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冬腊月,通城县大坪乡内冲村2组的草莓种植基地里,却春意浓浓。大棚内成片鲜红的奶油草莓,吸引游客前来采摘。
“周末和节假日是采摘草莓的高峰期,每天有很多游客开车前来采摘。”基地承包人胡有志开心地说,他通过种植草莓包保47户贫困户,户平增收300元的目标,已经提前半年实现。
内冲村2016年入选为第四批中国传统村落,成为我省唯一一个国家级瑶族特色自然保护行政村。“正是这‘古瑶之乡’的光环,激发了我‘揭榜承包’的勇气。”胡有志告诉记者,村里保存完好的古井、神台、梯地、石庙等瑶族历史遗迹,每天都有不少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他的草莓大棚也因此成了游客的必“游”之地。
“去年8月,小胡开始承包时,我们还担心他会‘亏本’哩。”负责该基地发包工作的乡党委副书记杨旻说,当初,该乡投入18万元专项扶贫资金,流转10亩土地,建设这个大棚种植基地,开出的承包条件是:3年承包期内,由承包人全额承担土地流转租金的同时,每年还要为该村47户贫困户每户支付300元“分红”。
“这些承包条件,咋一看似乎不高,但对一个偏远的穷山村来说,还是有一定风险的。”杨旻告诉记者,让他感到意外的是,胡有志不仅提前在去年12月底就兑现承诺,支付了第一年的土地租金和“分红”,还吸收2名贫困群众进入基地务工,人平月工资达到了1800元。
胡有志说,他之所以放弃在外务工每月逾5000元的稳定收入,甘愿回乡“冒险”,就是想尽一份党员责任,把自己学到的种植技术和经营管理经验,运用到生产实践,带动群众共同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