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编前话:
习近平总书记曾就扶贫工作强调,只要有信心,黄土变成金。当前,脱贫攻坚正值啃硬骨头的关键时期,作为脱贫主体的贫困群众,树立脱贫信心尤为重要。因为,信心是孕育内生动力的关键因素,是锲而不舍持续克难的精神支撑。
如何帮助贫困户树立脱贫信心?需要政策的激励,需要社会的关心,更重要的是要打开贫困群众的心门:贫困并非不可战胜,为了家人的幸福,应该拼一拼。
近日,两个因病致贫户自主创业的故事让人感动。他们虽然重病缠身,却没有一蹶不振,而是用自己的坚韧和坚强,点燃致富的梦想,还坚定了周围贫困户脱贫致富的信心。本报在此刊登他们的励志故事,希望给正在脱贫路上的贫困户送去一点激励。
“虽然患上白血病,但我不会倒下”
绿油油的山坡上,一群山羊或低头啃草,或相互追逐嬉闹,一位个头不高、体型偏瘦的中年男人守在一旁,苍白的脸上不时露出几丝微笑。近日,笔者来到竹山县官渡镇马玉河村贫困户黄远准家,他正在屋后的山坡上放羊。
黄远准只有34岁,但无情的白血病,将他折磨得过早苍老。2016年7月,在襄阳创业的黄远准,被诊断出白血病。2次住院治疗,花了30多万元,不仅倾尽了家财,还欠了一屁股债。为了筹钱治病,黄远准卖掉了襄阳的房子,妻子一怒之下不告而别,他带着4岁的女儿回到竹山老家。
屋漏偏遭连夜雨。当年9月,暴雨冲垮了黄远准在老家的土坯房,将这个不幸的家庭进一步推向深渊。所幸,在村干部的帮助下,镇民政办及时给他提供了灾害救助和临时救助,解决了他家的一时之难。
黄远准患病后,不能干重活儿,一家老小没了生活来源,他心急如焚。“父母还没有享到福,孩子读书需要钱,欠的债也不能不还。”黄远准坐不住了,他希望做些能做的事,养活家人,尽量还债。
他的想法得到了村里的支持,在贫困户动态调整时,他家通过民主评议被列为贫困户,享受到医疗救助、教育救助、产业奖抚等扶贫政策。
有了政策支持,黄远准脱贫的信心更足了。他在屋后建起羊圈,赊来100多只山羊。在镇畜牧站技术人员、山羊养殖大户和村干部的帮助下,他采用散养加圈养的方式,养出了好羊,走销市场。去年,出栏70多只山羊,纯收入近3万元。今年,他将养殖规模扩大到近200只。“我虽然患的是白血病,但我不会倒下去。我会通过自己的双手,把欠账还清,让家人幸福!”黄远准满怀信心地说。
如今,当地大力宣传他的事迹,很多贫困户把他当成学习榜样。 (通讯员陈元豪)
“我必须做些事情,让家人生活有保障”
在麻城市木子店镇洗马河村,肖师球是一个传奇人物。
他身患白血病,却不失致富的信心。在洗马河村茫茫大山中,他带领乡亲们种植中药材,在脱贫奔小康的路上稳步前行。
近日,笔者来到洗马河村,见到了肖师球。炎炎烈日下,他却身着长袖秋装,加上消瘦的身躯、苍白的面色,不用问,就知道他病得不轻。“别看我现在这样,几年前,我可是一个健壮的帅哥!”肖师球笑着说,那时他在外面打工,年收入很可观,一家人过着幸福的生活。
可是,天有不测风雨,人有旦夕祸福。突如其来的白血病,使他家原本的小康生活,迅速下滑到为吃穿发愁。万幸的是,家财散尽后,他的病情得到了控制。
对于肖师球来说,身体需要休息、调养,出门打工显然不合适。然而,作为家里的顶梁柱,一家人的生活重担还得他来挑,“我必须做些事情,让家人生活有保障。”
经过反复调查和思考,他决定利用本地良好的生态资源,种植中药材。在村里的帮助下,他承包了30亩林地,种植苍术和茯苓等中药材。
为了掌握种植技术,肖师球根本没把自己当病人。白天,他四处拜师学艺;晚上,他在网上、书中补习。功夫不负有心人,不到一年时间,他从药材种植的“门外汉”逐渐成了“土专家”。
如今,三年过去,肖师球把荒山秃岗变成了青山绿岭,基地里的中药材长势喜人,丰收在望。如今,肖师球不仅自己走上了脱贫致富路,还成了周边贫困群众脱贫致富的引路人。
(通讯员陶建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