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峡晚报讯 本报记者杨自林
土蜂蜜养了几年,周围的村民纷纷加入到尹庸勋的蜂蜜合作社。记者杨自林 摄
10月14日中午,长阳磨市镇花桥村51岁的尹庸勋,在养猪场打量着已经养了一年多的宁乡猪。这时电话响起,一位客户预订了两头这种猪过年。“煤老板”、“矿老板”,这两个体现暴富奇迹的称号,尹庸勋都经历过。随着国家政策的调整,尹庸勋带着收获上了岸,再次回到青山绿水中来。
养宁乡爬山猪、土蜂蜜、建水库养甲鱼,几年下来,尹庸勋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同时,他用自己的头脑和实际行动,带领着周边村民共同致富。
砥砺奋进的5年,尹庸勋的踏实脚步,正是当代中国新型农民的致富样本。
“矿老板”回到青山绿水中来
10月14日中午,尹庸勋的妻子做了一桌子饭菜。吃饭前,尹庸勋照例从盒子中取出一管胰岛素,一针扎在了肚皮上。
10多年“煤老板”和“矿老板”的生活经历,让尹庸勋落下了一身病。
尹庸勋是土生土长的长阳磨市镇花桥村人。参军、退伍回到老家,结婚生子,过着男耕女织的生活。
上世纪90年代初期,当地煤炭生意火了起来,住在清江边的尹庸勋看到了商机。靠此前的积累和部分贷款,尹庸勋在家下面的江边建起了煤运码头。
将山里运到码头的煤炭装船,每吨收3.1元的费用,除开雇请工人的成本,尹庸勋每吨可以获得1元的毛收入。
这样的生活过了四五年,当时担任花桥村村委会副主任的尹庸勋,和村里一合计,决定在鸭子口乡搞煤炭开采。就这样,尹庸勋成了集体煤矿的法人代表。
搞了两年,集体煤矿赚不了钱,只能下放经营,尹庸勋私人承包了一口矿井。没想到的是,这口井煤矿太过贫瘠,反倒有丰富的高磷矿。就这样,尹庸勋从一名“煤老板”摇身一变成了“矿老板”。
矿石生意做到2009年,随着国家环保等各项政策的收紧,尹庸勋以300多万元的价格将矿山转让。
尹庸勋说,这10多年,太多的应酬,让自己落下了一身病。在国家号召建设生态家园的背景下,他决定回到以前的农民生活中来。
“蜂王”带着村民们共同致富
跑过江湖、见过世面,尹庸勋的目光看得更远一些。这些年生态食品大受欢迎,尹庸勋决定以此为突破口。
清江河水从花桥村的山下流过,到了春天,山上各种野花盛开。尹庸勋想到,自己的身体不能干过重的体力活,养土蜂是个不错的选择。
2012年,一块“土蜂养殖合作社”的牌子,挂在了尹庸勋家大门的旁边。当时一共有8户村民加入了尹庸勋的合作社,很多村民还持观望态度。
如何将野蜜蜂吸引过来?又如何进行繁育养殖?尹庸勋带着大家找农业专家学习技术。很快,野外的蜜蜂被引到了家中。
尹庸勋家后面的山坡上,就是蜜蜂养殖基地。10月14日,气温底,野蜜蜂都躲在50多个蜂箱里。
养蜜蜂是看天收,今年由于雨水比较多,尹庸勋的养殖基地只产了600多斤蜂蜜。而在正常的年份,按照尹庸勋的养殖规模,得产1000多斤。
尹庸勋的蜂蜜不愁销路,在合作社成立后就有客户找上门来。这些高品质的野生蜂蜜,每斤70元还供不应求。其实这些客户也是中间商,他们将蜂蜜再次进行包装等加工,最高每斤能卖到300多元。
尹庸勋的合作社作为这条生意链中的第一个环节,他想得很开,大家都赚到了钱,不用去操更多的心。
养蜜蜂尝到甜头,周围的村民都看在眼里。尹庸勋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这几年有大量村民加入进来。如今,合作社已经形成了20多户的规模。
下一步,尹庸勋计划搞一个能养300箱蜜蜂的基地,吸引更多的村民加入进来,大家共同致富。
宁乡爬山猪已被预订近一半
蜜蜂的事情不用过多操心了,尹庸勋又打起了养猪的主意。
尹庸勋说,那种几个月就出栏的猪肉口感不佳,这些年,不吃饲料长大的生态猪肉成了香饽饽。
去年下半年,尹庸勋带上亲家,一同来到湖南宁乡考察。宁乡猪是中国四大名猪种之一,其肉质细嫩、肉味鲜美,被作为国家重要的家畜基因库。这样品种的猪肉,正迎合了当下大众追求生态美食的胃口。
10头母猪和1头种猪,一共花费两万多元。养猪场就建在盘山公路上方的山腰上,一共投资了30多万元。
10月14日当天下着小雨,记者看到,猪圈内的宁乡猪,一共有70多头,身体黑白相间。到现在为止,已经整整一年。这种猪要饲养一年多才能出栏,最大的也才180斤。
养猪场入口处摆放着大量玉米和麦麸皮,这是猪的主要食物。如果天气晴朗,所有的猪早上会从后门放出去,到后面几百亩山林中觅食,晚上再收回来。这样的饲养方式,在眼下最为时髦。
按照推算,到年底第一批猪将出栏。同蜂蜜一样,这些猪肉同样不愁销路。在与记者聊天的片刻,一位客户打来电话,预订了两头猪过年。
到目前为止,70多头可以出栏的猪,以每斤25元的价格,被长阳城区和武汉的客户预订了近一半。
这些客户只要猪肉,再委托尹庸勋进行屠宰和熏成腊肉,这又能增加一些收入。
养猪场基本已步入正轨,尹庸勋把这些杂事都交给亲家来打理,自己则有更多的时间,找另外的门路。
乡村生态农庄打好了地基
尹庸勋的家在清江上方,在此之前,他在清江中放了一些网箱养鱼。随着当地政策调整,到年底,隔河岩库区的所有网箱都将取缔。作为老党员,尹庸勋带头,第一批将网箱搬回了家,堆放在院子后方。
院子内的一个小水缸里养着一只3斤重的甲鱼,这是他前几天在自家水库中捞起来的。甲鱼没有投食,处于野生散养状态。前几天,一名识货的生意人,想以几百元的价格收走。尹庸勋没有同意,他说甲鱼得放到年底儿子回来过年时,全家人一起炖了吃。
尹庸勋唯一的儿子今年28岁,此前曾在长阳城区一家单位上过一段时间班,他觉得工资不能养活自己,今年开年就去了武汉打工。几次通话中,尹庸勋劝儿子回来跟自己一起干,但儿子在电话中没有表态。尹庸勋觉得儿子肯定想闯一闯,来证明一下自己,就如同年轻时候的自己。
但在尹庸勋看来,打工终究不是长久之路,现在国家政策这样好,肯回家干,一定能干出一番天地。
在全面取缔网箱养鱼后,清江里面养鱼是没戏了。尹庸勋就在清江边上拦坝建了一处60亩的水库,几年前投放了一批甲鱼。到目前,这些甲鱼已经到了收获的季节。尹庸勋胸有成竹,这些甲鱼根本不愁销路。
就在水库建好不久,当地政府又出台了一个初步方案,准备在不远的清江边上建一处旅游码头。这样的利好消息,让尹庸勋的水库成了黄金地段。
尹庸勋在水库上方申请了一块宅基地,准备过年后建乡村生态农庄,地基已经刚刚建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