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年前,他怀揣着创业梦想走下大山,开过小卖部,做过批发商。因经营亏损,为躲避追债人,举家出走,靠捡菜叶度日,15年前,他又回到山上,做起扫帚生意,早上5点出门,肩挑背扛,沿街叫卖;如今,55岁的他,生产的扫帚已经覆盖湖北、河南、四川、陕西四个省级市场,成为郧西县家喻户晓的千万富翁。
他是一个普通的农民,名叫胡朝柱。他也是当地的名人,提起“扫帚大王”来,无人不知。位依然分发着泥土气息的纯朴农民,道不尽的是创业的辛酸。
当年,胡朝柱和妻子在福州打工。一次偶尔的时机,他发现妻子所在的物业公司对扫帚的需求量很大,而这正是他最熟悉的东西。他的家乡生长着许多做扫帚的原资料铁扫帚。
早在上世纪70年代,村里的人家家都会扎扫帚。“当时我就有一种直觉,做扫帚生意肯定比打工赚钱。”经过15年的摸爬滚打,胡朝柱先后处理了制造技术,原料种植,市场拓展等问题;4年前,他吸纳当地42户农民,以土地运营权入股的方式,成立了协作社,这也是湖北首个扫帚专业协作社。
做扫帚的本钱小,回收快,容易挣钱,但是我们老家做的扫帚没有人家的光溜、美观。”胡朝柱说道。于是他四处探听扫帚的货源,最终得知,这些扫帚来自黑龙江和河南。
当年7月,创业心切的胡朝柱瞒着老婆孩子,一个人跑到河南和黑龙江“偷师学艺”,他的通行证就是:“我不要一分工资,先给你们当学徒,学会之后你们再发工资。”
学成后,胡朝柱于1998年底回乡,开端了单打独斗式的创业。依据在河南黑龙江两地学艺期间的察看,他自制了一个简易的扫帚制造工具。每周,他用一到两天下乡收买原资料,晚上回来挑灯夜战编扫帚,第二天白昼进来沿街叫卖,晚上回来继续做。
半个月不到,胡朝柱赚到了第一桶金:200多元,他随即给远在福建的妻子打电话,叫她回来一同干。慢慢地,事业有了起步,在郧西县城站稳了脚跟后,胡朝柱于2001年进军十堰市区。
胡朝柱的名气越来越响,他的扫帚供不应求。2006年,他在郧西县城办了一个加工厂,开端大量消费扫帚。为了提升协作社消费扫帚的知名度,胡朝柱标准加工流程,提升加工工艺,设计产品包装,并于2010年4月在国家商标局申请注册了商标。乡亲们亲切地称他为“扫帚大王”。(撰文/时辄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