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丝瓜列村:一个贫困村的美丽嬗变

发布时间:2018-01-25    来源:    字体大小:A-   A+

    

通讯员 吴句兵 程 力

1月15日,在黄梅县蔡山镇丝瓜列村,笔者看到,该村在县地税局3年真情帮扶下,正在决胜全面小康的道路上迈出坚实步伐。

2015年,黄梅县地税局成立扶贫工作队进驻丝瓜列村,连续3年帮助该村发展致富产业,开展美丽乡村建设,全村共有50户143人顺利脱贫,该村由湖区贫困村实现整村脱贫出列。

贫困户当起“猪司令”

“李大哥,这是你4头生猪的销售款,一共15000元,请清点一下。”1月15日一大早,丝瓜列村2组特困户李胜发家来了一位常客——黄梅县地税局扶贫干部、驻村第一书记陈刚。两天前,陈刚通过微信朋友圈帮助李胜发推销了4头生猪,并把销售款送到他的手中。

今年57岁的李胜发,妻子2013年患上严重的脑血栓、心脏病。为了救治妻子,他举债20余万元,妻子于2015年不幸离世。为了供养儿子读书,又添新债5万元,是典型的因病因学致贫。

为了帮助像李胜发这样的特困户迅速摆脱贫困,经过调研,在征求村民意见的基础上,黄梅县地税局改变扶贫方式,向特困户送上猪仔和养殖技术,引导他们进行生态养殖。

“送猪仔、送技术等,既解决了特困户发展生产资金短缺的问题,又调动了他们自我致富的劳动积极性,改变了他们等靠要的思想,增强了贫困户自我‘造血’能力。”黄梅县地税局局长刘海波说。

对于长大的生猪如何销售,该局又推出“年猪认购”活动,组织干部职工通过微信朋友圈、电商平台等吸引客户进行认购,彻底解决贫困户后顾之忧。

数据显示,黄梅县地税局进驻该村以来,全村有20人当起了“猪司令”,年均纯收入8000元。通过生态养殖,该村已有5人成为当地致富带头人。

虾稻连作奔“钱”程

1月17日,黄梅县蔡山镇丝瓜列村贫困户李文超和10余名村民正在对虾稻连作基地的沟渠进行清淤除草,为月底投放虾苗做好准备工作。

李文超今年45岁,两个孩子不幸患上肾病综合征。为了给孩子治病,李文超放弃了外出务工的机会,几年下来,家里负债累累。

2015年,黄梅县地税局争取项目资金18万元,在丝瓜列村新建1000亩虾稻连作基地,李文超找亲戚筹措1万元入股,除返回本金外,每年可以分红5000余元。李文超还和其他贫困户到基地打工,帮忙清淤除草、捕捞龙虾,每年还可增收5000余元。

由于入股虾稻连作基地,他每年还可以享受自主创业财政奖补资金2000余元、户贷企用资金1800元,全年收入3万余元。李文超乐滋滋地说:“从来没想过自己能成为股东,这比出去打工好得多!”

“这里1000亩湖田,原来一到冬季就全部撂荒。现在每年产值高达200万元。”该村党支部书记李志全介绍,虾苗一般在每年1月底投放,6月中旬即可捕获,不影响水稻种植。

有了虾稻连作基地,贫困户可以拿湖田入股,每年每亩可以分红700元,还可以到基地打工每年获取报酬5000余元。

乡村建设换新颜

隆冬时节,走进黄梅县蔡山镇丝瓜列村,一幅乡村美景映入眼帘:干净整洁的乡村道路直通院落,文化墙上的宣传彩绘让人耳目一新,整洁的广场上跳舞健身的群众喜笑颜开,宽阔平整的中心桥上车辆畅通有序……

“我们村处于七里湖地段,地势低洼,年轻人都外出务工,村集体经济薄弱,村容村貌落后,是县地税局的帮扶改变了这一切。”李志全激动地说。

该村原有一座宽2米连接村组与湖田的中心桥,由于年久失修,中心桥成了危桥。2015年,黄梅县地税局牵头,多方筹措10万元,为该村重新修建了一座长宽各4米的新桥。

“现在我们到湖田方便多了,稻谷和龙虾可以用汽车运送回来。”今年60岁的贫困户李家良说。

李家良夫妻二人膝下仅有一子,孩子患上了间歇性神经病。他们家有湖田18亩,以前由于收割、运输不及时,遇到连天雨,只能眼睁睁地看着稻谷烂在湖田里。现在联合收割机可以开过去收割,而且可以把收割的谷子直接运到家门口,每年可增收1万余元,再加上虾稻连作,18亩湖田可以增收3万余元。

黄梅县地税局将精准扶贫与美丽乡村建设有机结合,争取项目资金120余万元。为该村修通、硬化通组公路,2.5公里,并在公路两旁栽种香樟树554棵;购买垃圾桶335个,修建垃圾池11个,安装路灯32盏。老百姓都说,如今的农村跟城里没啥两样。

“2018年我们还将积极为丝瓜列村争取项目资金修建幸福院,把该村孤寡老人进行集中供养。”黄梅县地税局局长刘海波已经开始了新一年扶贫工作的思考和谋划。

上一篇:怕孩子们孤单 武汉乡村教师发动大学生与留守儿童结对
下一篇:童菊梅:“女猪倌”的创业路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