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湖北:小康路上千难万难 党员带头就不难

发布时间:2018-01-0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黄璐 通讯员 杨威

脱贫攻坚的主要难点是深度贫困。

2020年,如何如期实现全面小康目标?

如何增强群众凝聚力,心往一处想,劲往一处使?

2017年12月底,湖北日报全媒记者蹲点我省深度贫困县五峰土家族自治县的3个深度贫困村,找寻答案。

公益事业——

我是党员,困难我先上

调研地点:五峰县渔洋关镇南河村

2017年12月27日一大早,2组党小组组长卞宗新和几名干部,正在规划贫困户潘秀海家门前一条通村公路的走向。“这条路马上开工,路通了,整村脱贫就有希望。”71岁的卞宗新说,修路,对整个南河村太重要了!

南河村位于五峰县城南部,距渔洋关镇30多公里,山路崎岖,车辆进不去,农产品运不出。

路,成了阻隔山里人与外界交往的最大阻障。

全村贫困户230户693人,贫困发生率40%。“出路、出路,有路才能出得去。”说干就干,卞宗新带领党员范修科、刘德海挨家挨户动员村民,打算修一条出山路。

没钱、没炸药,卞宗新带领大家向上级争取;没挖机、没铲车,他们用凿子凿、用斧子砍;大山石头多,劳力不够,卞宗新带头挖。“通路,整整比计划晚了两年。”卞宗新回忆,太难了,几次差点干不下去了,但一想到放弃就捡不起来了,抹干泪继续干。

一难是施工。2014年动工时,开挖路段都是大石方、大陡坡。八十度陡坡,难倒全村人。

二难是齐心。“会不会干到一半不挖了,白忙活了?”路修到第二年,有村民打退堂鼓。党员干部修路之余不断做工作:“人心齐、大山移,外面发展那么快,要是路通不了,以后真的只能困在山里了。”苦口婆心,鼓起了大家的信心。

三难是缺钱。因为修路,不少村民没法外出打工贴补家用,日子更清苦。

千难万难,党员带头解难。对缺劳力家庭,党员主动把担子接到自己肩上;对困难家庭,村里想办法接济。

2016年底,一条宽3米、长4.6公里的土路在陡山上划出一道彩虹。“路真的通了!”这一天,卞宗新大声喊着,不少村民流下激动的泪水。

刚修路时,2组只有3名党员,现在发展到10名党员。卞宗新说:“我是党员,我第一个干!遇到急难险重,党员干部先上,主动扛大旗。”村民看到眼里,记在心里,干劲更足了。

【蹲点感言】平常时候看得出来,关键时刻站得出来,危急关头豁得出来,这是党员的价值所在。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党员冲锋在前就能把群众拧成一股绳。

精神文明——

我是党员,有事我来管

调研地点:五峰县傅家堰乡鸭儿坪村

远处是山,近处是山。一抬头,眼神都会被山挡回来。

五峰县傅家堰乡鸭儿坪村,山高地少,基础差,底子薄,脱贫攻坚任务艰巨。

2017年12月27日下午,51岁的党员覃士富再次来到贫困户覃邻新家里,查看其新房修建进度。现场,挖掘机正在平整土地,为动工打基础。

覃邻新一家享受易地扶贫搬迁政策,新址选在挨着老宅的公路边。

2017年5月,眼看新房准备工作就绪,材料拉齐了,意想不到的事情发生了。挖掘机师傅在平整土地时,不小心把覃守春一间无人居住的房屋推倒了。两家因赔偿问题扯皮,覃邻新的新房不得不停工。其间,村干部多次调解无果。

关键时刻,老党员覃士富出马了。

交流中,覃士富注意到,覃邻新夫妇每谈到一个条件,就跟儿子打电话。覃士富灵机一动,何不做做覃邻新儿子的工作?

覃士富主动给覃邻新的儿子打了一个半小时的电话,从搬迁政策到邻里亲情,小伙子渐渐松口了。

随后,覃邻新接受了儿子的意见,承担赔偿责任;覃守春也同意接受赔偿,不再阻挠新房修建,双方握手言和。“村民有事我来管,这是党员义不容辞的责任。”覃士富说,农村往往都是鸡毛蒜皮的小事,但处理不善,小矛盾可能变成大冲突。特别在贫困村,尽管村民生活还不富裕,但精神要富足,才能一心一意谋发展。

【蹲点感言】责任是信念之基,担当是力量之源。点滴关心群众,为群众解忧解难,党员有担当,才能赢得群众信任,凝聚群众力量。

产业发展——

我是党员,帮扶我带路

调研地点:五峰县五峰镇长坡村

2017年12月28日,五峰仁平五倍子专业合作社基地里,村民们收摘、分拣、包装、过秤、装车……

“看着别人靠发展五倍子脱了贫,我一度是干着急!”村民王志成说,大面积种植五倍子的资金投入和田间管理是难题。

贫困户想致富,但没门路、缺资金、少技术,抗风险能力弱,这一直是困扰贫困农民脱贫致富的关键。

“贫困户加入合作社,我们要保证他们‘不愁种’。”党员丁人平说,作为合作社理事长,针对贫困户资金不足或不敢投入的问题,合作社量身打造“零风险”投入模式:由合作社统一提供良种、化肥、收购等服务,技术员包片全程指导。

在丁人平的帮助下,2016年,王志成与合作社签订合约,由合作社提供五倍子苗,试着种了4亩,2017年纯收入近2万元,他兴奋不已。

村民邓开军将自家的5亩田全部流转给了合作社,每年每亩有500多元租金,两口子实现了家门口就业。“在合作社打工,每天200元工资,光合作社这块一年就有2万多元收入。”邓开军自豪地说。

和邓开军一样,已有60名贫困村民参与合作社五倍子的种植、管理和采收,劳务收入达80万元。

“合作社同贫困户签订五倍子保底收购协议。专人收购,收购价随行就市,一旦市场低迷,则按保底价收购。”贫困户童仲贵说,他把五倍子面积扩大到3亩,今年脱贫不是问题。

【蹲点感言】党员是扶贫攻坚一线最坚实力量。党员带路、产业铺路,用产业把群众带动起来,必将增强他们脱贫致富的决心,增强他们坚定跟党走的信心。

上一篇:武汉对口支援帮扶五峰 医教资智“手拉手”
下一篇:巴东百名贫困村致富带头人集体触“网”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