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讯(记者李英波 通讯员林建武)29日长江日报记者从武汉市扶贫办获悉,今年我市圆满完成47528名贫困人口脱贫、107个贫困村出列的年度目标。蔡甸区、江夏区、黄陂区、新洲区4个扶贫重点区因地制宜,扶贫特色产业凸显。
今年过年,江夏区八秀村村民黄美宝准备“奢侈”一把,“把家里的猪杀了,多做些腊肉、香肠,送给亲戚朋友们,让大家都看到,脱贫后我们的好日子来了!”
黄美宝的老伴、今年63岁的王瑞香几年前患脑膜炎留下后遗症,丧失了生活能力,原本幸福的家庭因治病掏光了家底。3个女儿接连出嫁后,老两口生活困难。对口帮扶八秀村的民政局工作队结合王瑞香的家庭实际情况,制定了苗木种植产业帮扶计划。在工作队帮助下,今年王瑞香家种上了400棵银杏树,黄美宝还被介绍到舒安街卫生院当保洁员,家里有了稳定收入。
“今年我们家收入近3万元。我们特别高兴,不仅仅是收入增加了,更重要的是我们又看到了幸福生活的希望。”黄美宝激动地说。
今年,市委、市政府将脱贫攻坚作为“第一民生工程”“军令状工程”,市级财政落实扶贫专项资金17.08亿元,各级统筹整合落实扶贫专项资金达到34亿元,共实施扶贫项目1514个,通过社会力量投入帮扶资金3.3亿元。市、区两级共有3万多名党员干部参与到贫困户对口帮扶。
我市积极推动“因人因户施策施法”,引导广大贫困户用自己的辛勤劳动实现脱贫致富,取得良好效果。今年仅江夏区八秀村,就有22户56人成功脱贫摘下贫困帽。
全市通过产业扶持、技能培训、助学扶智、医疗救助、低保兜底等“五个一批”工程,帮助贫困人口精准脱贫,初步形成蔡甸的蔬菜种植业、江夏的生猪家禽养殖业、黄陂的旅游资源开发业、新洲的绿色果茶栽培业等特色鲜明的产业扶贫发展模式。
“三乡工程”不断激发脱贫攻坚新动能,为扶贫开发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探索了新路子。汉子山村是全市重点贫困村之一,截至目前,该村102间空闲房屋中已租出20间,吸引43名武汉市民长期租住。该村计划用3—5年建设2家星级农家乐、1个汽车宿营地,发展观光有机茶园1000亩,打造1个三星级旅游景点,通过深入推进“三乡工程”,进一步增加村集体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