁的小伙子,过完年后不用再像村里其他的许多年轻人一样出门打工。2016年底,他主动联系了赤壁茶庵岭镇里的物流点,把家里闲置的一间屋子简单装饰,成立了白石村第一个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并兼做超市生意,卖些日用百货,这个服务站成了村里百姓售卖山货特产的主要渠道。
徐秋凤,家里的后山坡上种了一些茶叶,一大早她将几年前就烘焙的砖茶利索地装了一箱,手提着来到张江的农村物流综合服务站。“现在不用像去年那样,为了卖点茶叶,得往返村镇,费时费力。”徐秋凤说,“政府的服务站搞得太好了,只要把货一搁,扫码编码收件,让咱老百姓家里的山货,在家门口就能够寄到城里去。”
由政府引导、交通牵头、企业主导的农村物流三级配送网络体系的建立,实现了村民家门口“山货进城,城货下乡”的夙愿。同样,在十堰竹山、宜昌秭归也建立了这样的三级配送网络。
2016年9月,亨运竹山公司建设的竹山县物流中心正式投入使用,物流中心已建成分拨中心、仓储中心和农副土特产品展示中心,圆通、中通、韵达、天天等快递企业目前已陆续入驻。从中心出发,可通向17个乡镇农村物流服务站,再辐射254个行政村。2016年,十堰城乡物流一体化项目实现运输收入4150万元,为农民增加收入6000万元。
而以“物流兴县”为战略定位的宜昌秭归县,在完善“客货联盟”物流网络之后,将注意力聚焦到了物流保障的“最后一百米”环节,通过推行实施村级物流服务站标准化建设,实行统一的标识标牌,配置电脑开通网络,进行货品编码入村等关键步骤,精细化、流程化再上新台阶。
物流企业发展和山村百姓致富“双赢”的背后,离不开湖北交通运输部门实施的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畅通工程。2017年,湖北交通运输部门更是加快推动各县市编制农村物流融合发展规划,合理确定县、乡、村三级农村物流网络节点的数量、布局、规模、功能,健全覆盖市、县、镇、村的“快、干、支、末”四级农村物流运输网络,探索共同配送、交商融合、客货融合、电商物流融合等多业融合发展的物流服务运营模式,推进县、乡、村三级物流站场设施,抓好乡镇五级站的升级改造。“如果说修路通车是脱贫输血,那么畅通农村物流就是增加造血功能,它既满足了农村人流、物流便捷化需求,又节约了农民的支出,是脱贫致富的有力抓手。”省运管物流局局长陶维号说。
据了解,湖北省财政现在每年至少安排1000万元用于农村物流发展,截至目前,全省共建成县级物流园区(中心)35个,新改建农村综合运输服务站358个、村邮点8760个、快递服务网点10120处,为全省4000余万农民群体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保障。
精准扶贫永远在路上。交通扶贫要找准根子,探准路子,做好“交通+产业”融合,真正绣好湖北“精准扶贫”这朵花。策划 石斌 潘庆芳文图 杨丽芳 高斌 方庆 赵超 徐安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