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汉南区移民村的致富故事:从“寻乡愁”到“卖乡愁”

发布时间:2018-01-29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漫画 徐云

图为:新栽的樱桃树苗。(郧阳村供图)

图为:村民家门口摘樱桃。(郧阳村供图)

“我们村要大变样了!”1月10日,武汉市汉南区东荆街郧阳村洋溢着欢声笑语。这一天,该村首个“三乡工程”(市民下乡、能人回乡、企业兴乡)项目正式开工。这意味着,他们在把乡愁卖到千里之外的路上迈出了关键性的一步。

郧阳村是个典型的移民村,2010年10月,为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从十堰市郧县(现郧阳区)柳陂镇易家垭子村整体搬迁到了这里。1100多位村民,迁徙千里,从山区到平原、从库区到城郊……一切对他们来说都是新的。起初,村民因思乡之苦,常回千里之外的老家寻找乡愁。如今,村民们不仅在家门口找到了乡愁,而且要把乡愁卖到千里之外,蹚出一条让美丽乡愁变金山银山的振兴之路。

回来的乡愁

土豆腐、苞谷酒和家门口的“樱桃沟”

雪后郧阳村,温暖如春。

“这里住得很舒服、很习惯、好得很,我再也不想回去了。”65岁的梁婆婆连用了几个“很”字,形容自己现在的生活,满脸幸福。

梁婆婆是南水北调中线工程移民的一员,2010年从郧县柳陂镇搬到现在的郧阳村。她说,刚搬过来时,虽然这里房子修得比老家好,设施也齐全,但就是住不习惯,非常想家,一年回去五六次。同样不习惯的还有村民王女士,“刚来时环境不熟悉,加上突然离开住了几十年的家乡,经常睡不着,因想老家一年回去六七次。”

然而,这几年,郧阳村越来越有老家郧县(现郧阳区)的味道了。

在村头,由郧阳村红樱桃合作社打造的70亩樱桃采摘园已初具规模,加上村民自发在房前屋后种的樱桃树,春暖花开之时,满满十堰“樱桃沟”的味道。“一些树已经开始结樱桃了,味道甜得很。”

村委会副主任肖虎介绍,70亩樱桃园的树苗都是从十堰运过来的,同时根据市场需要进行了嫁接。“2200多棵树苗,2016年先后两次种的,每次1000多棵,由于树苗较大,加上樱桃树结果早,去年就吃上樱桃了。”

村居民之家门口的墙上,挂着一幅12米长、6米宽的大图,郧阳村村民以前的家乡在图上清晰可见。“我们家以前就住在这个山脚。”村支书王子军指着图画说。此外,柳陂十八孔桥、郧县汉江二桥、郧县水上乐园……一幅幅老家的地标图景,让想家村民能看看老家以前的样子,又能及时了解老家的变化。

现在的郧阳村,看得见樱桃林,吃得着土豆腐,喝得上苞谷酒,小桥流水,阡陌花开,亦城亦乡。“这里就是我的家乡,住这里很幸福。”梁婆婆坐在家门口,吃着午饭,晒着太阳,脸上再也看不到思乡的愁容。

乡愁,曾经别离,如今又回来了。

致富的乡愁

内置金融+乡土产业 激活村民创业忙

趁着天气好转,村民王女士正在家做土豆腐,直径三四尺的大锅,一满锅快煮开的豆浆冒着热气。旁边还有一大盆酿苞谷酒的酒曲,湖北日报全媒记者用铲子一搅,气泡直冒。在另一个房间,整齐地堆着100多袋黄豆,足有上万斤。见有客人进屋,她热情地拿出自酿的苞谷酒给大伙儿品尝,一口下肚,醇香、甘甜,回味无穷。

王女士在郧阳村做豆腐生意有几年了,平时还兼卖苞谷酒,有时一天赚几百元,一年下来有七八万元收入。“现在村周边的人多了,我的回头客也多了。”王女士一脸幸福的微笑。肖虎介绍,王女士的儿子在村上卖油条,一年也能赚几万元。

资金一直是制约乡村致富的重要因素,但这种担心在郧阳村已不存在了。“现在需资金周转,到合作社申请当天就能放款,贷款3个月到1年,手续也简单。”村民所说的合作社,指的是郧阳村武汉堰阳惠农连心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这也是汉南区首家“内置金融”合作社。

去年10月28日,郧阳村在多方支持下,筹资178万元,建起郧阳村“内置金融”合作社。合作社通过建立村庄内部资金互助,为农民生产、销售和村集体经济发展提供资金,村民以手中的土地经营权为担保可快速从合作社贷款。郧阳村村支书兼合作社董事长王子军说,合作社成立几个月来,共贷出30多万元。借款者包括红樱桃合作社、稻田养虾合作社和一些村民。

去年12月,红樱桃合作社的社员曹本波等5人急需资金改建樱桃园,以便尽快将樱桃园作为品牌推出去,但5名社员手上资金不足,于是他们想到了村上成立1个多月的“内置金融”合作社。“当天申请,当晚就成功贷款15万元。”

一木不成林,百花方为春。除了内置金融合作社,红樱桃合作社、稻田养虾合作社、莲藕合作社等组织在郧阳村相继建起来。目前,稻田养虾合作社已成立两年,5个村民参股,流转土地120亩,2016年平整土地,去年开始稻田养虾,已盈利数万元。红樱桃合作社预计2019年也可实现盈利。“我们村扶持成立的合作社,特别注意与村民的实际情况和移民前的乡土产业相结合。”王子军介绍,以前郧县(现郧阳区)有樱桃沟,村民对家乡的樱桃有感情,就扶持他们成立了红樱桃合作社。村民以前住在丹江口水库边,会养鱼养虾种藕,就成立了稻田养虾合作社和莲藕合作社,以便充分发挥村民的特长,实现村民在家门口就业。

致富路上,年过六旬的梁婆婆也不甘落后。“我在村里一电器厂打零工,一个月也能赚1000多元,今年干了5个多月,赚了6000多元,零花钱足够了。”梁婆婆笑得合不拢嘴。

乡愁,是家乡味,也是致富经。

美丽的乡愁

借力“三乡工程”打造樱桃田园综合体

滴水可折光,发展托希望。

中午时分,郧阳村里隐隐传来机器的轰鸣声,王子军介绍,这是郧阳村“三乡工程”美丽乡村项目的施工声,当天是进场施工第一天。

去年,武汉启动“三乡工程”,郧阳村也积极行动。去年9月,郧阳村成功引入武汉智慧生态建设投资有限公司,在当地打造集社区康养、民俗文化体验、农事体验等于一身的乡村休闲综合体,项目预计将出租村民闲置房屋50套,预算资金超2500万元,通过对村民闲置房屋改造、景观整治、河道整治,将郧阳村建成生产、生活、生态“三生共赢”的美丽乡村。同时,郧阳村还以樱桃园和村民房前屋后路旁栽种的樱桃树为依托,打造樱桃田园综合体,计划把目前的樱桃园扩大到几百亩,集赏花、采摘、休闲体验于一体。目前,相关投资企业正在洽谈中。

为让田园综合体更具特色,去年8月16日至18日,郧阳村项目设计单位中国乡建院还特意到十堰市郧阳区考察,希望深度发掘郧阳区的特色文化。

中国乡建院郧阳村项目设计师彭涛介绍,通过考察,计划在郧阳村重点传承郧阳区的饮食文化和民俗文化。饮食文化重点发掘红薯粉丝、黄酒、苞谷酒等乡土产业;民俗文化重点传承撑旱船、舞龙狮、凤凰舞灯、跑竹马等传统特色技艺。在此基础上,建民俗创意工坊、民俗文化广场、巴楚移民文化馆、乡礼乡货、乡里乡味等,把郧阳村打造成移民的梦中老家和游客的休闲之家。“以后的郧阳村,不仅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而且要把乡愁卖到全国,让全国游客来了就不想走。”王子军谈起郧阳村的未来,满怀憧憬。“这里好,我要在这里养老。”梁婆婆这样计划以后的生活。

乡愁,能留下来,更能火起来。

记者手记

乡愁是一手好牌

舍小家,为大家。那一年,为支持南水北调中线工程建设,1100多位山里人,不远千里,落户武汉市汉南区。

乡音难改,故土难离。面对陌生的环境,移民们难免不习惯,思乡之情魂牵梦萦。

搬得出,还要稳得住、能致富。如何实现这个目标?郧阳村打的是乡愁牌。

土豆腐、苞谷酒、红樱桃,撑旱船、舞龙狮、跑竹马,秦巴山区的美食和民俗,是移民的乡愁,更是他们的根。

移植乡愁,与“三乡工程”无缝嫁接,郧阳村找到了一把好钥匙。打特色牌,走融合路,移民村致富振兴前景可期。(记者祝华 通讯员万娇阳 毛明峰)

上一篇:风雪夜他们彻夜未眠,为了山村一位重症病人的生命
下一篇:卓尔启动“乡亲乡爱”精准扶贫行动 帮扶50个贫困村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