激情,在脱贫攻坚一线挥洒
湖北日报讯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瞻远瞩、深谋远虑,以高度的使命感和责任感,把扶贫开发工作提升至治国理政新高度,广泛凝聚社会各界力量,推进实施精准扶贫方略。世代贫困的山乡,正发生沧桑巨变。
全国新闻媒体130名记者,用一个月的时间扎根全国22个省(区市)110个贫瘠乡村,与奋战在脱贫攻坚一线的干部群众一同生活、一起劳动、一起见证。他们参与并记录着波澜壮阔的“中国式反贫困”行动,激情澎湃,用心用情谱写脱贫攻坚的时代篇章。
投身其中,与人民同呼吸共命运
——肩负崇高使命扎根脱贫攻坚一线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吹响了打赢脱贫攻坚战的进军号。2013年至2016年4年间,每年农村贫困人口减少超过1000万人,累计脱贫5564万人,脱贫攻坚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
国家的伟大,在于成就逐梦传奇;记者的荣光,在于记录时代变迁。“五一”节假日前夕,参与蹲点的记者启程,奔赴脱贫攻坚一线。
一个月以来,各媒体大量“沾泥土、带露珠、冒热气”的报道在田间地头孕育。一篇篇报道,既有奋斗,也有期盼:
在湖南的光明日报社记者唐湘岳《粽子的别样味道》写出贫困村百姓的幸福和期盼;在云南的新华社音视频部记者许杨一路随行,拍摄制作《背80斤山货爬6小时山路 怒江赶集小伙:期盼有条公路》……
当记者们亲历了河北、贵州等地百姓从山窝里的老屋搬进楼房,吉林、湖南等地办合作社让群众的钱包鼓起来,重庆、安徽等地的“致富路”让百姓生活好起来……纷纷感叹:如期脱贫的目标一定能实现!
既做调查研究、采访报道,也要与困难群众结对子,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实际困难——这是驻村调研活动的初衷,也是党的新闻工作者的使命。很多驻点记者除了采写报道,还帮助村民翻地除草、修房垒厕、上课支教;借助媒体平台发布医疗救助、产品销售等信息,解决村民实际困难。
记者们表示,见证110个村庄贫困群众的奋斗,深切感受到基层困难群众的艰辛。作为党的新闻工作者,要全身心投入脱贫攻坚决战,为坚决打赢这场硬仗付出更多努力、作出更大贡献。
感同身受,融入群众聆听大地心跳
——赋予中国故事更蓬勃生动的传播力
蹲点采访条件艰苦,很多记者都遇到大风大雪、无网缺水、山高路远、语言不通等困难。“屋内停电窗外飘雪”“入村第一天遭遇停电”,蹲点记者在微信朋友圈里晒出自己的经历。
记者们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聆听大地心跳,为人民抒写,推出一大批有思想、有温度、有品质的新闻作品,用生动的笔触、鲜活的镜头全方位呈现脱贫攻坚的历史进程:
澎湃新闻记者邵克和张呈君在河北省阜平县龙泉关镇顾家台村,体味着百姓生活的酸甜苦辣,“真正融入老百姓的生活,才能让我们更好地写出优秀感人的作品”;新华社记者王作葵在广西富川瑶族自治县朝东镇岔山村,写下了与村民一起劳作的所见所思,“村民的朴素和热情让我们格外感动”……
在田间地头、广袤乡野,驻村调研记者笔下的中国故事有了更加蓬勃生动的传播力。多家中央媒体负责人表示,此次驻村调研形成的作品有分量、接地气、有故事、很精彩。采访既挖到新闻富矿,又锻炼记者队伍,是“走转改”的深化和拓展。
催人奋进,吹响脱贫攻坚总攻号角
——激荡起中华儿女投身反贫困伟业的正能量
130名驻村调研记者,记录下脱贫攻坚一线最真实、最鲜活的样本;记录下过去五年来,贫困地区驻村帮扶干部的奉献、贫困群众的奋斗、致富“能人”的发展历程……他们的乐观、对脱贫致富的渴望,他们身上的那股冲劲,震撼人心、催人奋进。
自5月18日起,各媒体统一开设“砥砺奋进的五年”专栏,连续推出系列重点报道,掀起热潮,形成声势,为迎接党的十九大宣传开好局、起好头。
人民日报评论版推出“砥砺奋进的五年·驻村手记”栏目,所有驻村记者都可以投稿讲述身边的故事;中央电视台财经频道播发《经济信息联播》《第一时间》,让所有驻村记者反映所驻村的需求和呼声。
贵州省黔西南自治州兴仁县塘山村山大沟深石头多,当地干部、村民为脱贫付出的努力,深深震撼了蹲点的中国青年报冰点周刊记者袁贻辰,他的《追赶时代的折返跑》等报道,记录“脱贫攻坚战里最鼓舞人的力量,和脱贫攻坚时代命题下最鲜活的注脚”。
(据新华社北京1日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