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日报讯 湖北日报全媒记者孙滨 通讯员李晓军
“再过一个月,桃花就压满枝头。但我更关心的是一人多高、透着青绿的梨树。”2月26日,枣阳市鹿头镇松扒村果园,村党支部书记邱晓发感慨地说。
邱晓发是当地有名的“桃王”,种桃10年,带动全村脱贫致富。3个月前,他开着旋耕机把其中50亩桃林翻个底朝天。
“邱书记改行种梨啦!”这个消息在松扒村炸开了锅。砍桃种梨,老邱折腾个啥?
改良“两边倒”,九成土地种上桃
山东寿光尧河店村有个“桃王”刘成德,研发亩产万斤的大棚桃“一边倒”种植技术,每年吸引全国10万多人前来考察。
2006年,枣阳已有人开始小规模种桃,当地的“朱沙洪”品种桃产量低、口感一般,价格一直起不来。邱晓发通过远程教育了解到“一边倒”品种后,背上行李去尧河店村住了一个星期,回乡后建了5个大棚试验种桃。由于两地气候差异,效果并不理想,桃树挂果后口感不错,产量却不高。
邱晓发有些沮丧,大棚种植技术性强、成本高,在鹿头镇岗丘无法大面积推广,“一边倒”技术如何转化?邱晓发窝在桃林琢磨,被村里人戏称“桃痴”。凭着这股“痴”劲,2009年,邱晓发在旱田里试种的“两边倒”桃树丰收,亩均产量4000斤。桃子“颜值”高,口感佳,又比北方桃上市早,很快在广东等地打开销路。
2010年,邱晓发成立星光果树种植合作社,免费推广新技术,当年就有70余户加入,1600亩旱地变成桃林。合作社在广东、福建、广西、贵州等地大型水果批发市场派人驻点,了解信息。每年5月下旬,货车源源不断从村头驶出,一天发货10万多斤。与本地桃每斤3.2元相比,老邱的“两边倒”在南方市场卖出每斤4.5元的批发价。
两年后,全村九成以上耕地种了桃。合作社与广东、武汉、郑州等地客商签订收购协议,每年桃子还没成熟,就已“名花有主”,桃农亩平收入超过5000元。周边十里八乡“眼馋”的农民纷纷来学,如今马冲、简庄、九里岗等都成了种桃大村。枣阳成为闻名全国的桃乡,全市优质桃种植面积达30万亩。
松扒村村民吴大财种桃致了富,他说:“服气邱书记,他懂技术,也懂市场。”
桃子市场饱和,砍桃种梨先人一步
田间地头,老邱经常和乡亲们说,想要发家致富,就要“换脑筋”。
20年前,邱晓发从南方打工回乡,利用村里山场面积大的优势养牛,带动全村12个养牛专业户,松扒村成了远近闻名的养牛专业村。2005年,邱晓发被乡亲们推选为村党支部书记,带着村民牛背上致富,桃林里发财。如今,邱晓发带头砍桃种梨,村民们信得过他。
2015年6月,南方市场正热销中期桃,合作社的江涛在广东给邱晓发打来电话:“这里市场上有一种黄花梨,卖得很火。”邱晓发琢磨商机:梨子一般七八月上市,黄花梨上市早,一定有市场。他让江涛发回一件黄花梨,拳头大小的黄花梨卖相好、糖份足,吃起来脆甜。当年,他引进品种,学习技术,试栽2亩。
2017年,村里发到广东下桥市场的桃子栽了跟头,一天降价四五角。最惨的一天,一斤桃才卖几角钱。相比较,试种的黄花梨在广东一带很畅销,市场价卖到5元一斤。
两个结果让邱晓发深思:以前枣阳桃卖得好,主要是上市早。但随着新技术的推广,省内孝感、仙桃、武汉、咸宁等地开始大面积种植,再加上近几年枣阳桃种植面积发展到30万亩,市场饱和,导致桃子市场价格持续走低。
田里砍桃种梨,埂上循循善诱。邱晓发给赶来看热闹的村民上课:“发展现代农业要紧盯市场,先人一步,调优结构,发展绿色无公害有机水果一定是方向。十九大报告中也提到,发展多种形式适度规模经营,大家要有信心。”
去年11月,20多名农户与合作社签订了200多亩梨树种植协议,入冬前栽下果苗。“发展农村经济、提高农民收入是做好基层工作的基础和保障。”邱晓发说,村里将以发展经果林为突破口,引导农民积极稳妥推进产业结构调整,让特色种植业成为农民收入的主要来源。