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新报讯 记者方桐 通讯员卢昌群 孟英豪 王俊 周凤碧
宣恩县坚持搬迁与特色产业发展、全域旅游创建、城镇化建设、务工就业相结合,让易地扶贫搬迁户搬得出、稳得住、有保障、能致富,受到省易迁办高度肯定。10月31日,全省易地扶贫搬迁现场会在宣恩召开,与会代表纷纷进村入户问道寻宝。
一切围着群众转 3万人搬迁也不难
走进宣恩县高罗镇麻阳寨村安置点,十几幢黑瓦白墙的新房依山傍水,一字排开,屋旁花团锦簇、绿树成荫,广场、路灯等小区配套设施一应俱全。
见有客人来了,易迁户陈秀山赶紧带着他们到家里参观,“客厅、卧室、厨房、厕所都有,水、电也都装好了。看病买药、娃儿上学也方便,走几步就是。”
陈秀山一路说一路笑,脸上满满的幸福感,但谈起以往的日子,他的眉头皱得像两座“山”。“以前在山上,住的是木房子,吃水靠天,用电看天,孩子上学要走一个多小时,去镇上买药看病,至少得半天。”
宣恩“八山一水一分田”,很多群众住在大山深处,生产生活条件恶劣。搬迁,是他们尽快脱贫、同步小康的最佳路径,
通过精准识别、“回头看”,该县最终锁定易地扶贫搬迁对象1.1068万户、3.4632万人。全县近十分之一的人要搬迁,体量大、任务重,如何确保顺利推进?
该县易迁办负责人说,县领导亲自抓,组织力度空前;集中安置与分散安置相结合,选哪种搬迁户自愿;集中安置点选址“五靠近”,让搬迁户生活就业都方便。为满足进城入镇群众的需求,在县城内建了两个集中安置点。此外,教育、卫生主管部门开需求清单,乡镇认领建设,整合资金2亿元,为安置点配套建设教育、医疗卫生设施。“一切围着搬迁户转,搬迁就没那么难。去年搬迁入住2222户、7079人,超额完成任务,今年计划搬迁3874户、1.2121万人,超额完成不成问题。”这位负责人信心满满地说。
搬出来后有事干 大龄剩男脱了单
搬出深山有事干,让珠山镇东门关村的袁刚脱了单。原本,袁刚和母亲住在高山上,靠种庄稼度日,年过四十的他,还没找到对象。去年,袁刚被纳入该村易地扶贫搬迁计划,安置点竣工后,他和母亲搬进了50平方米的新家,他还在附近找到了工作。很快,在媒人的介绍下,他谈到了对象,成了家。
住在附近甘溪安置小区的张华一家,正在奋力奔小康。“儿子在县城当巡逻队员,每月工资2000多元,我在和平集镇当电焊工,每月1500元。”说起搬迁后的生活,张华格外开心。
张华原来住在附近梁山寨的山顶上。进城要经过一道深约200米的“U”形河谷,一下一上,悬崖峭壁不通公路,全靠步行。田土大部分是沙地,留不住水,也没有蓄水池,天干就干瞪眼,庄稼收成很一般。今年上半年,他家搬进了集中安置点,一家人就在安置点附近找到工作,每月家庭收入4000多元。
甘溪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东邻狮子关4A旅游风景区,北与和平工业园相连。依托良好的区位优势,搬迁到这里的贫困户,大多像张华一样,实现了家门口就业。
搬迁只是手段,脱贫才是目的。该县按照一个安置点配套一个产业支撑、一户搬迁群众落实一个就业岗位的要求,让搬迁户有事做,能致富。通过设立公益岗位、挖掘园区就业空间、组织专场招聘等形式,为易迁安置点提供就业岗位7000多个。同时,落实安置点贫困户产业发展基地16294亩,引导新型农业经营主体采取订单农业、提供种苗、技术培训等方式,带动易迁户发展茶叶、水果、药材等特色产业脱贫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