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刘大湾:一个“落后村”的成功逆袭 秘诀是什么?

发布时间:2018-01-23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文/图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 夏永辉 通讯员 杨柳 沈君

树木成排,荷塘清幽,徽派庭院错落有致,“天蓝、地绿、水清、人和”等一面面文化墙别具特色……1月20日,湖北日报全媒记者来到襄阳市襄州区双沟镇刘大湾村,“美丽乡村”令人流连忘返。

5年前,这里还是一个“落后村”,环境脏乱差,民心涣散。

刘大湾村成功逆袭的秘诀是什么?

凝心聚力 因有“主心骨”

1月20日11时许,记者来到刘大湾村村委会附近的花坛边,看到村支书刘强满手泥巴正在平整土地,副主任刘雨阵则在远处捡拾垃圾。“不动手不行啊。”40岁的刘强说,想把事情做好,大家都得尽心尽力。“村里面貌变化大,多亏了刘书记等一班人。”正在盖房的村民刘焕生说,5年前,该村还是一穷二白的“后进村”。村里全是泥巴路,垃圾遍地,11个“臭水塘”星罗棋布,少数村民争强斗狠,纷争不断。

2012年4月,刘强怀着对家乡的热爱,放弃经营多年的运输业,回村当支书。“开大会没人来,感觉像光杆司令,很囧。”这越发激起了刘强改变家乡面貌的决心,他将全村党员请到家里商量:“我们心齐了,再谋发展。”

通过党员大会、村民大会,选出新的村委会成员,大家共同谋划出发展蓝图:不走泥巴路,夜晚不摸黑,休闲有场地,村容村貌大改观。

齐心协力 画好“同心圆”

刘强认为,建设“美丽乡村”,关键是要发动群众。“我以前也是落后分子。”84岁的村民刘高来说,以前,村里房屋缺乏统一规划,参差不齐,想修路得占用不少人家的院子、屋角和通道。刘高来家的石坎就要减去20多公分“让路”,他有些想不通,曾强烈反对。

不过,他看到村干部带头“让路”、邻居们自己按标线拆除后,坐不住了。“自己还是退伍军人呢。”刘高来主动要求拆除自家石坎。

路修好了,村民们骑上电动车,不到10分钟就能到集镇上,畅快!

以前,开村民大会喊不来人;现在喇叭一喊,人来得快、来得齐,涉及建设的事,家家户户都支持。村里开展村组垃圾清运、村民房屋立面整治等事务,顺畅多了。修建村民健身广场时,需要搬走17个坟头,没想到11天就迁移完毕。

在外创业的村民刘尚卓,听说村里变化大,组织20多名外出乡亲捐款7.4万元,用于支援老家建设。

抚今追昔 为了“留乡愁”

“历史上,刘大湾村是比较有名的呢。”51岁的村民阮纬十分自豪地介绍。

相传元顺帝末年,各地反元势力一起杀“鞑子”。但刘大湾村的“家鞑子”人很好,村里人决定留下他的命,是为“留鞑娃儿(谐音刘大湾)”。

明穆宗年间,军户刘朝相自山西洪洞县迁来,后人在此繁衍生息,加上村子位于唐河湾,坐实了“刘大湾”其名。

清末文渊阁大学士单懋谦,是襄阳人,又做了刘大湾村的女婿。

“擦亮历史文化品牌,也是全村人的心愿。”刘强介绍,要让村民和游客知晓历史传承,“看得见花、望得见水、记得住乡愁”。

目前,按照一户一景的要求,该村确定墙面为白色基调,屋顶为徽派风格,改建者每户补贴1.5万元。

每家每户房屋的侧面,都有图文并茂的文化墙。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传统仁孝文化及兰梅松竹等内容,潜移默化中浸润着乡风民俗。

此外,村里的望乡亭、彩虹广场、观月桥、长寿廊、明思池等景观改造正在进行之中。

刘高来老汉说:“争取活到100岁,好好看看村里的未来。”

上一篇:刘永富:确保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历史性决战
下一篇:湖北诞生首个资本市场扶贫专板 56家扶贫企业集体挂牌四板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