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哲良在雪后的菜地里采摘白菜 记者任勇 摄
1月30日,大雪后的朱岗村,光滑的冰面反射着阳光。朱哲良守着屋前的副食店,盼着即将到来的春节。
63岁的朱哲良,27年前妻子因病离世后,他一人照顾3个未成年的孩子,生活陷入贫困。精准扶贫让爱“折腾”的老朱家日子越奔越好。去年初,朱哲良甩掉贫困户的帽子。
副食店备年货期待生意旺季
长江日报记者走进朱哲良的店里,看见他穿着一套厚实的黑色棉衣棉裤,衣裤上沾着些许浮灰。老朱手里夹着根烟,来回在货架间穿梭,不时停下看看货架,盘算着什么商品有销路。
又近年关,记者注意到店里右侧靠墙边摞起了牛奶、饼干、食用油等礼品盒,而货架并没堆满,还有空当。“这两天下雪了路不好走,放假的孩子也没回,过几天等村里在外打工的人回来多了,我再补些货。”朱师傅指着货架说,路好走了后,送货的卡车每天都会来村里,看上什么货直接挑。“一年到头,就过年期间生意最好,干得好可以卖一两万元。”朱哲良说。
副食店的左前方曾是朱师傅住的小屋。刚开店时,老朱不放心晚上把货放在店里,就睡在店里守夜。这次记者走进屋子发现床铺已撤了,以前放床的位置被各种烟花爆竹、方便面、米、油等货物填满。原来这里已变成小店囤货的仓库了。
脱贫后家中儿女喜事连连
脱贫一年来,朱师傅家喜事不断。常年在外打工的小女儿在这个冬月出嫁了,儿子也说上个媳妇儿,即将成家,朱师傅心里的石头终于落下了。
谈起儿女,朱哲良难掩笑意。“日子过好了,什么事都顺。只有不停地奔,才真的有奔头。”老朱说,女儿的婆家下了不错的聘礼,但他把聘金全部交给女儿带去婆家。虽然家中并不宽裕,但希望女儿的小家有个新起点,妻子过世得早,这是一个父亲的祝愿。
今年33岁的小儿子原本是水电工,11年前在做工时突然晕倒,后被诊断为脑积水。之前儿子在邾城街亲戚家的摩托车店打工,去年7月,店里不再需要人手,于是儿子回了家。现在儿子不仅能接些水电工的活儿,还谈了个女朋友,准备今年结婚,老朱多年的心愿终于要圆了。
两年来,朱哲良从种植白灵菇到种植蔬菜,从养鸡到养羊,从开副食店到种莲藕再到计划改种西瓜。
过去种白灵菇时,新洲区经济作物技术推广站站长左细明时常来村里指导种植;养鸡时,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高级兽医师程锦华上门指导;开副食店时,村干部帮他跑营业执照,还办下了烟草专卖许可证。前年,朱哲良还参加了3天的农技培训班。
朱哲良不断地规划着未来,在各种变化中摸索改善生活的门路,终于把日子过得红红火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