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随县穷农场何以变身“白富美”

发布时间:2017-12-01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张真真 通讯员 鲍亚忠 江开军

有着59年历史的随县万福店农场,曾经十年九旱,危房密布。

如今,走进农场,宽阔的马路两旁,翻新的民宅各具特色,绿树掩映、花草点缀,几步一处小景,好一幅美丽乡村新图画。

新面貌引来新企业,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让这个老农场焕发全新活力,4年内在随县排名从第12位跃升至第2位,俨然变身“白富美”。

是什么促成农场的华丽转身?

治“痛点”,整合资金改造危房

初冬,万福店农场凤凰山村潘家湾美得像一幅画。唯有西北角一座旧宅格外“扎眼”,墙面东倒西歪,内外杂草丛生。

“以前住的房子,跟这差不多。”农工唐友仁说,4年前,他家房子裂开两条大口子,每逢大风大雨,整夜不敢睡觉。

农场场长张先勇介绍,农场1958年建立,上世纪七八十年代建起的5000多栋砖瓦房,7成多成了危房。前些年持续干旱,种田收益低,不少“农二代”“农三代”纷纷进城。

要解决房子问题,钱从哪儿来?

经反复考量,农垦系统危房改造项目成为突破口。2013年,356套危房改造在凤凰山村率先实施,每户补贴1.5万元建房、3000元配套建公共设施。

唐友仁家首先尝到甜头。墙体加固装修、屋顶翻新、换门换窗、改厕改圈,3个月施工,里外焕然一新,总开支3万元,“自己只花一万五,就住上了称心如意的新房子。”

农场加大力度,整合迁湾腾地、移民后扶、土地整理等项目资金持续投入。截至目前,该农场已改造危房3612户,正在改造的300户也将于近期全部完成。

留“农根”,土鸡下出凤凰蛋

行走在农场,一处处小景颇具特色。

民房前,一处废弃的水缸,内种有花草;健身广场,不是常见的水泥,而是青石板;村湾牌坊、公用花坛、水沟,都是用当地石头拼叠而成;一处水景,用砖瓦拼成波浪状;一口堰塘改造,原方案是挖土取直,后随弯就势做成葫芦形状……“农村就应该是农村的样子。”活跃在这里的“捌佰匠”农民施工队专业设计师祁洋洋说,这里不搞大拆大建,不照抄照搬,施工因地制宜、就地取材,既降低建设成本,又避免同质化,“关键是留住了‘农根’,让从这里走出去的人记得住乡愁。”

平常不起眼的青石、黑瓦、碾盘、石磙,竟然能造出如此美景,不少村民说,“这是土鸡下出了凤凰蛋。”

引“活水”,农字企业扎成堆

农场变美了,引得不少投资者“一见倾心”

一家山东企业本打算前来种植苗木花卉,“来到农场,觉得太漂亮了,我们又赶紧改方案,一口气砸下2.6亿元,流转土地1万亩,打造乡村旅游综合体,让花卉苗木与乡村景观相得益彰。”该企业老总刘建春说。

江苏爱康集团投资1.6亿元,建起240座光伏大棚,棚顶发电、棚下种养,新能源与现代农业相结合,土地产出效益成倍增长。

2013年以来,万福店农场以“旅游+”为支点,撬动了乡村旅游大开发,推动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

有了产业,能人也回来了。在外跑了8年运输的代和平,今年回农场办起农家乐,还扩建60亩水面养甲鱼,“乡村旅游是大好机遇,要抓住!”像代和平一样,农场有20多人“归巢”。

67岁的农工孙文忠,老两口退休金共3800多元,“我和老伴在苗木企业做做事,每个月收入也有3000多,还有流转费,日子好过哩!”

2013年以来,该农场共引进4个过亿元项目,培育出9家规模企业,农场人均收入从2013年的9814元增加到2016年的15618元,在随县排名从第12位跃升至第2位。

党的十九大提出,土地承包期再延长30年。“农场成了香饽饽,这些天一下子来了十几家企业,都要流转土地办农业相关企业。”副场长钦雯说,“看来咱农场的‘水’是真的‘活’起来了。”

上一篇:产业兴旺让天门七屋岭变富变美
下一篇:湖北2000名贫困大学生将获4年累计5000万元资助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