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记者 彭磊 通讯员 罗珊珊 金必祥
“冻青垸,萝卜坯;坛装谷,罐装米;茅草柴,大肚病,有女莫嫁冻青垸。”
龙湾镇冻青垸村,地处偏僻,土地瘠薄,曾是潜江有名的贫困村。
日前,记者来到冻青垸村,见到的却是一派生机勃勃。
盆栽花木、农耕文化展示长廊、休闲广场、群众服务中心……美丽乡村,处处是景。
对于变化,村民感触最深,他们都说离不开“拼命书记”朱常青。“这样一个烂摊子,别自找苦吃!”当年,得知朱常青要担任村里一把手,亲戚朋友好心相劝。朱常青接手时,全村人均收入不足800元。“再难也得试试,我要带领乡亲一起脱贫致富。”
先解决用水难。拨付资金仅40%,朱常青又多方筹资30余万元,铺设了自来水管网,冻青垸成为全镇最早通自来水的村。
要有产业支撑,才能发展壮大集体经济。2015年,朱常青嗅到龙虾市场日趋火爆的商机,他提出发展虾稻共作的“金色经济”,还要建立规模化基地。
不少村民有些迟疑:论养虾,有经验,“金色经济”怎么搞?
这一年,全村完成土地确权登记颁证,并推动土地流转。通过村民自发互换流转、租用流转、村内流转等方式换零为整,2000余亩规模化基地已然成形。
此后,按照“宜养则养”的原则,全村76%的农田、81%的农户集中连片养殖小龙虾。
朱常青的脑子没有闲下来。
他寻思着:丰收了,卖哪去?怎么卖?
也是这一年,“楚风宫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吸纳养殖大户55户,并主动对接市场,不仅解决虾的销路问题,更与潜江市虾乡稻公司合作,定向提供优质稻米。
年底盘账,大伙简直不敢相信:全村虾稻面积达到2175亩,年出产小龙虾87万斤,产值1305万元;生产的稻谷比市场价每斤高出0.3元,亩均增收500元;村级集体经济积累达到10.8万元。
至去年,该村人均纯收入达到12800元,40户贫困户中15户脱贫。
朱常青带头与最困难的贫困户刘应斌“结穷亲”,同时要求每名党员干部与帮扶对象签订精准扶贫责任状,全村形成“党员干部有帮扶对象,扶贫对象有指定党员干部”的一对一帮扶模式。
前年春节后不久,朱常青被查出患有乙性血吸虫肝病,仍坚持边治疗边工作。去年7月,持续暴雨,洪涝灾害严重,朱常青连续半个多月在防汛救灾一线奔波。“把这片生我养我的地方建设好,是最大的幸福。”朱常青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