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者 : 郭斯 方俊
通讯员 郭斯 方俊
雨水刚过,浠水生机一片。
2月21日晨雾中,浠水县河东街村600亩大棚开始热闹起来,57岁的邱汉华像往常一样,忙着给长势喜人的番茄苗掀开4层保温膜。
早晨掀开保温膜,下午覆上保温膜,成了河东街500多户菜农每天必修的功课。河东街村用20多年时间发挥城郊地理优势打造菜篮子工程,总产值超过4000万元。
让农业成为有奔头的产业,让农民成为有吸引力的职业,让农村成为安居乐业的美丽家园,浠水在推进乡村振兴道路上阔步前行。
生活富裕,当农民有“干头”
下午3点,邱汉华准时来到棚里,给培育了一个冬天的苗圃盖上保温膜。“搞大棚蔬菜,强度不大,就是费时间,腊月三十、大年初一都没休息。”
邱汉华所在的河东街村位于浠水县清泉城区东郊,世代种水稻。虽然有着发展蔬菜产业很好的地理条件,但在上世纪90年代,种粮改种菜并不容易。
最初提出建大棚蔬菜基地时村民们强烈反对,“好好粮食不种,去种蔬菜冒风险”,邱汉华坦言,“所有人心里都没底。”
浠水县历来是全国产粮大县,城郊种菜,需要破除思想禁锢,更要有示范。
村民反对意见大,就只能党员先带头。第一批党员退出30亩责任田,蔬菜种植才起了头。种蔬菜比水稻多了20倍的收入,观望的乡亲们才松了口。
农业结构单一、经济效益不高是许多农村地区面临的问题。在浠水县,调整优化农业生产结构和产品结构,也是重点发展的方向。河东街村走到现在,是突破“以粮为纲”的束缚,抓住了农民要增收这一条。
放眼望去,河东街村600多亩土地上扎满白色大棚。因地制宜、多元种植的思路,较早地将河东街村变成更富的村子。2017年,河东街村人均纯收入1.8万元,早已是“省级示范村”“全国文明村”。
不过,邱汉华说,村里跟他一样搞大棚种植的,最年轻的也有50岁了。年纪更大的,也种不动地了。土地低产甚至撂荒的危险,需要再一次转变——土地流转加多元化经营。2010年,村里成立了合作社,流转来100多亩土地,还是种瓜果蔬菜,不过由公司主体运营。
“沾了政策的光。”67岁的阎秀兰老人总把这句话挂在嘴边。在缺少收入来源,种不动田地又舍不得撂荒的两难之际,合作社带来了土地流转金和工钱。二老去年挣了七八千元钱,“只要能动,还要一直干下去。”阎婆婆说。
河东街村和周边村子1000多亩蔬菜地,如今都是清泉绿禾蔬菜专业合作社的“辖区”,管技术、帮销路、做商标、搞观光采摘……
产业兴旺,搞农业有“奔头”
“从19岁回农村创业搞农业,已经10年了”,眼前这个才29岁的小伙子毛龙涛,实在让人想不到已经与农业打交道10年了。
结合白莲当地山区杂树杂木多的特点,2014年,养了5年猪的毛龙涛决定种香菇。吃住都在基地,凭着一股子冲劲,短短两三年靠卖香菇毛龙涛年收入已达15万元。
种植耗时耗力不说,规模上还有瓶颈,毛龙涛又瞄准了顾客的需求。“卖菌棒简单易行,顾客买回去还有参与感”,去年毛龙涛8万多菌棒产值就超过了30万元。
散花镇石牛山村的干少华,则把农业产业做得更超前一步。
石牛山村猕猴桃基地依山而建,624亩梯田型基地整齐地栽种1.73万棵猕猴桃树,网络认养超过6700棵,每棵每年1998元,当年结出果子归认养顾客所得。其他果子多数出口国外,2017年,园区猕猴桃销往日本3500多公斤。
一年翻地,一年栽种,三年培育,2015年,漫山的猕猴桃林开花挂果。分享这份喜悦的还有附近乡亲们。去年,园区的精准扶贫办公室成立,与周边5个村111户贫困户、349人签订脱贫用工协议,光劳务工资支付就达140万元。
无论是品种选择还是销售方式,干少华和他的工友们都干得不寻常。从中科院武汉植物园引来专利猕猴桃品种,采用有机种植方式,不施化肥农药,主打有机高端市场——从一开始,这就是产业的思路。
毛龙涛、干少华发展农业思路恰好是浠水全力推进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一个缩影。突出猕猴桃特色果品生产,全力打造农业新产业,浠水正积极谋划发展10万亩猕猴桃、10万亩葛根、10万亩油茶产业。
到目前,浠水规划在3年时间种植2万亩猕猴桃,去年全县已有80多个经营主体参与建设猕猴桃生产基地,已经铺开9900亩。还与意大利金枸集团公司签订“金桃”高端猕猴桃产销协议。
生态宜居,在农村有“住头”
春节期间的傅家湾,一片喜庆祥和。
这个白莲镇长岭岗村普通的村民小组,从去年4月份起就火了!
人民日报原高级记者傅振国退休后,响应美丽乡村建设的号召,从北京返乡,开始了傅家湾改造之旅,募捐资金、集体修路、寻找产业、村庄规划,后全票当选村民小组长。
10个月的时间,瞄准湾落周边山水旅游资源,他和村民一道重点做了两件事情:村庄美化和产业发展。
在一份详细规划中,污水排放工程,原本乱搭乱建房屋拆除和房屋改造等工作都标得清清楚楚,过了正月十五,傅家湾的村民们将会更加忙碌。
傅家湾将按照新中式建筑进行改造,黑瓦白墙,家家带小院,院院有不同。
湾里去年成立了傅家湾菊花种植合作社,流转近200亩地,计划种100亩菊花,40亩百香果,剩下的作为养鱼基地。在村落外围,成片的土地已经翻耕好。合作社负责人毛定强表示,菊花苗种已定购,初步预算资金也已到位,只等年外直接栽种下去。
“选择种菊花,主要考虑到观赏价值和经济价值兼具。”白莲镇属于东部旅游区,S235旅游公路穿村而过,等到明年6月菊花盛开,加上独特的村落风情,傅家湾将搭上旅游的顺风车。
像傅振国这样的乡贤,出钱、出力、出智与村民一起改造村庄、建设家乡的不在少数。一年多来,17名浠水籍在外成功人士回乡创办项目17个,发展壮大农村特色产业项目204个。
鼓励城里的人才、技术、资金向农村流动,全面推进机关结对帮扶农村,促进农村全面发展,引导乡村贤达、社会名人返乡创业,吸引企业家到农村投资兴业。
春寒料峭,浠水农村各地暖流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