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通山发挥党建优势脱贫攻坚:脱贫路上党旗红

发布时间:2017-09-1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近年来,通山县紧紧围绕落实中央、省委和市委关于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发挥党建在脱贫攻坚工作中的引擎作用,在脱贫攻坚一线让党旗飘起来、党员站出来,为确保打赢脱贫攻坚战、实现“山通水富、绿色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

打造“战斗堡垒”

“把最优秀的干部人才汇集到基层、用到一线,为打赢脱贫攻坚战提供坚强组织保证。”县委书记石玉华态度坚定。

支部强起来,脱贫才有主心骨。

该县以市县乡换届为契机,从县直单位选拔政治素质高、工作能力强的15名优秀干部,充实到贫困乡镇领导班子。

配强一线尖兵。从县直单位选派91名农村工作经验丰富、担当意识强、熟悉基层党建和经济工作的优秀干部到村担任“第一书记”,定职责、压担子,实行“四挂钩”,即考评结果与派出单位和个人绩效挂钩、与干部评优评先挂钩、与干部选拔任用挂钩、与干部责任追究挂钩。

两年来,全县贫困村“第一书记”争取帮扶资金1200余万元, 硬化、绿化、亮化道路167公里,建设人畜饮水工程180多处,新建便民桥、垃圾处理站37座,解决实际问题2300余件。

壮大“红旗手”, 引领创业带富。该县紧扣党建促扶贫这一主题,先后在全县党员中实施“致富先锋”工程、“党员创业明星”工程和“亮身份践承诺”活动,推行党组织书记致富引领、无职党员创业帮扶,收到了“四两拨千斤”的效果。

目前,该县47个贫困村中,骨干党员牵头创办专业合作社46个,创办农村淘宝网点28个,在合作组织成立党支部12个,带动近6000户贫困户共同发展。

激活“红色引擎”

“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和组织优势,使基层党组织成为脱贫攻坚的红色引擎。”县长陈洪豪说。

该县坚持因村施策,探索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探索推广“二次流转”“产业带动”、“村企共建”、“资源开发”等4种村级集体经济发展模式,实现村集体与群众双赢共富的目标。

大畈镇板桥村通过 “地折资、资折股、股份分红、租金保底”的收益分配模式,集中流转荒山林地,建立规模化、集约化油茶基地,全村1769人每年分红610元,村集体每年最低可收益12万元。

南林桥镇石垅村筹集、整合帮扶资金5万元参股通山农友种养专业合作社,参与投资建设小龙虾养殖基地1000亩。按照“合作社+社员+分包户”的形式,村级集体纯收入预计达12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10360元。

治贫先治愚,扶贫先扶智。

该县深入开展“三扶一助两促进”活动,将农村党员中的“土专家”和“田秀才”纳入农民学校“讲师人才库”,切实增强贫困群众的致富本领。

南林桥镇石垅村党员张庆友,经过多年钻研和实践,成了有口皆碑的龙虾产业“军师”。仅去年一年,先后有6个乡镇、50多个村邀请他到农民学校传授“秘方”,累计培训500余人次。

深化“一村一品工程”新举措。要求各村结合支部主题党日活动,打造“一村一品”,先后涌现出大畈镇大坑村“隐水枇杷”、南林桥镇石垅村“冷水小龙虾”、闯王镇汪家畈村“闯王砂梨”、慈口乡西垅村“慈口蜜桔”、杨芳林乡杨芳林村“杨芳林酱品”等一系列特色品牌。

同时,坚持将劣势变优势。厦铺镇桥口村村支书陈崇斌邀请华农教授在大耒山深处发展萤火虫养殖和生态种植,将一个自然条件落后的山村,打造成了远近闻名的旅游新村。

严格考核提效

“我县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统揽全局的首要任务,将脱贫攻坚与年度考评和综合绩效评估结果挂钩,与干部考核、选拔任用以及工作问责挂钩,从严落实党委‘一把手’亲自抓、负总责的党建扶贫工作责任制。”县委组织部部长胡江玲说。

“双述双评”激发精准扶贫新活力。该县根据村干部精准扶贫工作职责目标,实施“双述双评”考核制度,促进村主职干部承担脱贫攻坚任务。2016年通过“双述双评一挂钩”机制,13名如期出列的贫困村主职干部按年工资总额的30%领取了绩效考核报酬,8名因精准扶贫不力的村主职干部仅领取了年工资总额70%的基本报酬,有效激发了村主职干部推动扶贫攻坚潜能。

该县坚持把脱贫攻坚作为检验干部的“试金石”, 推行党建扶贫“一揽子”考核。把精准扶贫业绩作为衡量领导班子和领导干部政绩的主要依据,纳入党委书记履行党建工作责任制和述职评议考核的重要内容,倒逼干部把更多的心思花在扶贫攻坚工作上, 形成推动各级干部到脱贫攻坚主战场建功立业的良好导向。

上一篇:扶贫路上洒真情——记湖北省第五批博士服务团成员张学振教授
下一篇:夫妻帮困记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