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宜昌:一个乡党委书记的施政关键词

发布时间:2017-10-12    来源:    字体大小:A-   A+

    

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方龄皖

9月26日,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湖北项目中心的一群企业家来到点军区土城乡调研,这是张华胜第二次接待他们。

阿拉善SEE生态协会是由中国近百名知名企业家出资成立的环境保护NGO,旨在“凝聚企业家精神,留住碧水蓝天”。早在2015年,他们就关注到点军土城乡推行的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回收措施所取得的效果。2014年9月,张华胜从点军区政府办主任的岗位上履新土城乡党委书记,彻底解决“垃圾围村”是他上任的“第一把火”。没想到的是他的“第一把火”后来竟成为全国向“垃圾围村”宣战的先声,也是一个典范。

张华胜的故事就是从向“垃圾围村”宣战开始的,一步步践行着习总书记提出的绿色发展理念。作为国家干部序列中最基层的一级主官,八项规定、作风建设、主体责任、绿色发展、生态文明、公车改革、精准扶贫,这些耳熟能详的顶层词汇自上而下,成为张华胜施政的关键词。

砥砥奋进的5年,张华胜前行的脚步就是当代中国快速成长的注脚。

八项规定激发风气之变

10月10日,《人民日报》在5版刊发头条评论文章《八项规定,激发当代中国风气之变》,阐释为什么八项规定仅短短600多字,却能够改变世界上规模最大的执政党。

今年的中秋、国庆两节刚刚过去,市场上简装平价的亲民月饼琳琅满目,豪华包装的天价月饼难见踪影,而在媒体和公众眼里,这样的现象已不再是新闻。

“包括工作日不饮酒,不出入高档场所,节日不收也不送礼物等等,这些都成了内化于心的自觉行动了。”张华胜受访时说,这样平静的两节在八项规定出台前是不可想象的。八项规定实施的第五个年头,改进作风驰而不息,清新过节蔚然成风。

八项规定前,张华胜是区政府办公室主任,迎来送往和接待占据了他工作的很大一部分精力,对当时的接待习气有着切肤之痛。“客人来了要接待吃饭、要喝酒,这都是最基本的。”安排客人上哪儿吃饭一度成为张华胜颇伤脑筋的事情。“当时大家都是这么做的,相互攀比,奢靡成了一种社会风气。”为迎合这种习气,社会上也竞相出现一些畸形的豪华消费场所。

2012年12月4日,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改进工作作风、密切联系群众的八项规定,自上而下开启了一场正风肃纪、激浊扬清、刷新吏治的作风之变。数日后,习近平总书记在广东调研时强调:“大量事实证明,一个地方的工作,成在干部作风,败也在干部作风;一个地方的事业,兴在干部作风,衰也在干部作风。”

一边是“既打老虎又拍苍蝇”的反腐风暴从反面给予各级干部强烈“震慑”,一边是八项规定、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等作风建设,从正面角度给予干部群体以“约束”。像张华胜这样的基层干部们,应酬少了、饭局少了、回家时间长了、下乡时间多了;监督多了,偷懒少了。张华胜说,风气清朗了,干事氛围浓了。

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记者采访的当天,一名女干部正发喜糖,准备“两节”期间举办婚礼,张华胜笑纳了喜糖和表达了祝福以后,不忘严肃地提醒这名女干部:“喜糖可以发,但酒席就不要超范围办了,同事的红包也坚决不能收。”

“整酒风”一度严重败坏了社会习气,“份子钱”成为很多人不堪承担的重负。八项规定以后,婚丧喜庆事宜也成了党员干部的一条红线。2015年2月5日,宜昌市纪委监察局一次性通报了6名党员干部因违规操办婚丧喜庆事宜而受处理典型案例。

中央一再强调,要落实党委一把手的主体责任。这意味着张华胜不仅要管好自己,也要管好身边的干部,其他干部出了问题,他作为“一把手”必须负主体责任。

“首先是自己要自重自警,慎独慎微,守纪律、讲规矩,”张华胜说,对身边的干部他也是逢会必讲,“要讲原则、守底线,堂堂正正做事、干干净净做人。”“动员千遍,不如问责一次”,来自纪委的追责毫不手软。9月21日,点军区纪委通报,4名干部因为违纪被处分。通报中没有土城乡的案例,这让张华胜可以暂时松一口气,“但作风建设永远在路上。”

监督的眼睛无处不在。2016年12月20日,宜昌市纪委监察局微信公众号——“廉洁宜昌”正式上线运行。除可以浏览廉政要闻外,一个令人关注的功能就是“微举报”,公众只要手指一点,页面就会跳转进入举报界面,按导引反映事项。“来自各个层面的监督,就像利剑一样悬在头上,唯有把弦绷紧。”张华胜说。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中国要强,农业必须强;中国要美,农村必须美;中国要富,农民必须富。总书记的要求就是千千万万像张华胜这样基层干部工作着力的方向。

2014年9月,张华胜到土城乡履新,成为国家干部序列中最基层的一个主官。宜昌城市建设步伐正抵近这个城市的后花园,在唯GDP论被摒弃、强调绿色发展的政策背景下,可供选择的路径唯有把这个城市的“后花园”建得更像花园,建立新型的城乡互动关系,做城乡统筹发展的典范。

四下走一走,“垃圾围村”现象令张华胜不能接受,这成为他建设“后花园”的第一把火。

9月26日,土城乡席家埫村五组,69岁的王先坤在路边拣垃圾。两年前,王先坤受聘为村里的保洁员,每天在自己负责的区域做清捡,挨家挨户做垃圾分类回收、环境保洁宣传。老王是村里的精准扶贫对象,这个工作让王先坤每年能拿到1130元的工资报酬。

在推进城乡统筹、精准扶贫的实践中,张华胜在全乡14个村探索建立了农村垃圾分类减量回收新模式,通过组织212个贫困户参与公共服务管理,拓展贫困户就业增收渠道,实现精准扶贫和清洁家园的双赢。乡政府每年投入80万元组织贫困户保洁队,花12万元收购村民的垃圾。“垃圾围村”状况是全国农村的顽疾,影响着农民的幸福指数。2015年11月,国家10部委发文,向“垃圾围村”现象宣战,张华胜在土城乡率先进行的农村垃圾回收创新获得了全国的关注。

脱贫攻坚奔小康

习近平总书记说过,他花时间最多的工作是扶贫,他心中最牵挂的始终是困难群众。这可能也是全国各级党委、政府最花精力的事情。

扶贫攻坚,也是张华胜当前压头的第一任务。

土城乡一个叫花栗树的地方,是传统的种茶区,2015年,这里被改造成了“御园禅茶”精品园。当地23户“精准扶贫”对象用土地入股,与茶园结成利益共同体。张华胜说,这里走的是“小微农业”的思路,“做一种与互联网和旅游、观光、采摘、品茶相结合的体验基地。春季,这里已连续两年举办禅茶节。”按照“精品农业”的理念,土城已经建成了一批这样具有人气的精品茶园果园。张华胜说,乡里还引入社会资本盘活土地,采取公司+农户+市民的模式,吸引众多市民认领村里土地,参与农业生产,种植农作物,既满足了市民对绿色生态农产品的需要,又带动农民脱贫致富。“过去我们种什么都是粗放管理。”张华胜说,现在必须走精细化的路子,嫁接上现代化元素。在张华胜看来,“禅茶节”是一个独特的创意,与互联网、乡村旅游、乡愁、农耕文化等等都搭上了,既让城里人有一趟愉悦的休闲之旅,也唤起了他们对土地的久违情感。张华胜说,“如果种茶就光指望摘点茶,就太低端了。”

张华胜在土城乡高岩村和扶贫对象交流。

上一篇:云井山合作社:致富不走寻常路 种菜只种高精尖
下一篇:国务院扶贫办:每年减贫超1300万人 今年至少再减1000万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