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宣恩县易地搬迁 搬来幸福新生活

发布时间:2017-11-07    来源:    字体大小:A-   A+

    

记者 孟英豪 通讯员 李建民

让贫困群众搬出破旧房子,有安全感;让搬迁群众稳得住、能致富,有幸福感。

在易地扶贫搬迁中,宣恩聚焦“谁来扶”“怎么扶”“如何富”,坚持搬迁安置与产业配套同步规划、同步推进,着力解决房往哪里建、人往哪里去的现实问题,实现产业、创业、就业齐头并进的良好格局。

安置点靠近景区

深秋时节,宣恩县伍家台村茶园仍是一片绿意盎然。游客正享受着秋日暖阳,漫步在茶园游步道里。

“现在旅游做起来了,每天都有100多人在我餐馆里吃饭,忙的时候,我就从对面的安置点请搬迁老百姓过来端碗洗盘子,每天给他们开80元工资。”伍家台村茶园农家乐老板艾春义一边倒茶,一边介绍自己的情况。

随着伍家台成功创建全国4A级景区,当地像艾春义家这种可以一次性接待100多人用餐的农家乐,已经发展到8家,按每户农家乐吸纳2个贫困户,就可以解决16户搬迁户的就业问题。

赖发绪是从万寨乡板场村搬到伍家台集中安置点的贫困户,刚来不久,他就参加了伍家台景区保洁员面试,顺利找到了心仪的工作。他每天负责景区游步道的卫生清理,每月下来可挣1500多元。

“我们公司基地的茶叶采摘、挑选、包装,都需要大量的劳动力,以前附近几个乡镇、村的劳动力都是早上10点多钟来上班,下午4点多钟还得坐班车回去,有时耽搁我们的生产。现在把安置点建在伍家台村,用工问题不用愁了。”据伍台昌臣茶叶有限公司党支部书记贵体恩介绍,企业繁忙时仅茶叶生产就需要300多名工人。

把安置点建在靠近景区位置,以景区为支撑带动搬迁户致富,是宣恩县在易地扶贫搬迁中思考的问题。目前,12个靠近伍家台景区、锣圈岩景区、千户土家水田坝景区、狮子关风景区的安置点均已建成,易地扶贫搬迁3134户9508人融入旅游经营、景区服务。

安置点靠近园区

“易地搬迁造福于民,精准扶贫政策引领”“坚定信念跟党走,脱贫致富奔小康”,走进珠山镇甘溪村易地扶贫一期安置点,家家户户门上的对联格外引人注目。

甘溪安置点规划用地面积6.61万平方米,规划住宅总规模400套,商业及公共服务建筑面积0.67万平方米,现已安置326户贫困户。

“这块地是原和平乡政府所在地,撤乡后一直闲置着,现在是全镇最大的易迁安置点,一期已经入住了一大半,二期今年年底也会建成。这个安置点东邻狮子关旅游风景区,西与和平幼儿园、和平中小学一墙之隔,北边靠近县中医院、镇卫生院,步行去和平工业园区只需要10分钟。”对安置点情况,杨洪培了如指掌。

张华一家是该安置小区首批入驻户,今年3月,他告别了生活几十年的大山,搬进了新家。

“我们原来住在芭蕉坨村一个叫梁山寨的山顶上,进城要经过一道深约200米的‘U’形河谷,悬崖峭壁不通公路,全靠步行,一般都不愿意下山进城。下雨有水吃,天干就干瞪眼,种庄稼收成也一般。”说起以前的苦日子,张华禁不住流泪。

搬迁后,张华在和平园区做电焊工,每月收入1500元。像张华一样,搬进甘溪安置点的汪文雨在县城上班,汪文新在环卫所开洒水车,薛兴和在和平工业园区务工,陈自军在二期安置点建设现场打零工,冉龙成在和平中小学当保安……都有了固定的收入。

“小微工厂”进安置点

“以前住在山里,一年到头只能依靠几亩田土望天吃饭,现在搬进了新家,还在厂里找到工作,收入稳定,和城里人一个样!”11月3日,在高罗镇黄家河村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旁的新坤电子扶贫微工厂,安置户胡风菊结束一天的工作,准备“打卡”下班。

从高山破旧木房子搬进平整宽阔水泥屋,从种地到打工,对于如今的生活,胡风菊很知足,“虽然工作累点,但是每个月能拿到1200元,生活也更加充实。”

同新坤电子扶贫微工厂一起进入黄家河安置点的,还有耀发鞋业。两家工厂都属劳动密集型企业,对用工要求相对较低,50多名搬迁群众在黄家河安置点顺利实现了就业。

为了解决搬迁户就近务工,在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设中,宣恩县将安置点一楼预留作为小微工厂生产车间,前三年免费租给有意愿入驻的劳动密集型企业,拉动贫困户就业。

目前,该县已在69个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建立了36个扶贫“小微工厂”,正在筹建的还有30多个,真正实现了贫困户楼上居住、楼下就业。

上一篇:法制日报:扶贫开发法治建设须加速推进
下一篇:宣恩木营村支书感叹:“多亏了扶贫工作队”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