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马岔河村废弃矿成为“聚宝盆”

发布时间:2017-10-1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通讯员毛红平(通讯员闻斌)10月8日,笔者站在罗田县红花尖废石矿上放眼望去,土地成垄,平坦宽广,昔日废石成堆的荒山现今已是药材遍地的“聚宝盆”。

2002年由于石材资源枯竭,后续开发价值不大,位于马岔河村的红花尖石矿沦为废弃的矿石库。由于开采方式简单粗暴,未对尾矿采取科学治理措施,该废弃矿成为“石老虎”。“废弃的石头像山一样的堆在那里,失去植被保护的土地被雨水冲刷得沟壑纵横,最深处达十来米,流下的泥土和砾石直接冲进山林和河沟。暴雨季节,巨石滚落砸向山下,砸坏林木,所幸山下无人居住,不然后果不堪设想。”谈及过去的情形,马岔河村村支书周世桥至今仍心有余悸。

2012年,罗田县“生态立县,绿色崛起”发展战略提上日程,县国土局组织人力对全县废弃工矿进行摸排,通过实地踏勘、科学评估、邀请专家会审等形式初步制定了全县工矿废弃地复垦的“五年计划”。

去年5月17日,罗田工矿废弃地复垦的“五年计划”正式启动,红花尖废石矿土地的复垦工作正式展开。根据红花尖废弃工矿用地的现状,罗田国土采用“表土采集堆存—岩石排弃压实—表土覆盖—土地整形—作物种植”等一系列措施对矿石尾砂场进行改造。复垦至今,该项目已顺利实现前期的30亩复垦目标,经过改造后的土地平坦宽广,一改往日乱石嶙峋的面貌。同时种植杉树和草皮,使得植被覆盖率较以前提高2-3倍,大大减少雨季流入山林和河流的泥沙。

该村是典型的高山村,“山高峭壁险、山路十八弯”是自然环境的真实写照,人均耕地仅0.9亩,主要经济来源靠种植天麻和茯苓等药材。由于短期内种植药材后的土壤(菌类土壤)不能进行二次种植,加上天然林保护政策的实施,使得该村药材种植业面临严峻形势。在立足实际,科学论证的基础上,罗田国土局鼓励该村利用废工矿复垦土地种植中药材,既提高了复垦土地的利用率,又为农民增收创造条件,有效延伸了农业生产“生命线”,

截至目前,复垦土地上种植了20余亩茯苓等中药材,8亩的杉树和草皮,利用率达93%,预计可为农民增收80多万元。

短评:废矿缘何变金矿

毕传高

昔日废弃矿石库,竟成农民“聚宝盆”。罗田县马岔河村用5年时间,让一座废弃的石矿完成了华丽变身,美了环境,富了百姓。

废矿咋就成了“金矿”?细究个中原因,离不开“两心”:政府的爱民为民之心和群众的觉醒进取之心。

罗田制定工矿废弃地复垦“五年计划”,用发展的眼光来复垦废矿,采取系列措施对废弃石矿进行改造,让大家共享生态红利。当一些地方还在为GDP的高增长不惜毁山毁林时,罗田县却投入真金白银,鼓励和带动群众开荒拓土,变废为宝,既让家园得以绿化和美化,又让群众得到实惠,可谓一举两得,爱民之心和为民之举令人称赞。

如果没有百姓的参与,政府投入再多也只是“一头热”。值得欣喜的是,群众也同心协力改造废矿,使得复垦土地的利用率大大提高,曾经一文不值的废矿成了流金淌银的富矿。

上一篇:红安县委书记为贫困学生“开后门”
下一篇:罗田交叉“大体检”推动扶贫攻坚再深入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