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新洲抓住党建“牛鼻子”打好脱贫攻坚战

发布时间:2017-12-08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整区推进“红色引擎工程”,建设美丽新洲

三店保河村的手工豆丝成为带动村民致富的主导产业

贫困户用柴火土灶加工豆丝

辛冲邢榨村专业合作社机械收割无公害有机水稻

凤凰毛冲村古法红糖酥加工车间

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精神,进入新时代,踏上新征程,建设新新洲。新洲区落实市委战略部署,以“党建引领基层社会治理创新”为主题,以服务群众“三个需求”(发展、生活、情感)为工作导向和根本目标,系统集成“八个红色”,整区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不断提升基层党组织的政治领导力、组织力和推动发展力,促进基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打通联系服务群众的最后一百米,以基层党组织精准有效的服务,让人民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今年以来,新洲区严格落实全市村书记专职化管理,以加强贫困村党组织建设助推精准扶贫攻坚“双十条”的要求,在整区推进“红色引擎工程”中,找准基层党建与脱贫攻坚的结合点,把基层党组织的组织资源转化为扶贫资源、把组织优势转化为扶贫优势、把组织活力转化为脱贫活力。

扶贫班子根植“责任田”

“精准扶贫,不落一人”,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新洲区委把精准扶贫攻坚作为重大政治任务,切实把抓党建“主业”与抓脱贫“主责”紧密结合起来,充分发挥党的政治优势、组织优势和群众工作优势,为脱贫攻坚提供坚强组织保障。

2016年以来,区委先后两批次精准选拔13名优秀年轻机关干部,充实到贫困街镇领导班子,优先调配1名曾担任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助理的大学生村官、2名专业技术人员进入贫困街镇党委班子,有力提升了领导班子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整体战斗力。

“我们镇党委一班人始终把脱贫攻坚作为头等大事和第一民生工程来抓。”凤凰镇党委书记谢光林介绍,班子每名成员直接包村包贫困户,镇党委将贫困村集体经济发展与全国建制镇总体规划相结合,科学制定了“三园一化”的村级集体经济发展规划,在强班子、定责任、抓产业上使贫困村和贫困人口真脱贫、脱真贫。

今年以来,三店街道工作人员普遍有一个最大的感受:在食堂吃晚餐的人数明显增多。“说明越来越多的干部住下来了。”街道党工委副书记李金发说,以前因为街道办公条件简陋,加之办公用房紧张,导致街道干部不愿住,也住不下来。近年来,街道多方筹措资金,重新修缮了人才公寓,配置洗澡间和卫生间,添置了床铺。同时,食堂也从以前只供应早、中餐升级为一日三餐,较好解决了街道干部“住得下、留得住”的问题。

精准扶贫要精准施策、精准发力,干部队伍建设是核心,充分调动贫困街镇干部积极性是根本。新洲全面推进街镇小食堂、小澡堂、小卫生间、小阅览室、小文体活动室“五小”建设,着力改善扶贫干部工作生活条件,让干部住得下来、干得安心,一心一意谋扶贫、促脱贫。

同时,区委强化街镇抓脱贫攻坚的直接责任,严格落实街镇干部“岗在村湾、重在服务、责在连心”工作机制,街镇干部每周下村不少于3次,重大项目实施中24小时驻村,帮助协调驻村工作队落实相关政策和项目,及时帮助贫困户解决生产生活中的难题。

“红色头雁”练就“绣花功”

脱贫攻坚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要真正把“花”绣好绣到位,关键要抓住“绣花”的人。

在辛冲街邢榨村,村集体经济薄弱,人均耕地不足1亩,村民收入主要靠青壮年男劳动力外出务工,不少土地被抛荒。在“红色引擎工程”的引领下,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连喜牵头成立邢榨利民农机专业合作社,流转500多户村民共860余亩水田,与中国农业科学院油料作物研究所开展合作,种植无公害有机水稻、油菜,年毛收入超过百万元,其中纯利润达到13万多元,不仅贫困村成功“摘帽”,而且还带动了村里13户贫困户、共17人脱贫。

今年以来,新洲选派147名优秀干部到贫困村和工作薄弱村担任党组织“第一书记”,组建驻村帮扶党员队伍102支,打造脱贫致富的攻坚突击队。同时,全区88个贫困村被纳入软弱涣散集中整顿范畴,区组织部门对工作不能胜任、群众意见大的5名贫困村党组织书记进行了及时调整。分5期对655名村(社区)书记进行全覆盖培训,以“实地、实情、实景”增强教育培训的吸引力,进一步提升贫困村党组织书记创业致富和推动精准脱贫攻坚能力。

25岁的闫洋洋是河南信阳人,毕业于安阳师范学院,今年9月,他作为大学生村官,分配到三店街长塘村,担任该村党支部书记助理,帮助管理村集体的近百亩龙虾养殖基地。“龙虾的捕捞起产率、品质不是很高”。为此,他专门到龙虾养殖较早的左桥村学习经验,并上网搜索相关的技术和经验,掌握龙虾在不同生长阶段的饲料品种、投放量,水质保护、水位调剂等相关技术和要领,致力提升龙虾品质。

在新洲,像闫洋洋这样的大学生村官不在少数。今年,全区按照“就近调整、自愿选择”的方式,选派67名优秀大学生村官到贫困村任职,担任村党组织书记助理,做好宣传贯彻惠农政策、协助落实扶贫措施、引导发展富民产业、引领推进电商扶贫等重点工作,助力贫困村精准脱贫。

打赢脱贫攻坚战,党员要当先锋、作示范,带领群众一起奔小康。新洲区全面激发农村骨干党员队伍活力,每村跟踪培养1-2名政治素质高、创业致富能力强的后备干部,确保有帮带能力的党员每人至少结对帮扶1户贫困户。同时,全区将176名在带领群众脱贫致富、协助村党组织推进产业项目工作中表现优秀的积极分子发展成为党员。今年7月,长塘村龙虾养殖个体户朱元华被发展为正式党员,养虾年收入超过30万元的他,积极带动村里的贫困户、低保户就近就业增收。“以前外出打工挺懒散的,没有固定职业,我现在参加村党组织生活,感觉有了主心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更高了。”他深有感触地说。

扶贫工作队乐当“保姆”

53岁的江三爱是凤凰镇毛冲村村民,膝下已成年的儿子、女儿都有精神疾病。前几年,两个孩子每年的医药费开销达3万多元,家里因此欠下几万元外债,全家因病致贫。

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扶贫工作队驻村后,将其纳入重点联系帮扶对象。“现在党的政策好!各级领导都很关心我们。”江三爱高兴地说,结对帮扶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员每个月都到家里来看望她和孩子们,送上慰问金,送来油、米、面等物资,让全家人感动不已。现在,家中两个孩子都纳入了低保政策兜底,每个月可以拿到1600元的补助和100元的残疾人食药补贴,每年还可以报销一定额度的慢性疾病医疗费用。此外,她和丈夫到村里的产业园打零工,一年下来能挣到4万多元。去年,全家已成功脱贫。2016年底,毛冲村全部脱贫出列,村集体脱贫“摘帽”。

脱贫成果的背后,是来自市委组织部、市农科院驻村扶贫工作队,以及村“两委”付出的巨大努力。市委组织部驻村干部介绍,两家单位共派驻4名扶贫工作队员入村,每周一至周五常驻在村里,与村民同吃同住,按照“生态农业+休闲旅游”的发展规划,为村里的扶贫主导产业发展和园区建设服务、跑腿,并帮助支持、协调各类产业项目和优惠政策落地,积极培育村集体经济产业。针对村党群服务中心功能单一、老旧破损,难以满足党员群众和村里产业发展的现状,工作队整合资金190万元,帮助新建了集政治、文化、便民、产业旅游集散等功能于一体的1000多平方米党群服务中心。当得知村里古法红糖酥产业销售难问题,工作队通过争取市、区两级食品药品监管部门支持,上门指导生产加工基地软硬件设施建设,帮助协调办理企业食品加工许可证,为提升产品附加值和品质出谋划策。

发展扶贫产业,首先要让贫困户受益,让贫困户优先入股、优先就业。扶贫开展期间,两家单位探索建立公益股本金保障机制,提供23万元帮扶资金,作为村农业科技示范园项目公益股本金,让贫困户当“股东”分享红利。去年,全村35名无劳动能力的贫困对象共领取公益股本金分红1.8万元。

“驻村以后,我们的党员关系全部转到了村里,同村里的党员干部一起,定期参加村支部主题党日活动。”市农科院驻村干部说,工作队驻村以后,充分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和专业技术优势,依托村合作社,共建籽莲种植、莲鳅共养、杜鹃花海等种养殖基地,助推村集体经济发展,并在村里开展特色种养殖技术农业培训,到田间地头实地指导,惠及200多名村民。

“驻村‘第一书记’和工作队既是精准扶贫政策的落点,也是精准扶贫工作的支点,成为全区精准扶贫联通上下的中坚力量。”新洲区委组织部有关负责人表示。

特色产业引来“活水”

冬季,正值“龙丘田园豆丝”的上市季。在三店街保河村,村里的广场上、马路边,成片晾晒的豆丝成为村里一道独特的景观。“产品俏得很,不愁销路。”保河村党支部书记、主任黄桂喜说,每年10月到春节,是村里的豆丝农产品销售旺季,武汉及周边省市的商贩开着货车上门来拖货,每天可以卖出6万多斤豆丝。

6日清晨,66岁的黄金喜和爱人朱春娥正在自家的特制柴火土灶上赶制豆丝,他们要趁阳光充足时把豆丝做好拿出去晾晒。“今年已经生产了3万多斤豆丝,一年可卖出5万多斤。”黄金喜说,家里一年做豆丝的纯收入达到了4万元。如今,在保河村,手工豆丝已经成为支撑村集体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作为田园豆丝协会的会长,黄桂喜成了村里的产业致富带头人。他介绍,目前,依托村集体企业——龙丘田园农贸有限公司,整合原材料购进、产品销售渠道资源,协调食品安全检测,引导规范生产、争创品牌。现在,村里从事豆丝传统手工加工制作的农民共230户,这当中,有10户是贫困户。该村每年的豆丝销量达600万斤,产值超过2000万元,净利润达800万元。按照生产规模大小,每家农户可实现年纯收入3-15万元。

打基础、管长远。新洲区立足特色产业扶贫,夯实精准扶贫长效基础。实行“选准一项优势产业、确立一批致富项目、组建一个合作组织、落实一种帮扶机制”的四位一体产业扶贫模式,推进特色农业发展,不断提高贫困地区、贫困人口的自主“造血”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全区重点围绕“一园”(仓埠桂花园)、“一线”(红色旅游线)、“一镇”(凤凰建制镇),打造特色产业品牌。因地制宜发展蔬菜、食用菌、渔(稻田养虾)畜牧健康养殖、茶(油茶、绿茶)、农业休闲游等主导优势产业。

“今年我们重点巩固提升脱贫成果,增强‘造血’功能。”凤凰镇毛冲村党支部书记、主任程纲全介绍,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两年以来,村里流转荒山、撂荒土地1680亩,全力培植特色农业、精品苗木、生态茶叶、休闲旅游等主导产业,以产业促发展、以发展带扶贫的村集体经济模式成效明显。村集体以项目建设股本和扶贫资金入股模式参与企业分红,每年可实现收益15万多元,彻底甩掉村集体收入为零的“空壳村”帽子。2016年,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不出村就近务工收入达70多万元,其中,惠及12户贫困户,户均增收5000元。

上一篇:农家女打工闯出一片天 百万元资助贫困学生
下一篇:他放弃高薪回乡当支书 在田野间追梦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