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省军区扶贫工作队深入田间地头,帮助麻城小寨村发展产业。(视界网 白宗强 摄)
图为:省军区扶贫队帮助武汉市黄陂区蔡家榨街杨九河村村民引种的太空莲喜获丰收。
图为:驻鄂部队为扶贫点困难群众送物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柯皓 通讯员 何武涛 洪培舒 摄)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江卉 通讯员 李军 何武涛
湖北日报讯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动员全党全国全社会力量,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
在荆楚大地,人民子弟兵翻山越岭,走村串户,带领乡亲们摘穷帽、拔穷根。
曾经的穷山恶水、破房旧瓦,变成了绿水青山、崭新民居,一条条水泥路通组通户,一股股清泉沁人心田。
军民合力扶贫,正在描绘一幅“共走致富路、同圆小康梦”的美丽图景。
本期国防在线聚焦驻鄂部队助力地方扶贫建设,请看湖北日报全媒记者采写的报道——
将军打起背包,真情反哺老区——
“去最艰苦的点,帮最贫困的村”
身着迷彩、扛起背包,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村里来了一位将军。
将军带着他的4个兵,住在一间废弃的旧教室。没有自来水,他们手提肩挑;没有卫生间,他们去100多米外的旱厕。接下来,他们帮村里修了路、通了水、建起了广场、找来了致富项目……
将军名叫李尚林——曾任省军区副政委。2016年春节后第一个工作日,他带着省军区扶贫工作队来到小寨村。这里地处大别山腹地,建档立卡贫困户191户561人,贫困发生率22%,在麻城贫困人口最多、程度最深。
起初,当地推荐基础较好的王家堂村,而省军区选择“啃硬骨头”。“去最艰苦的点,帮最贫困的村。”省军区政委冯晓林表示,精准扶贫是省军区党委坚决听从习主席号令、履行国防动员系统“六部”职能的实际行动。小寨是开国中将王必成的故里,仅登记在册的烈士就有136名,“七万儿女当红军,七千子弟走长征”,对革命贡献大,牺牲也大。省军区官兵作为红军传人,让老区人民尽早走上小康之路,是军队的宗旨所在。“生活上的艰苦算不上什么,最怕的是帮慢了、没帮到点子上。”第一任队长薛柏泉水土不服,有段时间背上起满疹子。好不容易找来的项目,眼看就要签约落地了,他实在放不下,耽误了最佳治疗时间,后来治了近一年才好。
扶贫工作队忘不了乡亲们渴盼好日子的眼神和话语——
贫困户小梅原本不贫困,丈夫因病去世,日子一下跌到了谷底。她一个人既当爹又当妈,带着两个年幼的女儿艰难度日。李尚林带着队员走访,小梅请求:“孩子太小,没法出去打工,能不能帮忙在村里找个事做?”
小梅不过三十岁出头,在城里找工作容易,小寨没产业、没厂子,哪来岗位?“放心,工作会有的,日子会好起来的!”走访归来,扶贫工作队与村民共同拟制了《小寨社区精准脱贫三年规划》和《省军区帮扶工作计划》。近两年来,省军区以钉钉子精神和绣花功夫实施精准扶贫。
——投入真金白银。2年来,累计投入专项资金1200万元,协调地方配套资金2.1亿元;
——扮靓美丽乡村。先后硬化通组公路25条,修建2座水库引接自来水,解决了长期困扰村民的吃水难、出行难问题,援建的文化广场已经成为村民休闲娱乐的好去处;
——带动村民增收。8个特色产业项目落户,113户贫困户406人受益。
2017年9月,省军区在麻城市乘马岗镇小寨村举行精准扶贫推进会,为全区打造精准扶贫的好样板,立起了驻村扶贫的好样子。“脱贫摘帽不是最终目标,帮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生活才是我们不懈的追求。”省委常委、省军区司令员马涛上任不久,就到小寨村调研精准扶贫工作。
近日,省军区党委已经研究制订了新一年的扶贫举措:建设红色旅游公路,不断优化产业格局,提升产业效益,确保村民持续稳定增收;以建强村党支部为抓手,充分发挥引领作用,进一步激发发展的内生动力。
2018年初,在宣布中央军委关于李尚林退休命令大会上,李尚林表示:“在职务上,我是退休了。但作为一名扶贫队员,还不能退。我会一直帮扶小寨,直到乡亲们脱贫!”
解放军拔穷根,不怕山高路远——
“跑村行动”,小康路上不落一人
车在凹凸不平的土路上颠簸。整整一天过去了,满眼除了山还是山!连绵起伏的山峰似乎没个尽头。
终于,在转过又一座山峰后,远处有点点灯光。走近一看,一间土坯屋里有3个人。母亲患重病瘫痪在床,父亲外出打工腿部受伤,正在上大二的儿子准备辍学去打工,挣钱养家。“孩子,克服困难把书读完。”大校军官眼圈红了,拿出2000元钱,塞给小伙。
这是宜昌军分区开展的“跑村行动”。为了摸清扶贫对象,宜昌军分区党委班子分成6个组,到全市1600个村调查摸底。半年时间,军分区党委一班人走访了3万多户贫困家庭,摸出了一个比较精准的“底数”。
军分区撰写的全市贫困情况调研报告,引起宜昌市委、市政府的高度重视。不久,市委、市政府从13个县市区中筛选出首批330个贫困村,动员市直机关、重点企业和社会各界广泛参与帮扶。军分区主动与30个特困村中最穷的村——点军区桥边镇朱家坪村结成了帮扶对子。
朱家坪村位于海拔500多米的山顶上,是典型的喀斯特地貌,土地贫瘠、缺水严重。军分区精准发力,从饮水、修路、建房等基础设施建设开始,打一场脱贫攻坚战。
2013年3月21日,扶贫项目开工当天,军分区党委成员带领380多名官兵和民兵预备役人员,挥锹铲土参与建设。找水源,军分区两位主官与官兵一起翻山越岭。抢工期,官兵们蹲在路边吃盒饭。资金有缺口,他们想方设法向省、市有关部门争取扶贫资金和项目经费。还多次派人到驻宜昌武警交通部队和地方建筑公司,协调大型工程机械支援项目建设。
180多个昼夜连续奋战,进村的30多公里饮水管铺好了,10余公里盘山路凿通了,首批15户特贫困家庭搬进了新房。通水当天,全村沸腾了。60岁的陶永喜搬进两层楼的新家,乐呵呵地对军分区官兵说:“自来水、沼气、电话、闭路电视,该有的都有了!”
接着,军分区积极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和退伍军人的示范带头作用,选拔出60名创业典型,采取“公司+养殖基地+农户”“工业园区+合作社+农户”等产业模式,带动贫困户增收。
在宜昌军分区参与和协调下,军地协作在修路、饮水灌溉、房屋改造、公共设施、产业发展等方面立项13个,精准帮扶600余户贫困家庭脱贫致富。“小康路上,我们绝不会落下一人!”宜昌军分区领导立下军令状:不脱贫不脱钩!
授人以渔,扶智扶志——
不吃“照顾饭”,贫困户走上致富路
贫困户老陈,过去有个外号,叫“陈要要”。
两年前,老陈外出打工时落下工伤,伤好后不仅不能干重活,还落了个“等靠要”的“后遗症”:对脱贫没信心,靠低保救济混日子。
在结对中,省军区扶贫工作队了解到老陈的情况,主动找到他,给他讲解产业扶贫政策,帮他申请小额信贷、免费提供养殖技术培训。他决定试试看,购回了5头猪仔,如今已经发展到几十头,每年收入达10多万元,从此甩掉了贫困户的帽子。
在村里呆久了,省军区扶贫工作队发现,少数村民“等靠要”思想比较严重,守着贫困帽子吃“照顾饭”。“精准扶贫,靠外力更靠内力。”扶贫工作队与村支部一起,依托乡村文化舞台、村民活动广场、农家书屋、核心价值观宣传墙等文化阵地,组织开展群众性文化活动,组织学习示范村镇脱贫经验,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帮助群众树立自力更生、兴家创业的信心决心。“帮钱帮物,不如帮助建个好支部。”恩施军分区把帮建合格的村党支部,作为驻村精准扶贫的首要任务来抓。军分区司令员、政委亲自挂帅,成立帮扶领导小组,带领驻村第一书记、驻村工作队员和乡镇分片驻村干部一道,推进帮扶村党组织晋位升级。
2013年,恩施军分区结对帮扶巴东县水布垭镇长岭村,这是全州基层党组织涣散、需要重点帮带的贫困村。
扶贫工作队进驻第一天,村里的党员群众就反映:“村里工作停滞不前,归根到底就是班子不团结。”
工作队一对一同村班子成员谈心,带领大伙到建始县店子坪村向“愚公书记”王光国学习取经。一番教育后,工作仍不在状态、不能胜任现职、影响班子战斗力的书记,军分区报请地方党委调整。
很快,新风正气树起来了,村两委的凝聚力、战斗力强了。贫困群众的怨言少了,脱贫致富的动力和信心更足了。2014年底,长岭村打了个漂亮的翻身仗,摘掉了软弱涣散村的帽子,接受州、县考核,全村脱贫出列。
据统计,省军区系统在全省组建帮扶工作队117支、驻点帮扶贫困村119个。在人民子弟兵的帮扶下,数万贫困户摆脱贫困,过上了小康生活。
驻鄂部队在行动——
1、联勤保障部队:发展产业,每户年增收2000元
联勤保障部队定点帮扶通山县杨芳林乡,大力发展特色产业。投入近50万元资金帮助村民发展瓜蒌加工、黑豆种植产业,逐步形成集种植、加工、生产、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总收益超过10万元、每户年增收2000余元,并利用军内局域网发布该乡土特产信息公告,为特色产业扩大销路。在物资采购上,优先选购该乡特色产品。基地筹资10万多元帮助该乡维修住院部、宿舍楼,捐赠6万多元的医用器材、药品等。
2、空降兵军:心牵老弱,150万元帮扶福利院
空降医疗队定期到贫困地区“送医送药送健康”,帮建村卫生所,捐助药品器械,开展义诊活动。连续6年帮扶大悟县东新乡福利院,累计投入近150万元为新建福利院购买空调、棉被、健身器材等配套物资,改善了老区125名孤寡老人生活居住条件。将教育扶贫纳入未来5年参与驻地扶贫帮建重点规划,建制师团级单位“一对一”为驻地贫困幼儿园、小学改善办学条件。
3、火箭军指挥学院:建供水系统,师生喝上干净水
火箭军指挥学院长期帮扶红安县城关镇和丹江口市土关垭镇龙家河村。投入资金30万元,帮助龙家河村修建基础设施,解决出行和饮水问题;为红安城关镇祠堂口小学配备办公设施,建设无塔供水系统。协调农业专家到龙家河村,帮助指导高山茶园建设,投资10万元支援“武当花谷”乡村旅游项目。每年投入20万元专项资金,帮助改善软硬件设施,为学生添置校服、组织教师健康体检,出资10万元资助60户贫困户。
4、中部战区空军某基地:投入80万元,扮靓美丽乡村
中部战区空军某基地定点帮扶麻城市乘马岗镇红星社区,先后投入80多万元改善农村基础设施、援建美丽乡村,解决群众困难。基地所属雷达某旅巴东雷达站连续20多年资助绿葱坡镇小学困难学生,设立“蓝色贝雷帽”奖学金,先后帮助30多人完成学业,与绿葱坡福利院结成爱心帮扶对子,数十年如一日定期为老人洗衣做饭、打扫卫生、理发补衣、购置生活物资等,受到当地群众好评。
5、海军工程大学:送医送药,慰问军烈属
海军工程大学按照“扶贫、扶心、扶志”的思路,帮扶英山县梅岩村和红安县七里坪镇。大力扶持当地茶叶生产基地,每年投入15万元支持当地发展乡村特色旅游。帮助修建新的村委会大楼,建造公共厕所、安装节能灯、整修乡村道路。学校开展送医送药送爱心活动,累计为500多名群众进行义诊和免费体检,捐赠医疗器械、药品,筹措资金30多万元慰问贫困党员、军烈属等。
6、空军预警学院:“雪莲奖学金”,资助贫困生
空军预警学院定点帮扶红安、五峰等贫困地区。自筹资金7万余元,出动官兵200人次,为红安县华家河镇新挖2口当家塘,解决了该地区群众用水问题。在五峰县民族中学设立“雪莲奖学金”,先后投入150余万元,资助近300名高中毕业生走入大学校门。连续两年出资5万元改扩建红安县华家河镇童张家联校食堂,捐赠课桌椅150套、图书1500册。
7、武警湖北总队:建希望书屋,捐课桌床铺
武警湖北总队本级对口帮扶红安县高桥镇汪家畈村、闵家湾村以及恩施建始县高坪镇、走马镇等6个扶贫点,先后投入559万元帮助援建“希望书屋”、购买教学设施、实施村组道路改造、翻修福利院等,累计捐赠各类书籍4.84万册、课桌和床铺150多套,为特困家庭、孤寡老人和残疾人员捐献爱心款30多万元。此外,总队还出动官兵3万余人次,清理垃圾1242吨、植树造林3460余亩。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王馨 实习生王子路 整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