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为:青堡生态村
图为:龙凤风情小镇一角
图为:已经投入使用的龙凤初中
图为:龙凤镇青堡村花卉基地
湖北日报讯 2月1日,大雪初霁,冬日阳光洒向武陵绵绵群山,显得分外祥和美丽。
伫立恩施市龙凤镇龙马山腰,向山谷眺望,但见一幢幢飞檐白墙的小楼星罗棋步,汇聚成规模化的现代集镇,漫山遍野的青翠茶园梯田波浪起伏,恍如诗画。多条平整的乡村公路像金色腰带在山间飘动,不时有私家车在身边飞驶而过。
5年变化超越50年,千百年困守深山的土苗山寨迎来了决胜贫困奔小康的春天。
高位统筹顶层推进
2012年12月29日,时值隆冬,恩施市龙凤镇青堡村雪花纷飞,从这一天开始,青堡村、龙凤镇乃至恩施市被纳入国家系列农村改革的试点,以“退耕还林、扶贫搬迁、移民建镇、产业结构调整”为目标的探索画卷,在这片3960平方公里的国土上徐徐展开。
2013年,按照“国家试点、省级领导、州级推动、市级实施”的推进模式,恩施市正式成立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财政部作为中央层面的牵头部门,以高度的责任感与使命感,从高位筹划和顶层设计上给予重点帮扶与支持。国家财政部与湖北省财政厅及下属相关部门负责人多次跋山涉水,到现场实地考察,寻找适合因地制宜,可以推广的对策与经验。
这是一次摸着石头过河的改革,没有任何模式可资借鉴。
2013年3月,财政部会同农业部、国家民委、国土资源部、住建部、交通运输部、国务院扶贫办和国家烟草专卖局等部委办局参与扶贫计划,建立综合扶贫改革试点协调小组,帮助恩施市制定了3个试点总体规划和25个专项规划。省财政厅召开专题办公会、现场推进会,全面协调推进试点工作,不仅及时向国务院、财政部报送试点工作动态,争取项目资金,而且帮助制定规划编制,细化年度推进方案,有效助力试点在先行先试,综合扶贫改革体制创新方面破题,形成可资推广的经验。
挪穷窝 农民欣喜变市民
“每天两个来回,还没耕几亩田,天都黑了。”家住青堡高山的农民崔学兵想起当年的情形,仍心有余悸。过去,他天不亮就得到大山对面的自家苞谷地里劳作,还患了严重的腰椎疾病,却仅能果腹,喝的从水窖里舀出来的水,里面还有活的线虫在游动。“现在不仅饮上了清洁的自来水,家里大冰箱、洗衣机、电烤箱一应俱全,还装了电脑,连了WIFI。”如今,搬进新建的飞檐白墙的三层小楼里的崔学兵笑逐颜开。他不仅享受国家退耕还林每亩山林1500元补助的政策,而且种上了10多亩漆树,建起了“绿色银行”。搬迁小楼建成后,崔学兵巧借土家风情开民宿,每年夏季,大批背包客入住,吃住玩一条龙,一年能有10多万元现金收入。
与崔学兵一道,300多户从高山搬迁至平坝的移民们享受起了城里人的生活,这里不仅建起了幼儿园、活动室、卫生院,而且还有超市和文化广场,华灯初上,音乐响起,村民们跳起了欢快的土家摆手舞,乐在其中。
2013年至2017年,中央、省和地方财政在改善基础设施、发展产业等方面大力支持龙凤试点建设,先后共实施项目158个。
除了资金投入,在广泛征集群众意见的基础上,财政、土地、移民、农业、民政等部门共同探索,制定落实扶贫搬迁、土地增减挂钩、特色民居改造实物补助三项奖补政策。探索企业代建、农民自建、政府承建三种建设方式。推行就地集中安置、自主转移安置、梯次搬迁改造、民政福利安置四种搬迁途径,分布梯次实施搬迁。目前,龙凤镇共建成9个中心社区、37个居民点和2个安置小区,引导5716余户2万多老百姓从自然条件恶劣、发展后劲不足的偏远区域搬迁至集镇、中心社区或居民点。
推进城乡一体化、加快新型城镇化,将易地扶贫搬迁与乡镇集镇建设统一布局、与州城发展紧密结合,集中资源、集中力量改善基础设施,完善公共服务。龙凤试点已建成“通村进组入户”农村综合交通网络,配套村村通客运车62辆。新建、改扩建水厂15座,实现安全饮水全覆盖。全面完成农村电网改造、网络干路提档升级。医疗教育养老等公共服务条件全面改善,建成龙马卫生院及18个标准化村卫生室,迁建、新建初中、小学、幼儿园16所。目前,集镇、中心社区及居民点常住人口规模达4.52万人,城镇化率达到64.6%。初步形成“新城区、新市镇、新社区”的城乡结构体系。
“现在,水足、电稳、路修到家门口,这才是生活。”龙凤镇佐家坝村的刘佩言直言。路网升级,电网改造,加上互联网进村入户,刘佩言的山货“走俏”山外,仅葡萄收入比以往翻了两倍。
从遍“撒胡椒面”到共办一桌宴
龙马村保扎组,漫山遍野的茶园正在成为农民脱贫致富的金叶子,难以想像此地曾经是一片荒僻的滑坡地带。“这得归功于农业综合开发资金的统筹。”龙凤镇镇长程俊毅感慨万分。
正是按照集中财力办大事的原则,打破过去条块分割,各自为政的“撒胡椒面”资金管理模式,才有了这片滑坡带改造为优良茶园的扶贫佳话。
五指攥成拳,捆绑办大事。整合资金难就难在触及部门利益。10多个部门好不容易争取来的涉农资金,往往各算各帐。在财政等部门的支持下,龙凤试点按照“大类内统筹、大类内打通”的原则,构建了“项目统筹、资金统拨、监管统一、绩效统评”统筹使用体系,制定了《恩施市龙凤镇综合扶贫改革试点资金整合方案》,探索建立了财政资金整合使用机制。仅保扎片区就整合资金3000余万元,按农林水电路一盘棋,统一规划,共同建设,形成了强大的合力。“资金不足让我四处碰壁、寝食难安,那一刻,真的不知道该怎么办。”龙凤镇养殖大户方荣谈起创业的坎坷时,脸上依旧饱含着往日的艰辛。资金运转始终是企业发展的生命线,融资问题始终是企业成长的命脉所在。龙凤镇依靠财政担保配股,建立“农民信用卡、专业合作社扶贫互助联合社和村级扶贫互助社金融扶贫体系”,由政府以少量财政资金作为担保,通过搭建金融服务平台,为“政、银、农”找到三方共赢的结合点,入股社员可以在银行快速、便捷贷款,也可通过内部平台拆借、过桥资金,以解燃眉之急,“一卡两社”为农业企业、专业合作社及农户融资4.5亿元。
新探索引来新资本,财政资金还发挥四两拨千金的作用,成为撬动社会资本进山兴办实体产业的有力杠杆。1月31日,投资1亿元的恩施金果茶业龙凤分厂正在紧锣密鼓地安装调试全自动化茶叶加工流水线。这家茶企已与浙江某著名大型茶企达成合作协议,茶叶直销杭州。而金果茶业最初的设备的投入,正是来自于财政产业化项目的扶持,这家企业投入生产后每年可加工茶叶2000吨。
各类金融改革探索步步为营,按照政府主导、民营投资、市场化运作、公司化管理的运营模式,围绕盘活农村资产、资源,在龙凤镇建立恩施市农村综合产权交易中心,将农村产权交易与担保融资、资源入股等有机融合,开辟农民收益新途径,引导贫困户对山林、土地、宅基地及其他可依法交易的农村产权进行交易,鼓励贫困户加入农民专业合作社,让贫困户的资源变资产、资金变资本、农民变股民,实现良性循环发展。已完成综合交易流转4880亩,并在全市实现“12万亩资源变资产、8亿元资金变资本、3万农民变股民”。
龙凤试点用5年时间将贫困人口由7699户24822人降低到900户1953人。2016年,龙凤镇15个重点贫困村实现全部脱贫摘帽的目标。2017年,龙凤试点金融扶贫机制入选全国基层改革创新案例;省领导在全省第十四次深改组会议上对试点创新工作给予高度肯定。2018年,财政部门还将持续支持龙凤镇建设“五个龙凤”,积极推进龙凤试点由“扶贫试点”向“小康试点”转型升级。 (王东杨新锋 蔡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