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位置: 荆楚乡村振兴网 > 资讯> 正文

石缝里蹦出黄金果 宜昌村民不仅脱了贫还致了富

发布时间:2018-02-07    来源:    字体大小:A-   A+

    

 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唐宜贵通讯员李洪彦汪军

【扶贫档案】

宜昌市点军区牛扎坪村是省级贫困村,有建档立卡贫困户114户328人,到2017年底,包括覃义军家在内的贫困户,已全部脱贫,整村出列。

听说记者上门了解脱贫情况,正在宜昌城区打年货的覃义军加大油门,加速赶回。在村委会门口,追上了记者一行。

七拧八拐,在山路上跑了半天,来到五组他家门口。“去年真是不错,一年光景,就靠枇杷,我们不光脱了贫,还致了富。”他性格温和,言语不多,说话时,精神头却十足:“枇杷林,就在那边山上。”

手指的方向,在长江边的山头一带。那里大片的枇杷林,是宜昌市覃家花园枇杷基地专业合作社的种植地。

茂盛的枇杷树下,是连绵起伏的大石头方阵,这大片大片的枇杷树,全长在石头缝里。乍一看,十分稀奇。

覃义军讲起了他们在石缝里种枇杷的故事。

他说,村里地少,早些年,大家就把枇杷树往石头缝里种。不过,当时家家户户散种,结的果不好吃,每斤只能卖三五元,有时还卖不出去。

覃义军在村里长大,2011年大学毕业后留武汉工作。家中的父母和奶奶日子却很艰难,一直是村里建档立卡的贫困户。奶奶残疾,长年有病,每年治病要花上万元。全家2亩多地,所产仅够维持口粮之需,果树薄收,年收入不足5000元。

随着新农村建设深入推进,村子越来越美,2016年底,村里组织新农村建设宣讲会,在武汉打工的覃义军刚好在家,他听会后,觉得新农村希望很大,当晚与父母商量,决定返乡种枇杷。

2017年2月,村里组织成立了宜昌市覃家花园枇杷基地专业合作社,把种枇杷的30户农户组织起来,果地集中,科学管理,联合经营。

村支书姜少华说,覃义军一回来,技术推广,电商销售,让村民眼前一亮。

覃义军通过互联网寻找全国枇杷大户,很快找到国内有名的枇杷种植标兵成都龙泉驿基地。当年3月,村里首批技术学习班前往成都学习,觉得效果不错,又派去两批,大家学会了疏花、疏果、剪枝、施肥、病虫害防治等技术。“过去一个枝头上有二三十个花蕾,大家觉得花蕾越多越好,果子越多越好。通过学习才知道,要想好吃,一个枝头上只留两个花蕾,只允许它结两个枇杷。”覃义军说,果子越少,个头越大,果肉越甜,水分越多,价格越好。去年的枇杷,个头长得像小苹果似的,是原来的几倍大,每斤卖到了20元,是原来的5倍左右。

有趣的是,同样的种植技术,村里这些从石头缝里长出的枇杷树,果子更好吃。

何故?

村支书姜少华介绍,他们曾请来华中农业大学的专家指导,专家说,能在石头缝里成活的枇杷树,吸收营养能力更强,而石头可反射一定的光,根系光照度更好,结的果子甜度高,水分更多。

尝到甜头,覃义军把城里出生的妻子带回村,让她攻电商、管内务。从此,这里摆脱了提篮小卖,加上旅游采摘带动,去年的枇杷供不应求。

收益如何?

覃义军算账:他家2亩多枇杷园流转入社,土地股年收入1000多元;他与父母三名社员在合作社务工,人均月工资2500元;农闲时输出技术,收入6000多元;深加工枇杷花、枇杷叶,收入3000多元;合作社分红9800多元。

还有一项收入,覃义军卖起了关子。

问了几遍,他才透露:农家乐。

石头缝里长枇杷,这种稀奇事传到了宜昌、武汉,甚至传到北京。隔三差五,不少外地人慕名前来观赏,乡村游借此发力,农家乐乐此不疲,有时一天要接待七八桌客人。农家乐年收入三五万,再加上电商,去年覃义军家庭收入13万多元。前不久,他家还新买了轿车。

说到高兴处,覃义军、姜少华哈哈大笑。石缝里蹦出的是黄金果,牛扎坪村好福气!

上一篇:武汉发布农村电商三年行动计划 2020年交易额突破2000亿元
下一篇:蒋超良王晓东等省领导 走访慰问困难群众

Copyright ? 2001-2022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All Rights Reserved

版权所有 湖北荆楚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